○ 甘谷縣禮辛初級中學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人的身體和心理有密切的關系,心理不健康會導致身體異常甚至患病。體育是身體和心理結合最緊密的,因此,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意志品質和知識技能的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1.提高學生戰(zhàn)勝挫折的能力,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體育教學離不開體育鍛煉,體育鍛煉本身就需要學生克服身心的疲勞,在鍛煉過程中保持一定的忍耐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和引導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堅強意志,在日積月累的鍛煉和意志培養(yǎng)中學生就可以形成較為堅毅的意志品質。
2.調節(jié)學生不良情緒,及時消除心理障礙。體育鍛煉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和促進是十分明顯的。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壓力是很大的,在巨大壓力之下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很可能會影響到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有效、盡快地化解不良情緒和煩惱,減弱身心壓力,在合理調節(jié)和改善不良情緒的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健康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發(fā)展學生合作能力。合作是未來發(fā)展的趨勢,作為當代學生,需要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提高與人合作的能力,學校體育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目前學校體育活動往往以集體活動的形式展開,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趣味足球小游戲,在合作的過程中鍛煉身心。在合作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為直接地體驗到合作的快樂與分享的喜悅。通過合作也可以讓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彼此之間的關系,有利于他們建立健康和諧的友誼。
1.轉變教學角色。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的“教”為主的教育,這種教學割裂了知識與學生經驗的內在聯系,很少關注學生的需求和情感體驗,使學生活動的主體性受到了傷害,活動的積極性受到了抑制。因此,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一定要轉換角色,必須站到學生中間,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教師應該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面向全體學生,了解和研究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及其發(fā)展的可能性,注重個別指導,盡可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從單純注重運動知識和運動技能傳授轉向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實踐主體的獨立自主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他們的體育學習能力。
2.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體育教師來講,他們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示范者。作為教師,需要通過恰當的方式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穩(wěn)定的發(fā)展,尊重學生的人格,體諒學生的辛勞。在交往過程中,真正實現師生和諧共處,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與此同時,體育教師還需要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營造健康良好的教學氛圍,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鍛煉身體、愉悅身心。
3.調動學生鍛煉興趣,培養(yǎng)堅強意志品質。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隗w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通過興趣的激發(fā)來讓學生自主投身到體育課教學之中。學生的學習帶有一定的主觀性,所以,體育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優(yōu)化體育教學,真正把學生吸引到體育課堂中來。比如,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適時在言語和行動方面鼓勵學生,讓學生時刻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養(yǎng)成向上的心理健康習慣。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基礎上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4.設計教學活動,培養(yǎng)合作能力。體育活動中競爭與合作相伴,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鍛煉身體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體育教師在設計各種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候都需要考慮不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體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和成就感。與此同時,在活動過程中還需要通過合作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和堅強意志,提高他們的抗挫能力。
為了使學生在體育課中獲得更大的益處,體育教師還要審時度勢,利用教學藝術,因人因材施教,把握教學的最佳時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滿足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調節(jié)他們的情緒,陶冶他們的情操,磨練他們的意志,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能力和競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