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學錦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前黃壩頭中心小學 福建 泉州 362000)
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吸取先進教學思想,借鑒優(yōu)秀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對現(xiàn)有教學方式進行優(yōu)化,讓學生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下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秉承“以生為本”教學理念,從小學生實際出發(fā),營造愉悅、快樂的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1.1 教師多受應試教育影響。以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應試教育影響下過于關注學生學習成績問題,并未注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學生雖然對書本知識掌握較為全面,但卻不知其意,也無法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這種為了取得分數(shù)而學習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很容易對語文科目產生誤解,更不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
1.2 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壓力過重。新課改前,小學語文教學方式主要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所傳達的指令,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導致學生心理壓力過重,從而喪失了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實際上,語文教學作為基礎性學科,可幫助小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功底,如若教師教學方式不當,對學生未來發(fā)展也會造成嚴重影響。
1.3 并未注重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語文教學存在工具性、實踐性特征,是學生學習基礎語言文字應用的關鍵科目。以往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多圍繞教師開展,并未結合一些實踐性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團隊寫作能力,從而導致小學生溝通能力普遍較低。實際上,語文教學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從語文教材內容中提取小學生生活素材,讓學生深入了解教材含義,從中感受語文知識的生活氣息,結合事物來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思想與文章情感意蘊。
2.1 豐富語文教學形式。以往小學語文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只是關注學生學習成績高低,從而忽視了學生思想情感發(fā)展,更沒有從小學生身心特點出發(f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只是通過問答方法來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實際上,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讓學生從書本拓展到世界,從閱讀教材、分析教材中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因此,只有教師不斷豐富當前教學形式,以小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才能夠切實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全面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小學語文六年級人教版《懷念母親》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教材后寫出自己的觀后感,并結合自己與母親的故事寫出一篇作文,在課堂教學時與其他同學分享。如此一來,學生便會結合自己對母親的情感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2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意識。新課改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全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切實加強語文教學質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需要慎重選擇,以學生學習需求為根本設計合理的教學方式,并為其創(chuàng)設相應教學情境,不斷創(chuàng)新自身教學手段,積極探索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同時,教師還應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學生自主探究意識,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小學語文六年級人教版《中華少年》一課時,可在教學后讓學生自主搜集關于“中華少年”的事跡典故,并在課堂教學期間分享給其他學生,或是以演講形式講述不同小英雄的故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將其作為模范榜樣,并積極探索其他與教材相關的內容,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2.3 開展生活化語文教學。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從小學生身心特點出發(fā),為其營造愉悅、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對很多事物都存在好奇心理,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心理特點為其設計相應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從小學生實際生活為切入點,結合學生身邊事物為其設計教學活動,從而提升學生語文知識應用能力,加強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小學語文六年級人教版《北京的春節(jié)》一課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其他地區(qū)春節(jié)時的習俗、禮儀等,然后向學生進行提問“我們地區(qū)在春節(jié)時都有那些習俗呢?春節(jié)需要準備什么呢?同學們知道那些關于春節(jié)的典故嗎?”如此一來,學生便會聯(lián)想到自己過春節(jié)時都需要那些步驟,還可以從互聯(lián)網(wǎng)中搜索一些小故事,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語文教學課堂更加貼近學生生活,也讓學生更加喜歡學習語文知識來吸取新鮮事物。
2.4 拉近師生距離。對于小學生來說,師生關系的遠近很容易對他們學習積極性造成影響,一些態(tài)度懈怠的教師也會讓學生內心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對課堂教學喪失學習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采取合理教學方法拉近師生關系,真正意義上幫助學生健康、快樂成長,也讓小學生對教師更加信任,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首先,在語文備課階段,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讓學生處于平等地位接受知識。其次,教師應樹立良好的教學形象,在日常教學中關注學生心理問題,并及時關心和解決。因為部分學生存在自閉、膽怯等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組織各項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融入集體氛圍,從而達到良好的語文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轉變中自身教學觀念,在日常教學中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綜合能力,從小學生實際出發(fā),促使小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同時,教師還應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將傳統(tǒng)以教師為課堂主體轉變?yōu)橐陨鸀楸窘虒W模式,鼓勵小學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語文知識,形成自主學習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