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文
(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梨坪小學 甘肅 文縣 746400)
一直以來,語文老師一直停留在如何閱讀文章,分析文章的層面上,認為一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是閱讀教學,歸納中心思想,學會分段,會歸納段意就可以了。然而,這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尤其是對于以打基礎的小學生來說,它注重了語文基礎知識的鞏固,學生能通過每一次的閱讀訓練,來鞏固自己的基礎。但是,這樣的課堂太過于刻板,原來趣味盎然的文本內容顯得枯燥無味,情境教學法法在一定程度上會改善了這種缺點。下文正從三方面闡述了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中的構建探究。
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本身就是很枯燥無味,導致課堂上鴉雀無聲,而課堂氛圍是一種能夠讓學生切身感受、體驗的環(huán)境體驗。在不同環(huán)境氛圍中,可以勾起人們想做不同事情的欲望,而在情境教學中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渴望學習的欲望,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習,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獲得的知識、技能也是受益終身的。
例如:五年級下冊《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時,我教的這批孩子無法體會到父與子的情感,因為她們從來沒有經歷過,更意識不到地震的嚴重性,因此我在講之前通過幾分鐘的地震視頻讓學生先投入情境對這篇文章有個大致的了解,再選出兩位同學演繹課文,再來講授這篇課文,學生明顯能夠投入進去,課堂上與老師互動,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課堂氣氛很快活躍起來,孩子們很能投入其中,通過這節(jié)課,這種教學策略,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
對于有些課文內容,小學階段學生有限的人生經歷無法產生生活共鳴時,但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構建特制的場景,人物角色,衣服服飾,場景對話,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從而對課文所傳達出的思想和情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例如:我在講五年級上冊《小抄寫員》這篇課文之前,布置了一項作業(yè),以場景形式把這篇課文演繹出來,柔弱的母親,滄桑的父親,一身正氣的父親,懂事的敘利奧,形象特別突出,衣服的準備更能凸顯自己的形象,在表演時每一個孩子都投入其中,所有孩子都對敘利奧為養(yǎng)活一家人,連續(xù)4個月瞞著父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堅持抄寫欠條,雖被父親誤解,冷淡但默默忍受著所感動。課堂臨近結束,有幾個男孩子表達說自己在家里經常和爸爸媽媽吵架,從來沒有幫助他們做些什么,只是一味的索取,與主人公敘利奧相比,自己太不懂事了。通過這節(jié)課讓孩子們投入身臨情境,親身感受了自己的家庭生活。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就是教師的天地,教師講,學生聽,幾乎整節(jié)課都是教師的天地,沒有給學生留下思考空間,這樣的結果往往是老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云里霧里”。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沒有展開自己的想像空間,對所學內容沒有深刻理解,沒有鞏固,所以遺忘得也快。情境教學法的出現(xiàn)使學生投入情境,發(fā)揮想象,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等能力。
例如:五年級下冊《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這篇是是對話形式的訪談錄,也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我是這樣讓學生認識這種新文體的:一開始,我先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苗苗和季老來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著。等他倆讀完后,我再問其他學生:“這兩個人在干嗎?”孩子們聯(lián)系了之前學過的對話形式說出了這是在“對話”。“一個問一個答,他們在干什么?”“采訪?!币粋€孩子馬上接上來了?!罢婧茫∧侨绻麑⒉稍L的內容記錄下來呢,我們就叫它為‘訪談錄’,這是我們第一次碰到的。而且它就像我們平時在對話一樣,內容很簡單……”通過先演繹后提問學生,構建一個具有探索性的問題框架,讓學生運用想象力對其中的問題回答等練習,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
綜上所術,可知情境教學法為學生設置了逼真的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加深了學生的真實體驗,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情境教學法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進行互動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