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鳳霞
(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第九幼兒園 陜西 神木 719300)
《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其能夠有效激發(fā)幼兒對事物的認知興趣以及探究的欲望??茖W小實驗是一種集體活動,科學的設計能將思考性、趣味性等多種形式結合為一體,在取材便捷、安全保障的基礎中為幼兒提供一種自主探索的機會。幼兒園中開設的小實驗具有科學精神,其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但是當前幼兒教學過程中,科學實驗活動的設計與規(guī)劃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就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以提升幼兒科學實驗活動的高效開展進行探究。
1.1 幼兒思維水平跟不上教學活動內容。幼兒年齡特點、生長發(fā)育特點限制了幼兒的生活經驗,而且幼兒的理解能力較為薄弱??茖W實驗開展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在選擇活動內容時忽視了幼兒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在參與過程中,幼兒參與度降低,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對事物的探索積極性。
1.2 活動材料無法支撐教學活動。在現(xiàn)有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采用現(xiàn)成的材料,教學手段不新穎。部分教師基本不去手工制作與實驗活動相符合的教具。多次活動使用同種教學材料,幼兒對于事物的探究失去興趣。有些幼兒園提供的教學材料種類單一、數量不足??茖W活動缺乏材料的支撐,趣味性和吸引力就會降低,導致實驗活動只會流于形式沒有實際的教學效果,無法滿足幼兒有效開展科學實驗的需求。除了活動材料上的數量不足,其關鍵原因也在于有些材料難于滿足幼兒的操作欲望??茖W實驗是結合生活中的現(xiàn)象開展的,脫離生活幼兒不能對周圍生活、環(huán)境形成觀察的習慣,也難以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
1.3 幼兒教師自身專業(yè)能力不夠,準備不充足。當前,部分教師無法充分了解幼兒所處年齡階段的認知特點,自身在對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科學思維上的不足導致實驗教學無法順利進行。另外教師對實驗活動內有進行充分的準備,在未能很好了解幼兒身心特點的基礎上,相應實驗的度沒有掌握好,從而導致相應教學效果未能到達既定的目標。在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的指導下,在進行實驗教學過程中對于幼兒在德、智、體、美方面的全面發(fā)展沒有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違背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相應的發(fā)展要求。
2.1 豐富實驗材料,提升活動的趣味性。科學活動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有效的活動能夠讓幼兒保持情趣的高漲。材料是最直觀、能夠引發(fā)幼兒思考的物質。幼兒的發(fā)展依賴于材料的可操作性,因此首先要保證材料的可操作性。在投放材料的過程中要做到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在進行活動時,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提示。另外要保障材料的多樣性,多變的材料能夠有效促進幼兒在材料的變化中去探索,讓幼兒學會利用多種材料去完成相應的挑戰(zhàn)。同時也要引導幼兒自主發(fā)現(xiàn)合適的材料收集到集體“百寶箱”中。例如在“影子變變變”過程中,為了發(fā)展幼兒初步探究能力,教師進行提問“影子怎么產生的?影子會跟著你移動嗎?它會怎么變化?”,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事先準備的活動材料,例如:手電筒、投影板以及記號筆等物件,讓幼兒自主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物體與光源之間有趣的光影現(xiàn)象。讓幼兒體驗實驗活動中的樂趣,啟發(fā)幼兒探究活動的興趣。
2.2 創(chuàng)設有效地教學情境。在科學活動中,幼兒不再只是觀察者和被動學習者,更是一個主動進行探究的參與者。在科學實驗活動中將幼兒帶入相應的教學情境中能夠不斷強化幼兒的學習動機,讓幼兒更加直觀形象的感受事物。在進行具體操作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將幼兒放置到相應的情境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最重要的是做到聯(lián)系實際生活,生活化學習場景,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兒的經驗,讓幼兒學會在情景教學中發(fā)現(xiàn)新舊經驗之間的聯(lián)系。在設計情景問題過程中應以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為主,從幼兒自己的問題、幼兒自己的生活中的問題著手,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實現(xiàn)情境教學過程中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理想的教學情境應是引導教師與幼兒互動的情境。教師與幼兒合作互助完成的活動,以便使得幼兒在進行合作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多的幫助。
2.3 合理選擇實驗內容。幼兒處于經驗貧乏、認知不足的階段。教師在設計實驗內容的過程中,內容難易應該充分尊重幼兒對事物探索的能力,確定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科學小實驗。實驗的開展應循序漸進的展開,比如在初期選擇一些較容易簡單的實驗,可以讓全班幼兒共同參與。教師在活動過程中便于觀察幼兒的參與狀態(tài),幫助幼兒共同參與、共同成長。例如在感知天氣活動中,中班幼兒側重于感知四季變換以及天氣的現(xiàn)象;而大班幼兒則更加側重于四季天氣對于動植物以及人類生活的影響。
2.4 加強教師的自我修養(yǎng)。教師應當不斷進行學習,提升自我科學素養(yǎng),例如在教學活動之余多學習一些成功的教學經驗?;蛘咛嵘陨韺茖W濃厚的興趣,可以多閱讀相關科學書籍和一些科普小知識,在生活中多留心有用的科學常識。在實驗活動開展后應加強自我總結,對本次活動核心概念進行概括,對課堂中出現(xiàn)的不順利的教學設計進行反思,為下一次實驗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更加科學的理論依據。
2.5 合理運用實驗記錄單。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應設計合理的記錄單,科學指導幼兒有效運用記錄單。科學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