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摘要】 目的 研究依達拉奉在急性重型顱腦外傷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80例急性重型顱腦外傷患者, 以隨機表數(shù)字法分為常規(guī)組和觀察組, 每組40例。常規(guī)組患者按照臨床常規(guī)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予以依達拉奉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腦水腫情況以及治療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評分量表(GCS)評分。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輕度腦水腫占比80.00%高于常規(guī)組的42.50%, 中、重度腦水腫占比均低于常規(guī)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GCS評分均高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GCS評分(10.03±1.79)分高于常規(guī)組的(7.84±1.55)分,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急性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臨床治療中, 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予以依達拉奉治療, 不僅可進一步改善患者腦水腫情況, 同時對其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還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依達拉奉;急性重型顱腦外傷;治療效果;腦水腫;神經(jīng)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9.053
【Abstract】 Objective ?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darav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Methods ?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were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erical table,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inical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daravon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brain edema after treatment and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 After treatment, the proportion of mild cerebral edema 80.00%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42.50%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proportion of moderate and severe cerebral edema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GCS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GCS score (10.03±1.79) poi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7.84±1.55) points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edaravone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an not only further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brain edema, but also ha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 Edaravone;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Therapeutic effect; Cerebral edema; Nerve function
顱腦外傷作為神經(jīng)外科中常見急癥之一, 其隨著我國近幾年交通運輸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工業(yè)化進程的不斷推進, 發(fā)病率也在不斷提高[1]。急性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大多是由于車禍或者施工受傷進而導致患者腦組織以及中樞神經(jīng)受到嚴重損傷, 不及時予以科學有效的治療會嚴重增加患者的致殘風險以及致死風險[2]。既往有研究[3]指出, 對于急性重型顱腦外傷患者, 及時予以依達拉奉能夠有效降低有害因素對患者腦細胞的損害作用, 進而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因此為進一步分析依達拉奉在急性重型顱腦外傷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本次研究選取了本院急性重型顱腦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對其分組安排常規(guī)治療以及常規(guī)治療+依達拉奉治療,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急性重型顱腦外傷患者, 以隨機表數(shù)字法分為常規(guī)組和觀察組, 每組40例。常規(guī)組男22例, 女18例;平均年齡(49.95±2.74)歲;平均GCS評分(4.43±1.27)分;其中腦挫傷患者11例, 顱內(nèi)血腫患者17例, 腦血腫合并腦挫傷患者12例;致病原因:交通事故傷患者10例, 工傷事故患者8例, 高處墜落傷患者12例, 失足跌倒致傷患者10例。觀察組男21例, 女19例;平均年齡(49.91±2.77)歲;平均GCS評分(4.45±1.23)分;其中腦挫傷患者12例, 顱內(nèi)血腫患者18例, 腦血腫合并腦挫傷患者10例;致病原因:交通事故傷患者11例, 工傷事故患者9例, 高處墜落傷患者13例, 失足跌倒致傷患者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均在受傷1 d內(nèi)入院治療, 且符合顱腦外傷相關診斷標準;患者家屬均對本次研究過程目的知曉, 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患者;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惡性腫瘤疾病患者。本次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 2 方法 常規(guī)組患者按照臨床常規(guī)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主要在其入院后對于存在手術指征的患者, 需要及時安排進行手術治療, 對于保守治療的患者, 則及時予以常規(guī)止血治療, 抗感染治療、脫水治療、營養(yǎng)支持治療、水電解質(zhì)平衡以及降低顱內(nèi)壓等[4]。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予以依達拉奉(揚州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10007, 規(guī)格:20 ml∶30 mg)治療, 具體治療方法為:選擇依達拉奉注射液和生理鹽水, 前者劑量為30 mg, 后者劑量為250 ml, 為患者開通靜脈通道, 將其混合后行靜脈滴注治療, 2次/d, 連續(xù)治療14 d。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腦水腫情況以及治療前后GCS評分。①通過CT檢查患者治療后的腦水腫程度, 其中水腫帶最寬部位≤2 cm即表示輕度腦水腫;水腫帶最寬部位>2 cm, 但是<1/2腦半球即表示中度腦水腫;水腫帶最寬部位>1/2腦半球即表示重度腦水腫[5]。②通過GCS來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的意識狀態(tài), 最高分為15分, 評分越低表示患者意識障礙越嚴重[6]。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后腦水腫情況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輕度腦水腫占比高于常規(guī)組, 中、重度腦水腫占比均低于常規(guī)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GCS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GC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GCS評分均高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GCS評分高于常規(guī)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顱腦損傷為臨床常見外傷之一, 其可單獨存在, 同時也可以和其他損傷復合存在。根據(jù)顱腦損傷程度情況, 可以將其分為輕度顱腦損傷、中度顱腦損傷、重度顱腦損傷以及特重顱腦損傷。目前, 導致顱腦損傷的原因較多。例如交通事故、高處墜落以及失足跌倒等[7, 8]。對于顱腦外傷患者, 其在臨床治療中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 其中手術治療以挽救生命, 恢復神經(jīng)系統(tǒng)重要功能為主, 對于大部分輕度、中度以及重度顱腦損傷患者, 臨床大多以非手術治療方式為主。依達拉奉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的一種腦保護劑(自由基清除劑), 既往有研究指出, 依達拉奉能夠有效抑制血管痙攣, 具有良好的降低腦水腫作用。同時劉惠祥等[9]也指出, 將依達拉奉應用到急性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臨床治療中, 能夠有效阻礙患者神經(jīng)細胞受損, 有利于減輕患者的腦組織破壞程度。除此之外, 由于依達拉奉具有良好的脂溶性, 因此能夠以靜脈滴注的治療形式使藥物快速抵達患者腦組織, 通過抑制過氧化反應來達到減輕腦水腫目的。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 觀察組輕度腦水腫占比80.00%高于常規(guī)組的42.50%, 中、重度腦水腫占比均低于常規(guī)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和既往類似研究結果一致, 證實依達拉奉在降低急性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腦水腫程度中的良好作用。除此之外, 本次研究結果還顯示, 治療后, 兩組患者GCS評分均高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患者GCS評分(10.03±1.79)分高于常規(guī)組的(7.84±1.55)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依達拉奉治療更有利于改善患者意識狀態(tài),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依達拉奉在清除氧自由基時, 能夠?qū)ρ軆?nèi)皮細胞帶來一定保護作用, 防止其受損, 可對患者腦血管痙攣帶來良好的緩解作用, 進而增加腦組織血流量, 改善腦組織血氧缺失狀況, 最終達到保護腦組織, 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
綜上所述, 在急性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臨床治療中, 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予以依達拉奉治療, 不僅可進一步改善患者腦水腫情況, 同時對其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還具有積極的促進的作用, 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梁東生. 醒腦靜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中重型顱腦創(chuàng)傷療效觀察. 現(xiàn)代養(yǎng)生(下半月版), 2016, 9(11):78.
[2] 李光, 馬鴻元, 張景龍, 等. 依達拉奉治療重型顱腦外傷的療效觀察. 北方藥學, 2018, 15(8):135-136.
[3] 嚴明科, 姚敏學, 貢偉一. 圍術期應用依達拉奉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臨床療效及血清NSE、MBP、GFAP水平的影響. 貴州醫(yī)藥, 2017, 41(8):826-828.
[4] 董朝輝. 依達拉奉聯(lián)合尼莫地平在顱腦外傷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7, 2(16):24-25.
[5] 馮斌, 蔡明, 黃立超, 等. 依達拉奉對重型顱腦外傷的治療效果觀察. 現(xiàn)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 2018, 2(18):20-21.
[6] 丁觀福, 王海濱, 陳金明, 等. 依達拉奉聯(lián)合高壓氧治療顱腦外傷的臨床效果.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7, 55(35):90-93, 97.
[7] 劉峰, 王曉野. 依達拉奉對重型顱腦外傷的治療效果.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 16(14):156-157.
[8] 王永剛, 吳宗濤, 吉元超, 等. 依達拉奉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血清S-1OOβ蛋白及NSE的影響. 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7,?12(4):367-368.
[9] 劉惠祥, 葉經(jīng)緯, 張立, 等. 亞低溫聯(lián)合依達拉奉對重型顱腦外傷后血清谷氨酸、TNFα及IL-10水平的影響.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8, 16(22):3373-3375.
[收稿日期:20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