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 要】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教學理論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及動手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理論,“教學做合一”是指將“做”視為核心,“教”和“學”都圍繞“做”而展開,這樣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 “教學做合一”;小學作文;教學模式
目前,小學作文教學方式太過于刻板,抑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無法全身心地參與到寫作中。而“教學做合一”就是扭轉(zhuǎn)這一局面的關鍵,通過“教學做合一”的理論實施,可以讓學生愛上寫作,熱衷于把自己的想法通過寫作的方式反映出來。
一、將“教學做合一”理論引入小學習作課堂
陶行知認為:“行是知之始?!痹诮逃ぷ髦校處煈搨?cè)重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學生的心理與教材相結(jié)合,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造出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實踐探索的方法。在小學作文教授過程中,教師應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減少強行灌輸,盡可能地利用學生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讓他們在觀察試驗和調(diào)查等實踐過程中積極參與,主動分析,從而獲取新知識,養(yǎng)成獨立思考、認真分析的學習習慣,進而更好地掌握學習技巧,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要敢于放手,要相信學生自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做到不代替,不包辦,不害怕學生出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但在學生意見產(chǎn)生分歧時,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和研究的形式,讓學生有問題的時候,先通過自身的思考來解決,實在解決不了再向教師提問,讓學生在一定的規(guī)則下自由活動。例如,在寫作《一種花》這篇作文時,教師可以帶一盆花到課堂教學中,首先問學生:“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學生會回答“康乃馨”,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語言描述這盆花的樣子,分別從花的顏色、形態(tài)來觀察,讓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和觀察熟悉一種事物,然后再利用文字寫出來,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和生活中的素材,來發(fā)掘自身感受并將其帶入寫作中,這樣既豐富了寫作內(nèi)容,也培養(yǎng)了學生樂于觀察生活細節(jié)的習慣。
二、習作時做到在“做”中學
“實踐出真知”,在作文中同樣也需要從“做”中獲得寫作要點,教師要做到以“做”促 “教”。教師作為“教”的主體,應該做到以身試教,在給學生布置習作之前,自己先動筆寫一寫,發(fā)現(xiàn)寫作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然后盡可能地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學生寫作的流暢度,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自信心。
例如,在寫《我是什么樣子》這篇作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畫一幅自畫像,然后根據(jù)自畫像來寫作。教師要提醒學生用正確的畫筆顏色來進行作畫,同時也可以加上學生的一些自行創(chuàng)作,畫完之后可以小組交流:“為什么畫成這樣?”“為什么選擇這種顏色來畫呢?”“為什么畫成這個形狀?”經(jīng)過動手作畫和討論之后再寫作文,就會有所體現(xiàn),例如:“我有著黑黑的頭發(fā),圓圓的臉蛋兒,大大的眼睛,通過大大的眼睛我可以看到美好的事物?!逼鋵嵑芏嗔曌黝}材都可以讓學生先動手畫一畫,相互討論之后再進行寫作,這比直接布置題目讓學生進行憑空捏造要真實得多。
三、趣味教學引發(fā)學生思考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容易造成學生在課上一臉茫然,無動于衷,無法投入到教學中。追究其因,是因為教師并沒有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提不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所以,豐富課堂教學成為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用趣味性的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起他們的興趣,讓學生投入到學習中。
例如,在讓學生寫一篇關于水果的作文時,可以提前要求學生在前一天選擇一種水果帶到學校。上課的時候,教師先讓學生通過觀察來了解這種水果的外觀,然后提問:“這種水果是什么顏色的,又是什么形狀的?”“它聞起來有沒有特殊的氣味?”問題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并進行更加細致的觀察,學生甚至可以嘗嘗它是什么味道的。通過眼睛看、鼻子聞、嘴巴嘗,學生全方位地了解了這種水果,在寫作過程中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例如,在描寫蘋果的時候,就會有這樣的描寫:“它外觀通紅,有些地方還帶著點微微的黃色,整體看起來比較圓潤,表皮上還分散著斑斑點點。把它放在那里,空氣中都飄散著淡淡的蘋果香。一口咬下去,皮薄汁多,滿嘴留香……”教師利用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不僅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又調(diào)動了學生的參與感,利用學生的五官感受,實現(xiàn)了在“做中學,學中做”的理念。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好地實現(xiàn)了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作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來,而學的方法又是根據(jù)做的方法來的,這便達到了“教學做合一”的最高境界。
綜上所述,輕松有趣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積極配合,而學生的積極性又離不開教師的鼓勵。所以,教師應該多加鼓勵學生,對學生做到放手式教育,要敢于相信學生的力量,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由此來活躍課堂氣氛。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多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作為課堂的主人來實現(xiàn)自主學習。教師應設計一些開放性題目,給予學生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堅定落實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進行教育改革,為培養(yǎng)新一代人才作貢獻。
【參考文獻】
[1]閆鈺.“教學做合一”思想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啟示[J].學周刊,2020(10):93-94.
[2]李妙麗.淺談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論在小學高段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課內(nèi)外,2019(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