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以“00后”大學生和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為研究對象,在探究“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面對“00后”大學生開展工作需要具備的勝任力,并提出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勝任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00后”大學生 高校思政課教師 勝任力
1100后”作為一個群體進入大學校園,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管理提出了新的時代課題。如何更有效地面對“00后”大學生,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每一位高校思政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本研究分別以“00后”大學生和高校思政教師為研究對象,在探究“00后”大學生群體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高校思政教師對“00后”大學生有效開展思政教育需要具備的勝任力。
一、“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征
“00后”是出生在21世紀的新公民,因成長的時代背景和接觸的事物存在差異,因而具有與“90后”、“95后”不同的群體特征,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以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本研究基于高校所在區(qū)域、高校層次、學科等因素分層抽樣,選取浙江省5所高校約2000名“00后”大學生進行調查。基于調查數(shù)據(jù),通過因素分析,概括出“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征。
(一)理想信念缺失嚴重
經(jīng)濟與物質環(huán)境的差異在“90后”與“00后”之間相對明顯,“00后”所處的成長時代,物質環(huán)境更為優(yōu)握,所能享受到的經(jīng)濟紅利明顯提升。因此“00后”相較于“90后”而言,對物質追求明顯下降,導致勞動和奮斗意識弱化,人生追求逐漸模糊,存在更為明顯的無人生方向感,即理想信念缺失現(xiàn)象嚴重,“佛系青年”亞文化在“00后”群體中蔓延。
(二)學習自主化意識增強
在價值取向上,“00后”大學生表現(xiàn)出價值更加多元且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傾向明顯,自我意識更強,對權威的服從更弱。因此,“00后”大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參與性、自主性的偏好明顯[],希望更多的與授課教師的互動,增強在傳統(tǒng)課堂中的交流、互動和不同活動的參與感。
(三)獨立實踐能力突出
家庭環(huán)境的塑造讓“00后”群體大多具備更為獨立行為能力,表現(xiàn)出更強的實踐意識。在教學方式上,他們對于體驗性的教學方式有明顯的偏好;在教學場域上,對戶外、活動式的教學場地有明顯偏好。因此,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00后”學生對于課程的實踐性活動需求更強,更愿意參與到實踐性課程中。
二、面對“00后”大學生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具備的勝任力
高校思政課教師勝任力是指能夠勝任思政課教學工作,并獲得優(yōu)秀績效的青年教師所應該具備的素養(yǎng)和能力。本研究基于得到的“00后”大學生群體特征,通過文獻與理論分析、高校思政教師訪談、高等思政教育專家訪談,得到高校思政教師面對“00后”大學生需要具備的能力素質指標。然后以概括的能力素質指標為基礎,開發(fā)編制調查工具,對300名高校思政教師進行調查,基于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因素分析,得到高校思政教師勝任力。
(一)理論研究勝任力
面對當前的“00后”教育主體,理論研究勝任力對于高校思政教師尤為重要。通過問卷調研,57%的高校思政課教師表示面對“00后”群體,理論研究勝任力需要得到重視和增強。理論勝任力包括兩個方面內容:1.深入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主題、豐富內容,系統(tǒng)領會治國理政的政治智慧和解決中國問題的根本方法。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高度關注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面臨的新情況新變化,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理論成果。如果不能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不能深刻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zhàn)略布局等重大理論問題,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就失去了源頭活水。2.深入研究“00后”的群體性特征。時代在變化,教育對象的特征也呈現(xiàn)明顯改變,只有不斷研究我們的教育對象,才能做到習總書記強調的“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讓高校思政教學和工作更有實效。
(二)教學創(chuàng)新勝任力
56%的高校思政課教師認為自身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課堂駕馭能力不足。面對新的“00后”教育對象,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教學創(chuàng)新勝任力上需要得到有效提高。
“00后”大學生在教學方式上對體驗式、自主性的需求強烈,他們希望能夠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交流、討論和實踐中,而并非灌輸式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因此,滿足“00后”大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就必須不斷更新己有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可以多開發(fā)新型思政課,比如討論式、活動式、案例教學式;教學場域上也可以發(fā)生轉變,可以借助高校當?shù)氐募t色資源、思政教學資源、愛國主義教學基地等,進行現(xiàn)場教學。
(三)職業(yè)態(tài)度勝任力
思政課教師的職業(yè)態(tài)度勝任力對于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有著直接關系,高校思政課教師對職業(yè)充滿認同、對工作充滿激情,才能使課堂有吸引力,才可以做好學生的榜樣。據(jù)調查結果顯示,47%的高校思政課教師對職業(yè)認同度不夠高。
面對“00后”大學生群體,他們理想信念缺失現(xiàn)象嚴重,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在立足于學生的日常生活,關注學生思想動向,在理論教育的基礎上,用飽滿的熱情感染學生。要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鮮活語言,既要具有理論支撐的理性力量,又要具有情感傳遞的感化力量。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保持著對職業(yè)高度的認同感,對教學保持飽滿的熱情,用負責任的態(tài)度才能夠潛移默化地為學生做好表率,感染學生,成為學生學習和愛戴的榜樣。
三、高校思政教師勝任力提升的策略
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勝任力需要從改進招聘選拔工作、加強培訓鍛煉到改革考核體制的全過程綜合治理。
(一)加強和改進招聘選拔工作
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勝任力要本著“人職匹配,人事相宜”的原則,從源頭上嚴把招聘選拔關,本著加強和改進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目的選拔人才,學科應以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所涵蓋的專業(yè)為主,真正把那些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和信仰的優(yōu)秀人才選拔進教師隊伍。招聘選拔考核過程中,要通過面試、試講、情景模擬等多種方式來選拔出高職業(yè)認同的思政課教師,使招聘選拔真正發(fā)揮擇優(yōu)汰劣的篩選功能。
(二)強化社會實踐的鍛煉和培訓
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中存在著“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現(xiàn)象,部分教師表示自己“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欠缺”,因此一方面要通過高校教師發(fā)展中心加強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的培訓,比如案例教學、現(xiàn)場教學,促進實踐教學的交流和探討,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另一面,要增強高校理論課教師對世情國情黨情和省情等相關知識的掌握,通過拓寬服務地方的渠道,重視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掛職培養(yǎng)鍛煉,多為思政教師深入社會實踐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
(三)加強和改進考評體制
改革高校思政課教師評價機制,堅持以思政課教學為核心的科研導向,強化對高校思政課教師勝任力,包括理論研究、教學創(chuàng)新和職業(yè)態(tài)度三個方面勝任力的考評,堅決克服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等問題。豐富科研成果認定形式,將思政課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案例、中央和地方主要媒體發(fā)表的理論文章納入學術成果范疇。同時,還要實行不合格思政課教師退出機制,以此調動和激發(fā)高校思政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參考文獻:
[1]王海建.“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點與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18(to).
[2]趙會利.“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22):37-38.
[3]馮昊青,高玉娜.高校思政課青年教師勝任力及其優(yōu)化對策[J].武陵學刊,2019,44(02):144-150.
[4]張德福,路曉鴿,李銘娜,等.高校課程思政背景下學科教師素質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20,41(2):128-131.
基金項目:湖州師范學院2019年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項目編號:DS19108。
作者簡介:方興(1991-),女,安徽太湖人,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