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潔 (蘇州大學)
宣卷,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是集音樂、說唱、表演、文學于一體,同時又與民間信仰緊密結合,也是一種綜合展現(xiàn)民間娛樂,信仰,生活的藝術門類。目前在江浙滬三省市交界區(qū)域仍處于高度活躍的狀態(tài),小孩滿月,青年訂婚,老人做壽,大凡廟會等等都會邀請宣卷班子到場宣唱寶卷,尤其以江蘇省蘇州市所屬的吳江地區(qū)最為突出。據(jù)筆者初步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有宣卷班子就有大約30個班子,從業(yè)人數(shù)達到150人左右,他們常年無休,奔波于各個城鎮(zhèn)與村落之間,大多數(shù)的宣卷班子每年演出都在200場左右。那為什么會在經濟繁榮的地區(qū)仍保留著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呢?這無疑給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深入的今天,帶來了無限的希望。筆者將從同里宣卷班子的回暖情況進行調查,希望對這一項非遺有更深入的了解。
1、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
同里風景優(yōu)美,鎮(zhèn)外四面環(huán)水,鎮(zhèn)內由15條河流縱橫分割為7個小島,由49座橋連接。鎮(zhèn)內家家臨水,戶戶通舟;明清民居,鱗次櫛比;宋元明清橋保存完好。由于古代這里并不是交通要塞,所以這里的生活環(huán)境會相對穩(wěn)定一些。并且這一地區(qū)“向來佛教興盛,散出各地農村的佛寺、庵堂供奉各種各樣的‘佛祖’達300余種”①,在同里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經歷了明朝中后期的資本主義的萌芽、清軍的入關、太平天國運動甚至到了近現(xiàn)代的革命以及文革運動,但是就算外部環(huán)境如此動蕩不安,這里的人們仍然是熱愛生活,內心充滿了對某種信仰的堅持,他們堅信將貧苦的生活寄托給心中的信仰,定會渡過苦難的人生。這可以看出在當?shù)兀耖g信仰的根基已經深深插入人們的心中。
2、追求圓滿結局
宣卷演唱大多數(shù)都是與佛教的節(jié)日有關,例如:在農歷六月十九日是觀音老爺?shù)纳Q日、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老爺?shù)纳Q日,(“老爺”是當?shù)貙ι耢`的一種尊稱)在這些重要的節(jié)日上面邀請宣卷班子來進行宣唱寶卷。在小農經濟的社會發(fā)展歷程中,佛教和其他的民間信仰深深影響著人們,他們認為:“今世受苦為的是來世享?!?,讓受苦也成為一種對生活的追求,同時,人們也追求著可以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民力富強的樸實日子,來慰藉不安的精神世界。恰好,宣卷就是這撫平人們的“春風”,將優(yōu)美的旋律用吳方言進行演唱,無一不是勸人為善,美好團圓,為民除害等等的歡喜結局。這也恰似成為人們心中美好愿望的寄托。
3、演出方式從簡
首先,宣卷班子的演出場地是非常從簡的,只需要搭一個棚子(有太陽照射或者是防止下雨天),再擺上一張圓桌子供宣卷藝人進行說唱,圓桌子的旁邊擺滿了椅子,讓聽眾有地方可以坐。演出班子大概是4-5人,一人為說書先生(上手),一人為下手,其余人為二胡、揚琴、竹笛、琵琶(樂器種類不得少于2種)伴奏。
一場固定的賧佛儀式一般為每人80-100元收入不等,但是在請佛,宣卷說唱間歇或是做儀式中,這家的“主人”若是大方,會包50-100的紅包贈與宣卷藝人,一般做喪事的宣卷班子收入會偏高一些。這樣如此低廉的演出費用,讓在鄉(xiāng)鎮(zhèn)或是農村生活的群眾都能請得起,同時也能接受多元素音樂的熏陶。
1、人口老齡化嚴重
據(jù)《中國·同里宣卷集》統(tǒng)計中顯示,現(xiàn)存的宣卷藝人中,女性大于男性,主要以農民為主。且年齡都分布在55-70左右,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最高為高中及中專學歷。在經歷了200多年的風風雨雨,聽眾早已習慣了悲歡離合,老生常談的佛教故事,照本宣科的說唱也打動不了聽眾了,單調的木魚宣卷衰落后,絲弦宣卷并沒有跟上腳步,雖然群眾基礎與舞臺都在,但是不可控的人為因素使宣卷的衰落難以逆轉。
2、生存空間的變革
1900年前后,在清政府的統(tǒng)治下,把所有的民間宗教都視為“邪教”。充滿了世俗色彩的宣卷也無不例外的遭受了打擊,北方的宣卷除了個別可以存活,其他的都被一一禁止。江南也是如此。到了1940年前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使宣卷不得不被暫停,很多的廟會節(jié)日或是家中辦節(jié)也只能從簡安排,更多的宣卷藝人都投身到了參與戰(zhàn)斗的隊伍中,兵荒馬亂,家破人亡,使人們無心于宣卷的工作,只能奔波于逃命中。1960年前后,中國發(fā)生了巨大的社會變革,文化大革命使宣卷藝人都改行去唱其他的戲曲種類或有的在家中忙于農活。宣卷的演出場所改為了“地下”,在“文革”運動中,因宣卷與宗教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被作為封建迷信“四舊”進行清除,宣卷藝人被迫停止了演出,宣卷的腳本也被燒毀,宣卷幾乎經歷了滅頂之災。
1、重要節(jié)日的祭祀
在同里,目前的經濟形勢主要以農耕文化為主,靠農民進行養(yǎng)殖水產業(yè)和種植水稻業(yè)來帶動經濟的發(fā)展。俗話說得好:“農民靠天吃飯”。所以,在一年中,大大小小的節(jié)日例如:立春、芒種、立夏、秋收等都是農民祭祀的重要節(jié)日。例如:立春后的第五個戊日,有一場春社活動就在同里古鎮(zhèn)悄然上演著,在這個活動中,他們需要祭拜的是土神老爺和谷神老爺,挨家挨戶都準備了豐盛的食物祭拜“老爺”,同時還有請宣卷藝人來感謝各位“老爺”在接下里一年中的關照。
那么,普通群眾的節(jié)日也是尤為重要的,例如:家中的長輩去世后,其余小輩需要回到家中進行祭拜自己的長輩。這個儀式也有宣卷藝人來主持。儀式順序如下:
早上 10:00 請佛
(一般是請當?shù)氐姆?,例如:關老爺,張三老爺,三官老爺?shù)龋?/p>
中午 11:00 吃飯
下午 1:00—4:00 宣卷藝人演唱
(一般一回合為1小時左右)
晚上 6:30—8:30 宣卷藝人演唱
(若遇到天氣惡劣的時候,晚上的演唱將會取消,那么下午就會演唱4回合左右)
2、演出舞臺的擴大
早期的宣卷班子都是在寺廟里進行演唱的,但是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宣卷班子的演出舞臺開始擴大,人們開始講究舞臺兩側的考究,于是“搭臺戶”就開始出現(xiàn),早期是用稻草、毛竹等一些簡陋的工具將臺子“撐起來”,俗稱“草臺”。后來,“搭臺戶”的出現(xiàn),將“草臺”變成了“戲臺”,使用了木料等原材料,并且在木頭上進行雕刻,臺的左右以及正前方的一片空地都留給觀眾們進行觀賞。很多的商販也擺起了自己的攤頭,有茶棚、酒攤、賣糕點的,應有盡有。同時,今天宴請的主人還要準備飯菜來言情宣卷班子及自家的親眷。
1、宣卷曲目豐富
目前最全的宣卷集是出自2008年吳江市委宣傳部組織編撰的《中國同里宣卷集》,該書涵蓋了佛教、道教故事,也包括了民間傳說等五十部同里宣卷的書目。例如:《目蓮寶卷》、《魚藍觀音寶卷》、《寶蓮燈》、《天仙卷》、《白馬馱尸》、《唐僧出世》、《孟姜仙女寶卷》、《昧心惡報寶卷》、《梁山伯寶卷》、《鸚兒寶卷》、《趙氏賢孝寶卷》、《還金得子寶卷》、《白蛇寶卷》、《顧鼎臣》、《金鎖寶卷》、《陳世美》、《還魂記》、《芭蕉認親》、《欺嫂喪妻》、《還金鐲寶卷》、《白羅山》、《玉連環(huán)》、《敗子回頭金不換》等。
2、音樂元素豐富
目前,同里宣卷班子基本說唱的都是絲弦宣卷,因為他的曲調比較豐富,是在木魚宣卷“彌陀調”、“韋陀調”、“海花調”等基礎上,吸收了“蘇灘”和錫劇“簧調”中的韻律,所創(chuàng)作的一種新式曲調,大眾稱之為:“絲弦調”,簡稱“宣調”。同時還根據(jù)稿本的情況加入了一些小調或是滬劇、錫劇、越劇、京劇、黃梅戲以及評彈中的一些經典的曲調加以適當改編后進行宣唱。絲弦宣卷的基本唱腔有:爐香贊、請佛調、彌陀調、贊神歌、?;ㄕ{等。同時絲弦宣卷開場時,先合奏梅花三弄、快六、等樂曲鬧場。小落回(即間歇)時還要加唱小調。(每個宣卷班子根據(jù)不同情況進行即興演唱。)
例如:在《蓮花女》②中每一卷甚至兩句之間就會有不同的小調或是劇種之間進行轉換。
卷目:蓮花女
宣卷人員:
上手:孫阿虎先生
下手:鄒雅英女士
揚琴:錢炳根先生
二胡:吳桂林先生
第一回:12:00-12:47
卷前曲:“三六”開場
1、李相(男)唱 滬劇中版
2、蓮花女 唱 越劇四工調
3、李相 唱 宣卷調
(小樂惠):中場休息
第二回:13:08-13:48
卷前曲:宣調
1、表③唱 宣調
2、蓮花女 唱 錫劇大陸調
3、陶公子 唱 宣卷
4、陳虎 唱 宣卷
5、秋華 唱 越劇小旦慢板
6、表 唱 宣調
7、蓮花女 唱 宣調轉唱蘇州評彈蔣調④
8、陳公子 唱 錫劇大陸調
9、蓮花女 唱 銀絞絲小調
第三回:13:48-14:37
小樂惠:
1、孫先生:男腔膩子板(滬?。骸栋萦忠娨簟?/p>
2、鄒女士:吳江調:《毛腳媳婦上門來》
3、孫先生:自然小品
卷前曲:宣調
1、蓮花女 唱 宣調
2、秋華 唱 錫劇老簧調
3、表 唱 宣調
4、蓮花女 唱 錫劇大陸調
5、表 唱 宣調
6、秋華 唱 宣調轉唱越劇四工調轉越劇中版第四回:14:38-16:00卷前曲:孫、鄒合唱:黃梅戲《對花》1、蓮花女 唱 越劇慢板轉唱《煙花女子告陰狀》(江南小調)2、蓮花女 唱 春調⑤3、陳狀元 唱 黃梅戲擬女駙馬調4、蓮花女 唱 宣調轉唱越劇慢腔5、表 唱 宣調加唱:《好運來》送佛:彌陀調
在2014年,國務院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遺產性代表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吳江同里宣卷與錦溪宣卷、河陽寶卷、勝浦宣卷捆綁的吳地寶卷作為寶卷的擴展項目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這是自2007年以來吳歌(蘆墟山歌)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后取得的新突破。至此,吳江地區(qū)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增至到了2項。
雖然說同里宣卷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宣卷藝人的傳承問題,曲目的創(chuàng)新、以及宣卷的傳播力度等等。如果不進行改善,那么宣卷的未來將會是什么樣呢?無法預估!我認為應該采取以下具體措施:
1、對宣卷的所有曲目進行再次歸納整理,因為有一些散落在民間的,或是有些原始資料沒有進行錄音錄像的,需要進行對宣卷腳本進行更為全面的整理。
2、將宣卷“走入”高校,或者居民社區(qū),再或者是一些文藝舞臺,讓大眾都有基本接觸到宣卷的機會,解決宣卷的“后繼無人”的問題,促使了宣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傳承的問題。
3、集合多所高校的音樂研究人員,對宣卷以及其他戲曲劇種進行探索性的研究,希望能出一批科研項目,這樣可以帶動宣卷與其他戲曲劇種的聯(lián)系,保持著活躍性。
4、定期在長三角地區(qū)進行宣卷的大型匯演。將宣卷的文化傳播給每一個普通群眾,使宣卷真正的“平民化”。讓宣卷這朵絢麗的花朵,在城市與鄉(xiāng)鎮(zhèn)的泥土上綻開他的光彩!
結 語
200多年以來,同里宣卷始終在市場中自力更生、自給自足,一直位居于民間曲藝的首位,因為它的樸素外表下總是能讓人們感受到民間曲藝的原始狀態(tài)以及江南戲曲的韻味。
如今,在民間舞臺與國內外大舞臺上,宣卷的身影總能出現(xiàn),同時在學術上也獲得了更多的國內外學者的關注與研究。作為我國曲藝界的“寶藏”,不僅需要各級政府的保護與支持,也需要宣卷藝人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發(fā)揚宣卷的魅力之處,只有這樣才能讓宣卷在中國乃至世界的舞臺上綻放光彩!
筆者在文章最后,要感謝辛勤付出的各位宣卷藝人以及宣卷工作者,感謝張舫瀾老先生對筆者的幫助,也感謝一直默默付出的文藝工作者們!
注釋:
① 史琳.江蘇太湖宣卷的文化淵源和藝術特征[J].中國音樂,2010,(01).
② 筆者于2019年3月5日在吳江同里同張舫瀾老先生一起聆聽龍鳳絲弦宣卷班進行演唱。
③ “表”不是宣卷中人物的白和唱,而是宣卷先生(也可以說第三人稱,評彈中的說書人)的話,多半是交代情節(jié)的,或表達人物內心世界的。
④ 蔣調、俞調是目前蘇州評彈最為普遍的一種唱腔。蔣調節(jié)奏較為平穩(wěn),輕彈慢唱,富有韻味。
⑤ 春調,又名“孟姜女尋夫調”,又名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