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實驗小學 許雅玲
預習是學生自學的開始,是求知過程的良好開端。葉圣陶先生認為,預習是讓學生“動天君”,用自己的心力嘗試了解,能促進學生良好自學探究習慣的養(yǎng)成。然而在實際的學習中,如果沒有進行有效、規(guī)范的指導,又有多少學生能真正動“天君”?生本教育提倡“先做后學”,認為在兒童沒有運用機體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觸學習對象時,他們的頭腦是空洞的;而空洞的頭腦不能思考,對所學缺乏感知和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屬于自己的認識,不能理解對事物的抽象。但是一直以來這種“拿來主義”的課前預習,使課前自主思考缺失,聽講和討論前的準備失去價值。這樣,不僅教師要用大量的課堂時間來完成學生本可以自學掌握的知識,而且也必將使課堂學生閱讀思維自主性的訓練限入僵局。
要想改變這種不良的狀態(tài),教師就必須狠下功夫對預習加強指導和訓練。
(一)課堂“常規(guī)性預習”操練。對于閱讀能力還較弱的小學生來說,預習是盲目而隨意的,教師有必要騰出一段時間,設計常規(guī)性預習腳本,讓學生當堂操練,教師適時指導。這樣堅持一個單元,讓學生回歸本真,利用文本、詞典、筆和開動的“天君”,熟悉并基本掌握預習的操作過程,結果的正誤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主學習已真正發(fā)生。
(二)課外“習慣性預習”跟蹤。在學生掌握預習要求和過程后,教師便可把預習放于課外,慢慢地形成學生課前的一種自覺行動。注意做好檢查跟蹤,關注幾點:減輕負擔,保證有足夠的預習思考時間;預習成果呈現(xiàn)獨立自主的閱讀思考過程;了解閱讀思維的程度,以便把握生情,以學定教。
(三)課上“自主性預習”指導。課堂伊始,教師可以騰出幾分鐘傾聽學生的讀書收獲,表揚能獨立思考,有個性化理解的學生;在相應教學內容中,也及時發(fā)現(xiàn)預習的亮點,適時鼓勵。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此時的交流是學生獨立性“動天君”的成果,是原始的、開放的、自由的。這樣,有了同伴具體的經驗示范,學生也漸漸感悟有效預習的評價標準,從而加大預習思考的力度。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追問是一種最能及時啟發(fā)學生思維的教學策略?!吧尽闭n堂,教師“教”的關鍵在于圍繞目標訓練點——課堂對話的“中心”展開追問,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走向思維的縱深。結合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上冊《走月亮》中語文要素“想象畫面”的訓練片段進行案例評析:
在學習了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走月亮》后,教師進行連續(xù)追問:(1)讀了句子,你頭腦中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呢?(2)能展開想象,描繪一下這個很美的畫面嗎?(3)溪面為什么能閃閃發(fā)光呢,“團團”表示什么,“月影團團”表現(xiàn)了果園什么景象?(4)再想象一下,照在“石拱橋、莊稼地和菜地”,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景象?(5)畫面中只有這些景象嗎,你從哪里讀出來?(6)“我”和媽媽又去了哪些地方,張開你們想象的翅膀,一起再來描繪這些地方的美好景象?這時,孩子們紛紛暢所欲言,展開了奇特而美麗的想象。
這個教學案例,教師圍繞單元語言要素“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這一教學目標,在學生想象畫面后,教師并沒有停留于此,做簡單的評價或總結,而是結合課文的語言文字和學生的生活體驗,不斷地點撥、引導,層層深入,抓關鍵點啟發(fā)想象,讓學生如臨其境,與文本深刻對話,使畫面立體豐盈。通過追問,提高思維難度,拓寬思考寬度,掘進思維深度。學生既掌握如何結合文字“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也獲得了“自然之美”和“語言之美”的深刻體驗。
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按照預定的教學計劃牽著學生走,剝奪了學生個性化自主思維的權利。生本課堂提倡活動的主角是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該發(fā)揮更為高級、無形、超脫和得體的作用,用關切去解決學生自主發(fā)展存在的問題,保護學生獨創(chuàng)性思維,讓他們成為問題生成和問題解決的主人。
以學習散文家豐子愷的作品《白鵝》課文為例。
教師拋出話題:“豐子愷的文字如他的畫一樣,洋溢著特有的‘有情滑稽’。課文中,他畫的這幅畫,咱們瞧瞧,有什么感覺?”
有學生說:“好高傲呀!大搖大擺,滑稽,從容不迫。很傲慢!”一學生冷不丁來一句,“白鵝的鵝掌,從畫中看到了鵝爪踮在了地上了,感覺很有趣?!边@時,另一學生質疑,“那不是抬起嗎?”此時,學生紛紛說是“踮”。又一學生說,“因為用踮腳才能顯出鵝的高傲?!绷硪粚W生繼續(xù)補充,“‘踮’和‘抬’的差別在于一個是整只腳都抬起來,一個是后腳跟先抬起來?!绷硪粚W生接著說,“‘踮’說明鵝走路很從容不迫,很自然,高傲?!庇忠粚W生接著補充,“很優(yōu)雅?!睂W生繼續(xù)補充,“像女王一樣,踮起腳尖優(yōu)雅地走,太有趣了!”教師小結,“‘踮’,寥寥幾畫,形神兼?zhèn)?,白鵝步態(tài)從容、優(yōu)雅高傲的形象便這么凸顯出來,這是豐子愷有趣的漫畫式描寫?!?/p>
一場對話使白鵝形象立體而有趣,這是課堂的小高潮。開始,學生已經用具體豐富的詞語來描繪白鵝的高傲形象,已經達成了預設結果,符合目標定位。沒想到學生在觀察中又有了新發(fā)現(xiàn)——由“踮”引發(fā)新疑,在質疑、解疑、釋疑中個性化思維被充分激活,他們真切感受作家漫畫之趣,體會文字之妙。畫面是“踮”,還是“抬”呢,作為教師課前并不關注,倒是在與學生思維碰撞中獲得了新知。這個小小的交流場,學生扮演著主角,教師作為普通參與的一員,只是順勢這么“一停留”,卻給學生靈動思維火花的精彩綻放提供了寶貴的平臺;也只是這么“一感受”,又讓綻放的思維火花有了聚合點。讀文本想象畫面,看漫畫品白鵝肖像特點,文趣、畫趣有機相融,學生在其間感受的是一次美妙的、更高層次的思維想象體驗。因此,生本課堂中,教師應努力把持好“似無為而有為”的角色拿捏,充分調動和利用學生資源做學生自主思維、主動學習的保護者和引導者。
閱讀課堂不少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圍繞教師提出的幾個問題,“空頭支票”滿堂飛,急于展現(xiàn)的學生積極“唱戲”,更多的學生因此便成了“看客”,課堂是熱鬧的,交流是開放的。學生參與少數(shù),思維淺層,能力沒有提升。生本課堂提倡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高效的課堂,教師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指導者。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各單元的要素非常明確,教師就要圍繞“語言要素”把準訓練點,精心設計一些目標明確、富有針對性的語文練習,對學生進行閱讀思維力的訓練。
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緊扣單元語文要素“感受神話中鮮明的人物形象”,我設計幾個層次性課堂練習。
(1)自學批注,感受形象。“巨人盤古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呢?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讀課文,做批注?!保?)匯報交流,品悟形象。結合文本暢所欲言,自由充分表達感受。(3)描繪畫面,走進形象。出示練筆要求,“盤古這個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撐在天和地之間,不讓他們重新合攏。”幾萬年,甚至更漫長的時間,盤古要經歷什么樣的困難,他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展開想象,描繪畫面。(4)仿寫語段,贊美形象。出示仿寫要求,“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仿課文語言,“他變成了________;他變成了__________”,把句子補充完整,表達對盤古無私奉獻的崇敬之情。
圍繞著核心訓練點,四次練習,層層遞進,目標明確,要求清楚。首先,自學自悟做批注,學生讀、思并用,充分思考,有了對形象的自主性認識。接著,匯報交流,自主思考在思維碰撞中修正,使文本語言與人物形象做更好聯(lián)結,深入感受人物,閱讀思維力得到了提升。然后,引導學生練筆,展開畫面想象,拓展內容,走進人物世界中,把內心對人物形象的感受外化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字,在盤古形象越發(fā)豐盈的同時,每個學生的語言訓練、思維訓練也得到實實在在的落實。最后,又模擬文本語言創(chuàng)作,思內容的范圍,思表達的形式,無私奉獻的盤古形象深深地扎進學生心靈,學生用語言表達崇敬贊美,語言表達和情感體驗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創(chuàng)作中有了新的高度。整個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人人參與,在任務明晰、針對性強的課堂練習中,科學運用聽、說、讀、寫等多種教學手段,有效引領學生進入課堂自主學習活動狀態(tài)中,促進思維發(fā)展,使學生自我、蓬勃發(fā)展,真正落實“生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