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宜興市湖濱實驗學校 白云迪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注重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導致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上課的積極性與參與度不高。
為改變當前閱讀教學的現狀,在閱讀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能夠正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敢于質疑,并能通過自主探究性學習來解開心中的疑惑。另一方面,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閱讀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的習慣。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同時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等,設計適合的導學案。學生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當中,能夠更好地將心中疑惑梳理出來。同時,可以通過聯系上下文進行理解,或者是上網查閱相關資料等途徑,來解除預習過程中的疑惑。
比如:在教統編版六年級下冊《匆匆》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提前預習,了解作者的生平,走進作者,感受作者如何用詩意化的語言去觸摸時間的精靈;從家庭相冊里去搜集一些成長過程中的照片,去感受時間的流逝;積累有關時間的名言,感受歲月的美好,時光的易逝。同時,學生在充分預習之后,自然就會產生疑惑:“時光飛逝,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珍惜時間?”“在作者朱自清筆下,又是怎樣描寫的呢?”等等。
這樣的預習形式,有利于縮短課堂的教學時間,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讓師生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高效,也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目標性。
在課堂上,教師要改變學生被動聽講的狀態(tài),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動腦進行思考,動口進行講述,動筆進行書寫。學生思考的過程才是智慧生長的過程,他們只有擁有了屬于自己獨特的思考,才能對文本的內容有更為深入的感悟。
比如:在教文言文《學弈》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文章的學習目標,掌握學習重點。對文言文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之上,結合注釋理解文章的內容,明白文章要說明的道理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地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等。
古語云:“學貴有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認知能力與水平的局限性,自然會產生疑惑,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進行思考、自主探究、積極解疑。在課堂上,如果教師采用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或者滿堂灌的形式,學生容易產生疲勞感,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暢所欲言,只要學生敢于動口,就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比如:在教《金色的魚鉤》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課題進行思考,說說自己心中的疑惑以及猜測?!棒~鉤與老班長之間究竟有什么樣的秘密呢?”“為什么說魚鉤是金色的呢?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魚鉤?”“老班長又是什么樣的一個人?”等等。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以此來解開心中的疑惑,體會人物內心的豐富情感,讓學生在對文本進行復述的過程當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閱讀水平。
在閱讀教學中,朗讀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同時,教師的支持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成正相關。這里的“讀”,不僅僅是淺層次的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感情地進行朗讀等。還是通過多樣化的朗讀形式,針對文本反復地進行閱讀,精讀重點的段落,品讀文本的內涵,文本的課外延伸等。
比如:在教《那個星期天》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感知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并試著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文章的具體內容。然后,通過自由朗讀的形式,抓住重點的段、句進行研讀,交流文本當中“我”的心理經歷了哪些變化。反復的閱讀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有利于對人物心理變化進行品悟。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閱讀與思考能力,同時,還能讓學生在參與小組合作討論的過程當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與閱讀思維能力。在活動之前,教師要能夠明確組內成員的職責。不僅要讓每一個成員在交流的過程當中,都能夠有機會說出自己的觀點與見解。還要能讓學生懂得相互討論與交流,善于傾聽別人的想法,并能對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提取與整合。
比如:在教古詩《寒食》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質疑:“飛花就不是落花嗎?”“作者為什么不說春城無處不落花呢?”學生在交流與討論之后,得出結論:“這里之所以不說落花,而用飛花。其實,就是明寫花而暗寫風。抓住一個‘飛’字,感受詩人的文字功底之深厚,這首詩之所以能夠留存千古,正因為每個字都被賦予了生命?!毙〗M合作討論的學習形式,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學識,還能讓學生聆聽不一樣的聲音。
教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語言,要抓住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鼓勵與表揚,還要善于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之處。即便是行為習慣或者是成績不是太理想的學生,教師也要給予他們展示自我的平臺與機會。當學生受到教師表揚之后,不僅有利于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還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習熱情,對學習更加充滿動力。
比如:針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點評時,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評價語言。對朗讀較好的學生,可以這樣評價“你的聲音真好聽!就像百靈鳥一樣,非常的悅耳。”“字正腔圓,讀出了作者的心境?!钡鹊?。而對于朗讀需要繼續(xù)努力的學生,可以這樣評價“老師從你的朗讀當中已經聽出了你的進步,要相信自己,你可以讀得更好!”“這一次老師聽出了你的用心,老師要給你點贊!”教師利用這樣具有針對性的評價語言,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教師關注的、重視的,他們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并會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當中。
總而言之,教師要能細致地研讀教材,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水平,利用課前的預習,引導學生大膽生疑;設定明確的目標,讓學生學習找準路徑;利用學生的獵奇心理,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性學習;用多樣化的反復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以小組合作的有效探究,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必不可少的賞識教育,激勵學生不斷成長。此外,還要根據學生課堂的真實反應,適時地調整教學方式,真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