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芳
延川中學,陜西延安 717200
《新課標》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閱讀理解的內(nèi)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閱讀理解也是各中英語考試的“重頭戲”,3-5 篇文章,約占30-50 分。但是從平時考試和練習來看,閱讀理解又常是學生失分率較高的部分,而且在考試中閱讀理解部分也是影響答卷速度的一個主要原因。本文試對各種因素進行分析,然后探索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高中生消除英語閱讀的困難,提高閱讀的興趣及能力。
本校大部分學生都來自黃土高原,地域偏北,鑄就了學生在發(fā)音過程中鼻音過重。而且我們學生大部分來自農(nóng)村,基礎太差,詞匯量過少,語法知識不足或不系統(tǒng)。普通班的學生中考成績最低分16 分,最高分83 分,成績懸殊過大。語言知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詞匯量過少和語法知識不足或不系統(tǒng)。
英語閱讀強調(diào)語篇結構和語篇語義的完整性。閱讀閱讀中的詞匯和結構很重要,但閱讀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句子層面上,學生更要獲得語篇意義。我們學生在理解語篇時,也基本上是把各個句子意義相加得出的意義總和。這種理解只是對文章表層信息的理解,所以學生經(jīng)常會在閱讀中感到讀得很吃力,還閱讀速度很慢,而且理解也不全面。
有些學雖然擁有龐大的詞匯量和一定量的語法基礎,卻依然看不懂文章,這是由于學生對與其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不熟悉而導致的。不同的文化特點導致不同的文化差異。所以,學習語言就必須了解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否則便無法理解語篇。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大部分時間進行的是精讀教學,因為精讀是學習語言知識的重要來源,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往往對閱讀材料中詞匯、語法、修辭、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等進行詳細的分析,殊不知學生在閱讀中也形成了過多進行語法分析、過多依賴詞典、復讀次數(shù)過多等不良習慣,而這些習慣極易導致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解答不完所有的試題。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對新學詞匯進行聽寫,并且補充一些課本之外的詞匯。采取強化記憶、循環(huán)記憶、互助記憶(同學之間相互提問單詞)、聽力記憶、詞根記憶、前綴記憶、后綴記憶等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不斷引導學生歸納和區(qū)別一些同音異義詞、同義詞和反義詞等。擁有一定的詞匯量,學生在閱讀中就底氣十足,不會緊張,閱讀的信心就會逐步提高。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課本就語法部分單練成塊,就是提醒教師學生對語法的重視。教師在講授時,不僅要回歸課文,更要概念規(guī)則清晰。
高中英語閱讀內(nèi)容體裁多樣,但總體上記敘文、說明文居多。記敘文又包括人物傳記和故事。傳記類文章可以按時間順序介紹人物生平,也可以把人物獲得的成就作為線索。故事類文章通常包括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也可按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進行分析。說明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結束語三部分。篇章結構揭示了不同體裁文章的本質(zhì)屬性和主要特點。了解篇章結構有助于學生準確把握主題,抓住要點,從整體上把握篇章的框架,從而為準確把握作者的意圖做好鋪墊。
第一,教師應讓學生了解到背景文化知識的欠缺所引起的負面影響。第二,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涉及到的英語國家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挖掘教材中所隱含的文化內(nèi)涵,別是對中西方文化存在差異的地方。第三,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外閱讀,即閱讀和英語國家背景文化相關的內(nèi)容,如圣經(jīng)和古希臘古羅馬神話故事等,對這些知識的了解會幫助學生理解許多字面下隱含的意思。
第一,教師應指導學生了解各種不同的閱讀方法,并學會在恰當?shù)臅r候使用。第二,適當進行限時閱讀訓練??刂茣r間有利于挖掘?qū)W生的閱讀能力,迫使學生爭分奪秒,專心閱讀。第三,培養(yǎng)學生推斷詞義的能力。學生應掌握基本的構詞法,并學會運用構詞法認識新詞。
總之,本文論述并得出結論:教師通過認真研究和分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差的表現(xiàn)及原因,并找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效率的應對策略。最后會在以后的教學中,結合學生情況,應用到實際,希望得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