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中學,江西 撫州 344000)
新媒體教學主要是指在新媒體平臺基礎上開展的教學工作,新媒體平臺教學不僅指教師利用網絡平臺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也指教師利用網絡平臺與學生溝通教學問題,用答疑的方式讓學生懂得內容,達到教學目的。
地理教學本身可以與我國的國土資源聯系在一起,也可以直接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對教師而言,地理教學有無數可以應用到的教學資源。利用新媒體,教師可以將教學素材一網打盡,有利于教師在備課時慎重分析教學素材可采用的對應教學方法,并思考其可拓展出哪些教學內容,思考如何借助教學素材為學生構建學習體系,思考如何幫助快速掌握一章節(jié)的知識。
比如,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搜集各個教師的教學案例,通過“前輩”的講解獲得教學靈感;教師也可以關注與“地理”有關的微信公眾號,在生活中多關注此公眾號發(fā)布的內容,在積累的同時看是否能運用到新課程中,從而豐富個人的教學素材。
新媒體不僅可以給教師提供資料,也可以給教師以參考意見。作為學生,并不能保證完全理解教師所教學的內容,在傳統課程上,學生有較少的機會能與教師溝通,也不能讓教師意識到個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新媒體平臺,給學生提供了表達自己的機會。學生利用新媒體平臺,可以與教師取得聯系,將自己在課堂上的疑惑,或者對教師教學的建議,都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提出。借助各個平臺,教師可以明確自己教學存在的問題,對學生多數提出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耐心講解,并分析學生產生不易理解的原因;同時,教師也可以適當地考慮接受學生所提的教學建議,在個人教學方法上適當進行更改。通過應用新媒體的溝通技術,幫助教師尋找教學中的不足,最大程度地改良教學方案,對學生有較重要的影響。
新媒體給教學課堂更多創(chuàng)新的空間,也能讓學生學習到更多樣的知識。地理教師在利用新媒體教學時,通過加入創(chuàng)新的課堂元素,可以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與傳統教學相比,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高一的地理課程中,有大多數地質的內容,教師可選擇收集奇特的地理現象,比如普陀山會泛“佛光”,待教師搜集對應的新聞報道和影像資料后,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充分地勾起學生的探索心理,讓學生保持對該內容的好奇心,增加對地理課程的學習興趣。通過新媒體,教師不僅能幫助學生增強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幫助學生在最開始培養(yǎng)勤思考的好習慣,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由于新媒體內容足夠寬泛,教師有選擇性地搜集后,可直接運用到教學課程中,以達到拓寬學生學習視野的目的。學生長期在拓展知識的教學下,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也能增強不少。
比如,在傳統的教學課程中,枯燥的地理應用讓教師在教學時思考著教學方案,但在新媒體背景下,直接利用谷歌衛(wèi)星向學生展示地球,通過谷歌衛(wèi)星引出目前世界的地理成就,再逐一講解教材中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不用一開始就接觸教材內容,調動其消極情緒,但可以從活靈活現的例子中理解教材內容,在達到教學目的的同時也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思維。在學生的傳統觀念中,學科教學較為死板,難以與創(chuàng)新聯系在一起,新媒體的加入讓學生改變著自己對科目的刻板成見,深刻理解課程中的創(chuàng)新與課程的價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教師活躍教學課堂。
通過新媒體平臺,學生可以向教師提出與知識有關的問題,以幫助自己理解學習中的疑惑,而教師,也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給學生安排解題任務,通過回答問題來判斷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而主動地調整教學計劃,幫助學生溫習內容。其次,新媒體平臺本身的交流可以是開放的,不僅師生可以交流,同學之間也可以交流。同學之間可以就不懂的知識點進行探討,教師從同學的探討中也能理解目前學生的課程思維,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并在課后有效地尋覓改變教學的方法。
總而言之,新媒體目前在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的地位不僅體現在地理課程上,也體現在其他課程上,整個教育行業(yè)都提倡著傳統學科與創(chuàng)新教學應用的融合。作為教師,更應該有創(chuàng)新教學的意識,努力適應新使用的教學方法,并根據個人教學風格,調整教學計劃,使教學方法真正意義上幫助到自己。另外,有的教師將應用新媒體作為不精進個人教學的借口,在個人崗位上停滯不前,這也是不正確的做法,只有教師在邊應用時邊總結適合自己教學的經驗,才能理解出創(chuàng)新教學的精髓,對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也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