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芳 滿玉晶 金文婷
【摘要】近年來開放性的生活方式使越來越多的女性多次妊娠、人工流產、剖宮產及其他宮腔操作等,子宮腺肌病痛經患者發(fā)生率也隨之增高并趨于年輕化。因其漸重性劇烈痛經,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故對近年來子宮腺肌病痛經的中醫(yī)藥研究治療進展進行綜述,以期臨床更好地治療子宮腺肌病痛經,減輕或消除廣大女性的疼痛,提高幸福生活質量。
【關鍵詞】子宮腺肌病;痛經;中醫(yī)藥;治療
【中圖分類號】R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8..02
子宮內膜腺體或間質在周期性卵巢激素的影響下侵入子宮肌層并生長者,稱為子宮腺肌病。臨床表現主要以月經量增多、月經期延長、逐漸加重的劇烈痛經、子宮增大為主,多合并子宮內膜異位及子宮肌瘤。好發(fā)于30~50歲經產婦。其治療一直是婦科領域的熱點和難題,西醫(yī)治療子宮腺肌病痛經目前主要是激素類藥物和手術治療,不良反應大,復發(fā)率高,遠期效果差,非育齡期患者首選。中醫(yī)對改善癥狀及不良反應方面有西醫(yī)不可比擬的明顯優(yōu)勢。故現對中醫(yī)藥對子宮腺肌病痛經的研究治療進展進行綜述如下。
1 病因分析
“子宮腺肌病”病名在中醫(yī)學中并無記載, 根據其主要臨床表現, 可歸屬于“痛經”、“癥瘕”、“月經過多”、“不孕”“腹痛病”范疇。相關痛經記載最早見于《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 : “帶下,經水不利,少腹?jié)M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濟陰綱目》:“經事將行,臍腹絞痛者,氣滯血澀故也”。中醫(yī)經過辨病辨證分析,總結出瘀血阻滯胞宮為其基本病機,瘀血阻滯不通則痛而見痛經。而導致瘀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氣滯血瘀、寒凝血瘀、痰瘀互結、濕熱瘀結、腎虛血瘀、氣虛血瘀。
2 治 療
各大醫(yī)家遵循《素問·至真要大論》“疏其血氣,令其條達,以致平和”的原則,總以活血化瘀為法,同時結合月經期的不同,經期以通為主,非經期以辯證求因治本為主。此外還有針灸療法、穴位貼敷、中藥保留灌腸、內外結合等治法。中醫(yī)藥治療本病呈現多樣化、多途徑綜合治療的趨勢。
2.1 內治法(辨證論治)
氣滯血瘀:治以理氣活血化瘀為法。胡國華[1]教授本著沖任以盛為本, 以通為用的原則,重視氣機的運轉。研究痛經寧治療子宮腺肌病痛經患者的臨床效果,發(fā)現痛經寧能有效改善子宮腺肌病痛經患者的痛經癥狀及全身癥狀,具有較好的鎮(zhèn)痛作用。此外還可降低血黏度、子宮體積、CA125水平。
寒凝血瘀:治以溫經散寒祛瘀為法。馮輝、藏莉等[2]用王清任《醫(yī)林改錯》少腹逐瘀湯加減,溫通并用,攻補同施,熱者加夏枯草、蓮心,腎陽虛者加仙靈脾、桑寄生等隨癥加減治療40例,總有效率95%。
痰瘀互結:治以化痰祛瘀止痛為法。陳霞教授[3]認為素體腎陽虛,失于溫化,經血濕濁等聚而成痰,血滯成瘀,發(fā)為痛經。經前期陽長至重,經期重陽化陰,經血方能下行。故治療從“腎陽”著手, 養(yǎng)正則積自除,以溫補腎陽為大法, 兼活血化瘀,溫化痰濁,臨床自擬消癥止痛方加減口服, 選取20例,連續(xù)治療3個月經周期,痊愈3例,顯效9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0%。
濕熱瘀結:治以清熱除濕化瘀為法。王妍、魏少斌等[4]行經之時,重點治標,方用四逆金鈴失笑散加減及獨一味膠囊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經凈之后,祛邪治本,方用蒲翹消瘰失笑散加減以清熱解毒利濕、化瘀散結消癥,同時配合內異康復片口服, 婦安寧栓直腸給藥, 內外合治增強清濕化瘀之功。
腎虛血瘀:治以益腎活血化瘀為法。許潤三教授[5]認為“腎虛血瘀”為子宮腺肌病主要病因病機, 結合張仲景對血瘀證善用蟲類和利水活血藥物,創(chuàng)制益坤抑痛平方藥,研究發(fā)現益坤抑痛平顆粒可通過降低子宮內膜中神經生長因子受體P75的表達來治療及緩解子宮腺肌病痛經。
氣虛血瘀:治以益氣散結化瘀為法。季華、陳肖枝等[6]認為氣行則血行,故通過補益正氣,使破殘之邪不攻自走,研究化積止痛湯臨床療效,發(fā)現痛經程度、月經量、CA125水平降低。
2.2 外治法
2.2.1 針灸療法
針灸治療可使經絡通,氣血調,特別溫針灸還可使寒邪散,濕邪化,瘀結通。子宮腺肌病痛經的發(fā)生與病灶區(qū)域神經纖維的分布有非常重要關系,溫針灸常取穴于子宮相關的神經節(jié)段內。吳秋燕、陳錦虹等[7]溫針灸治療33例子宮腺肌病痛經患者。選穴關元、氣海、子宮、三陰交、地機,氣滯者加支溝;血瘀者加血海,經前7天開始,經期第2天痛經緩解時結束治療, 連續(xù)治療3個月經周期后總有效率為93.9%。溫針灸可顯著緩解育齡期子宮腺肌病痛經患者臨床癥狀, 經過隨訪發(fā)現有較好的近期和遠期療效。
2.2.2 穴位貼敷
穴位貼敷療法屬于中醫(yī)特色外治法的一種,既發(fā)揮穴位經絡的刺激作用,同時也突顯了中藥本身的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目的。楊嵐、陳冬瓊等[8]搜集30例患者,研究內異消癥湯內服聯(lián)合婦科如意散穴位貼敷水道、歸來穴治療子宮腺肌病,治愈1例,有效2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6.67%。
2.2.3 中藥灌腸
中藥保留灌腸即將中藥湯劑經肛門灌入,使藥物經直腸黏膜滲透吸收,直達病灶,在高濃度藥物下吸收更快,效果更好??撰k瑩、曾薇薇等[9]觀察化瘀散結灌腸液臨床療效,灌腸液以桃紅四物湯為基礎方,配合三棱、莪術、連翹、金銀花、川牛膝等以化瘀涼血、清熱解毒、軟堅止痛。每月非經期連續(xù)灌腸10日,治療3個月經周期后,發(fā)現痛經、月經量及中醫(yī)證候評分明顯降低,子宮體積明顯減小,CA125水平降低,療效顯著。
2.3 內外合治
內外合治即在口服中藥進行機體綜合調治的基礎上配合外治法來治療疾病,治療效果更佳。楊麗娟、張志剛等[10]研究補腎逐瘀湯配合臍療治療子宮腺肌病痛經的臨床療效。對照組予米非司酮,治療組予補腎逐瘀湯配合臍療(當歸、肉桂、乳香、沒藥、干姜、川芎、炙附子、血竭粉、白芷,用黃酒調成糊狀,敷于神闕穴),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0.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5%。中藥配合敷臍共同達到補腎助陽、活血行氣止痛的效果。
3 小 結
綜上所述,近年來中醫(yī)對子宮腺肌病痛經的研究不斷深化,在緩解子宮腺肌病患者痛經、減少月經量、調經助孕等方面尤為突出。主要治法有中藥內服、外治法和內外合治等, 比起單一用藥,采用多途徑治療的方法能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副作用小,治愈率高,遠期效果好,在改善癥狀的同時避免不必要的手術及藥物作用。希望中醫(yī)藥在治療子宮腺肌癥痛經上能有更深層次的發(fā)展和研究, 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藥的特色, 形成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陳 靜,葉 妮,郭慧寧,張亞楠,胡國華.痛經寧治療氣滯血瘀型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子宮腺肌病痛經的臨床觀察[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7,51(S1):127-129+132.
[2] 馮 輝,藏 莉,張德重.少腹逐瘀湯加減治療子宮腺肌病痛經的臨床研究[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32(02):114-117.
[3] 王 莉,陳 霞,何婷婷.從腎陽論治痰瘀互結型子宮腺肌病痛經[J].中國民間療法,2019,27(06):33-35.
[4] 王 妍,魏紹斌,魏少奔.中醫(yī)二期療法治療濕熱瘀結型子宮腺肌病120例[J].西部中醫(yī)藥,2017,30(02):1-3.
[5] 楊 舫,王 清.益坤抑痛平顆粒對子宮腺肌病模型小鼠子宮內膜神經生長因子及其受體表達的影響[J].中醫(yī)雜志,2018,59(01):66-68.
[6] 季 華,陳肖枝,張翠英.化積止痛湯治療子宮腺肌病痛經的臨床觀察[J].上海醫(yī)藥,2019,40(11):34-36.
[7] 吳秋燕,陳錦虹,謝俊杰,金海鵬,莊 璇.溫針灸治療子宮腺肌病痛經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7,36(04):414-418.
[8] 楊 嵐,陳冬瓊,羅福蘭.內異消癥湯內服聯(lián)合穴位貼敷治療子宮腺肌病臨床研究[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8,39(01):59-61.
[9] 孔玨瑩,曾薇薇,高雅琦,殷岫綺.化瘀散結灌腸液治療熱灼血瘀型子宮腺肌病的臨床觀察[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8,52(06):44-46+55.
[10] 楊麗娟,張志剛.補腎逐瘀湯加臍療對子宮腺肌病痛經的療效[J].光明中醫(yī),2017,32(10):1452-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