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疾病面前,不分餐就是裸奔。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感染科主任、肝病中心主任 張文宏
口腹之欲,何窮之有。每加節(jié)儉,亦是惜福延壽之道。
——“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
有些東西,本來不吃,吃吃也就習慣了。也就是口味這個東西是沒有定性的。有些東西,自己盡可不吃,但不要反對旁人吃。不要以為自己不吃的東西,誰吃,就是豈有此理。一個人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對食物如此,對文化或者其他的東西也是一樣。
——中國當代作家 汪曾祺
共食習慣,傳染疾病。妨害公共衛(wèi)生至巨。雖最上等社會,亦不能免。蓋相沿既久,已成習慣,不復知其為害矣!
——《共食惡習》作者 王祖德
四川人喝酒可不是為了放松休息。它經(jīng)常乃是競賽性質(zhì)的,通常會用到白酒,一種強烈的、口感惡心的谷物釀的酒。男人們相互敬酒,一口干掉,而這種飲宴很有發(fā)展為恃強凌弱的傾向,參與者們相互刺激,直到某個人喝出病來。
——《江城》作者 彼得·海斯勒
與西方人比起來,咱們中國人吃飯還是愛聚在一起,一邊吃飯一邊交談,高談闊論,絮絮叨叨……經(jīng)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可能會促使國人的餐飲習慣來一個大的變革。
——《聚餐與分餐》作者 楊盛龍
古代的分餐制凸顯地位之別,現(xiàn)代分餐制強調(diào)個體之間的合理界限。這兩者之間具有根本的不同。我所倡導的就是現(xiàn)代分餐制。它所針對的不是合餐制中所內(nèi)蘊的平民主義精神,而是它對個體界限的僭越。譬如,在杯盤狼藉之際,個體之間的界限被忽略乃至遺忘。這種場景顯然具有應該反思的社會學內(nèi)涵。
——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王曉華
一味追求食物精美是生活奢侈的標志,不愿再吃家常便飯是精神病癥的預兆。
——古羅馬哲學家 塞涅卡
人的飲食要從五谷雜糧中吸收多方面的營養(yǎng),也要從多種蔬菜中吸收營養(yǎng),不能偏食。
——中國杰出革命教育家 徐特立
人應當善于鑒別哪些物品食用有益,哪些物品食用有害。這種智慧,是一味最好的保健藥。
——英國哲學家 培根
為了能夠保持良好的健康,養(yǎng)料不僅分量要有節(jié)制,而且質(zhì)料也要清淡。
——捷克教育家 夸美紐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