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jié)市金沙縣實驗小學,貴州 畢節(jié) 551800)
課外閱讀是學生思維遠航的支撐和動力。通過豐富的課外閱讀,學生能夠獲得更加長遠的發(fā)展,能夠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精彩。沒有課外閱讀,學生的思維就會受到局限,就不能很好地深化語文知識的內(nèi)涵,拓展語文知識的外延?!暗瞄喿x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提高語文成績的捷徑。小學生正處于養(yǎng)成教育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師要緊緊抓住這一重要時期,實施有效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課外閱讀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引閱讀之源,拓思維之渠,讓學生揚閱讀之帆,使思維遠航。
魯迅正是因為對閱讀有著濃厚的興趣,才常常流連于各個圖書館,最終用筆直刺敵人的心臟;武亦姝也是憑借對詩詞的狂熱,才一舉奪冠,獲得全國詩詞大賽的冠軍。由此可見,要想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長遠發(fā)展,興趣是關鍵,也是首要的因素。教師只有抓住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課文是學生接觸的第一本閱讀材料,也是學生閱讀的主要對象,是結合學生閱讀能力及教學目標的精選之作,值得學生反復閱讀。教師可以此為切入點,打開學生課外閱讀的大門,為學生呈現(xiàn)廣闊的世界。
以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語文《小英雄雨來》一課為例。學生讀完課文后,都被雨來“年少勇敢”的品質所感動,也被抗日小英雄的傳奇故事所吸引。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趁勢引導:“這一時期,不僅有小英雄雨來,還有小兵張嘎、小英雄王二小等。想了解他們詳細的故事,就去閱讀相關的課外書籍吧?!庇谑?,在教師的指導推薦下,學生閱讀了徐光耀的小說《小兵張嘎》、李心田的《兩個小八路》《閃閃的紅星》、孫犁的《白洋淀記事》等。就這樣,教師以課本為跳板,把學生的閱讀范圍從課內(nèi)有效拓展到課外。
這樣的課外閱讀與課內(nèi)閱讀緊密聯(lián)系,是對課內(nèi)閱讀的有效補充,能夠改善學生不知道讀什么的盲目現(xiàn)狀,同時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很多人認為課外閱讀是“課外任務”,是業(yè)余學習,可有可無。這種認識顯然是錯誤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課外閱讀是組成語文教學的重要板塊。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生學習、成長和生活的需要,教師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以活動為載體,保持學生課外閱讀的持久熱情。
例如,教師可開展“閱讀會”,讓學生把最近看到的經(jīng)典片段或故事人物講出來,“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講得精彩。學生為了在活動中講出精彩紛呈的故事,就會不斷閱讀,并有意識地記憶,無形中提高了閱讀效率。這一活動對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有著積極的意義。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利用上課前的幾分鐘,開展“名言故事”“名言警句”交流活動,通過小組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調動他們的閱讀積極性。這些活動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可以每周一次,每次一個閱讀主題,讓學生輪替朗讀、講解,充分調動每個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讓課外閱讀目標真正落實到學生身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常規(guī)訓練,讓閱讀融入學生的血液、生命里,成為他們成長的“營養(yǎng)”。為強化閱讀興趣,教室里還可以張貼學生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成立“閱讀角”,讓學生在閱讀中成長,與閱讀為伴。
隨著電子設備的不斷涌入,越來越多的娛樂性、泡沫性的閱讀內(nèi)容進入學生的視線。由于小學生辨別能力差,對這些內(nèi)容不會加以選擇,再加上家長監(jiān)督指導不到位,很多學生沉迷于膚淺的閱讀,這就影響了他們價值觀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鑒于此,教師要做好閱讀書目的推薦,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課外書籍,如沈石溪的《狼王夢》《斑羚飛渡》、曹文軒的《草房子》、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等,國外有高爾基的《在人間》《我的大學》《童年》等。這些書目符合小學生的閱讀“口味”,最主要的是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進而感受閱讀的魅力和價值。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良好習慣,教師可以采取任務驅動法,為學生布置詳細具體的閱讀任務,如每天閱讀幾頁內(nèi)容,并填好閱讀記錄卡,由教師檢查。一開始,學生在教師的“逼迫”下閱讀,當他們被書中跌宕的故事情節(jié)、形象逼真的人物形象、深邃的意境吸引后,就不需要教師的監(jiān)督,因為閱讀已經(jīng)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飯、喝水一樣。
如果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也會影響閱其讀效率,打消他們的閱讀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例如,針對有些學生閱讀“沒印象”的現(xiàn)象,教師要教他們“不動筆墨不讀書”,即做好閱讀筆記,用不同的符號做批注,波浪線表示看不懂的地方,直線表示疑惑的地方等,還要做摘抄,把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這樣“留下痕跡”的閱讀方式,能夠有效地避免學生的盲目閱讀。針對有些學生一看書就犯困,不能全身心投入閱讀的情況,教師可以身作則,與學生一起閱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一起討論書中的人物形象,在閱讀的海洋里暢游。
學生在學校的閱讀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在家里特別是節(jié)假日的時間較多,因此,教師要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家校聯(lián)合,讓家長監(jiān)督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才不至于出現(xiàn)“5+2=0”的現(xiàn)象,即教師在學校5天時間的習慣教育,被家庭2天的習慣所泯滅。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班級群向家長明確孩子的閱讀任務,向家長強調閱讀的重要性,提高家長的思想意識,從而使他們配合教師按照閱讀任務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孩子閱讀。
只有讀萬卷書,才能行萬里路。閱讀是學生了解社會、認知世界、獲取信息的“門窗”,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小學是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階段,直接關系到學生今后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教師要站在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高度,從點滴抓起,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的厚積薄發(fā)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