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河南信息工程學校 河南省鄭州市 450000)
在所有文化科目中,英語在中職教育里屬于基礎性的科目。但英語不同于其他科目,它是一門國外的語言,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都很吃力,這就造成了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很多知識看不懂學不會的現(xiàn)象。所以針對這一現(xiàn)象,比較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中職英語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本文主要探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在中職英語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的具體措施。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中職英語教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學生們的語言能力。語言能力在中職英語中是尤為重要的。語言能力不只包括“說”還包括“讀”“寫”“聽”。語言能力指在一種特定的環(huán)境當中,通過自己的理解,去表達出來的一種情感。比如學生能不能把一段中文翻譯成英文,這考驗的就是學生的語言能力,能否正確的運用語式,能否將這段英文準確的讀出來,都是考驗學生的語言能力。
第二個方面是文化品格。中職英語是一種交流的語言,和我們平時說的中文大同小異,只不過這是外國人交流的語言。如果學生們可以掌握這門語言就可以和國外的人進行交流,并且要體會到語言背后的情感態(tài)度。這就要求學生們在學習中職英語時,不單單只是理解英語的表面意思,還要理解英語的另一面向我們傳達的思想感情。
第三個方面是學生身上具備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強與弱,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的學習能力如果強,學生自身就會吸取到老師講的知識,并且還可以研究出別的相關問題。這樣一來,對于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掌握效果就會很明顯。如果學生的學習能力弱,學生掌握不到老師在課上傳授的知識,那么整體的學習水平就會下降,或許還會影響到別的科目的學習。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向學生不斷強調自主學習的意識,強調學習對于學生來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使學生找到有利于自己學習的學習方法和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查漏補缺、因材施教、取長補短。中職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的方法時,要注意小組內人員的分配。切記不要把班上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分在一起,要取長補短,把班級上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和學習不太理想的學生分在一起,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有同學遇到不太會的問題時,其余的學生就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這會比自己學習時有效率。自己學習時,在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可能怕麻煩就直接越過去了,從而忽略了這個知識點。而小組合作在一起學習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既鍛煉了學生們解題的思路,又能針對知識進行復習。
豐富教學課堂。在以往的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師只是一味的向學生們傳授書本上的知識,這樣會很枯燥,學生們也會沒有興趣繼續(xù)學習。所以教師要轉變授課方式,豐富教學課堂。
例如在學習課文《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課文題目是什么意思?”然后請學生們舉手發(fā)言,學生們會回答是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思。然后教師利用大屏幕投屏的設備,播放一部美國電影《第11小時》,影片講述了因為全球變暖給地球上的人們帶來的危害,震撼的畫面和視覺語言,會把學生們帶到影片設置的環(huán)境里,讓學生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這時,教師可以接著說其實電影里所表現(xiàn)的,其實就是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情況,由于人類的種種行為已經使全球變暖,如果在這個時候,人類還不及時制止自己的行為,那么世界環(huán)境會繼續(xù)惡化下去。在學生們還在針對電影里的情節(jié)意猶未盡的時候,及時導出本節(jié)課的內容《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學生們會帶著在電影里感受到的情感去學習課文,也會激發(fā)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播放美國電影也可以鍛煉學生們的聽力,增加語感。在學習課文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小組學習,把不會讀的單詞或者不明白什么意思的單詞劃下來,先讓小組內部進行討論,最后再由老師講解大家都不會的知識點。這樣在促進學生們自主學習意識的同時,還能加快學習和講課效率。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建立完善的評價體制。不單單只是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也尤為重要。教師如果對一位學生一直持有批評態(tài)度,那么學生會越來越沒有信心,也包括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對學生如果只持有批評態(tài)度,學生就會對學習越來越厭倦。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都要持有鼓勵的態(tài)度。在小組內合作學習時,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評價彼此這節(jié)課上表現(xiàn)不好的地方在哪,要及時提出來,有則改正,無則加勉。在批評提醒的同時也要不忘鼓勵,同學們可以互相探討彼此表現(xiàn)好的地方,給予鼓勵。如此可以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促進中職英語教學的發(fā)展。既能提高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效率,又能提高教師授課質量,使學生和教師相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