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蓁 葛春霞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外國語學院 湖北武漢 430011)
合作學習指的是“教師安排課程,讓學生們一起學習,并且使學習效果最大化,使學生們實現(xiàn)他們的共同目標”,它具有在由不同人組成的小組中學習、為全組成員的成功而努力、利己利人、慶祝共同的成功、獎賞不受限制、以先前制訂好的標準評定績效等六個特征。
合作學習理論強調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時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組內異質是指小組內各成員具有性別、個性特征、興趣愛好、認知能力、學業(yè)成績、熟悉程度、家庭社會背景等方面的合理差異;組間同質則要求各個小組的總體水平大致相同,每個小組都能作為反映全班情況的一個縮影。
合作學習目前在大學英語課堂廣泛使用,已成常態(tài),涉及所有課程,使用效果褒貶不一。反映出了一定的問題,值得教師深究思考。其一,學生疲于應付所有課程的合作學習,沒有了新鮮感,疲于應付準備;其二,大學生有不同的性格、愛好、智能結構等,他們都有自己的長處與優(yōu)勢,主觀意識強,在尋找合作學習對象時傾向依賴私人關系,較少會依據合作任務,甚至不會考慮能否達到學習預期效果。特別是大學新生,還沒有建立穩(wěn)定的人際關系,學習情況彼此也不熟悉,就出現(xiàn)了“搭便車”;其三,合作學習中學生有時自由分組,有時學號分組,組內分工會有“一言堂”,組員對要研究的問題迷茫時,教師的指導沒有及時跟進,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更多考慮的是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參與度。
首先,堅持思政理念指導原則,培養(yǎng)學生的“世界眼光”。當前,學生從線上回歸課堂,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式、學習方法都有很大程度的變化,對多樣的學習模式的調節(jié)適應能力也因人而異。對教師來講,如何平衡學生的主體作用及教師的引領作用,挑戰(zhàn)無處不在。英語教學的特殊性,不僅在于它的語言教育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英語語言所體現(xiàn)的文化價值觀念和思想價值體系。課堂教學重點除了知識技能外,還要注意中外文化的差異性,知識不是學習的全部,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教師應把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融入英語教學的各方面,貫穿英語教學的全過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培養(yǎng)出適應新時代社會發(fā)展需求的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英語人才。
其次,平等參與,達到真正意義的合作共贏。學生好比客戶,如何拉升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教師在改善課堂內學生的心理,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就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真情實感,以同伴的角色加入合作學習,幫助、引導學生適應新環(huán)境認識新事物,與學生共同解決問題。同時,學生的信息來源廣泛,個人興趣差異大,教師應與時俱進,在適當的時候還應主動向學生學習,淡化師生年齡差異、教育結構差異,使教育活動在一種民主、寬松的氣氛中順利進行。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對教師充滿信任與感情,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學習欲望和參與意識,進而使內在的學習潛力得以充分挖掘與發(fā)揮。
再次,公平及時評價,評價工作能強化學生的學習評價能力。課堂合作學習中,教師應進行組間巡視并記錄,以便下次分配學習任務能夠提供具體的建議,有效指導學生進行分組。課堂上經??吹揭恍W生很活躍,甚至壟斷發(fā)言,而其他學生坐著,也有一些完全依賴于他人。這種情況必須通過教師和學生或本人的共同努力糾正,減少被動交流,被動合作。在合作學習任務結束后,教師應和小組成員一起及時評價活動開展得是否成功,其中運用了哪些合作技巧。對于活動的成功方面給予表揚和獎勵,并一同慶祝;同時找出哪些地方存在不足,以便進一步完善。
一個教師在教學中有很多的角色。根據不同的環(huán)境,充當不同的角色。作為控制者,教師負責課堂上的活動,他們決定學生應該做什么,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來表達思想。作為指導者,老師指導學生們排練或自發(fā)或從事語言表演。作為管理者,組織設計課堂活動。作為協(xié)助者,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方便。作為資源提供者,可以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或者給予建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能夠扮演好以上角色,并懂得適時的轉變,在合作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系統(tǒng),需要不斷的進行反饋與矯正。作為教學手段,充分應用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是必要的。思政教育武裝頭腦,提高學生知識轉換能力,養(yǎng)成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