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故事的立意很好,突出贊揚了這位媽媽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方面的善于動腦和別出心裁,為了達到讓孩子輕松學習、快樂學習的目的,媽媽煞費苦心想出來巧妙的辦法。而《等我長大就知道》《等我長大去逛逛》這兩個趣味盎然的書名是故事中一大亮點,媽媽賣了個關子,再加上周周對這兩本書的描繪:“這書和其他的字書不太一樣,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它不像小說,但是能認識好多新的東西?!边@就產生了一種懸念感,究竟是兩本什么書呢?讀者從媽媽的良苦用心,看到了作者的富于匠心。
這個短篇作品的結構和文字相當簡潔,整個故事只用前后兩段對話和中間一小段交代性敘述來完成,沒有多余的枝蔓。而不足一千五百字的短小篇幅里,作者在前半部分營造了一種神秘性和懸念感,由后半部分來揭秘,使作品平添了一種由小小的曲折跌宕帶來的趣味性??梢娮髡咴谶@方面是用心的。
作品的不足之處在于:作為兒童故事,其總體趣味性還是不夠,尤其兒童人物形象不夠生動。
作品的前半部分,我們看到作者對媽媽的描寫還是比較生動的,幾句賣關子的話、一個詭異的笑容,寫出了媽媽的慈愛中透著幾分活潑甚至調皮,加上書名的神秘感,都產生了一定的趣味性。但是縱觀整篇作品,周周的言談舉止都顯得比較平淡,缺乏那個年齡階段的兒童特有的天真活潑和個性。特別是作品的后半部分,說教性過于突出,壓抑了文學性的表現。譬如,媽媽的說話口吻已經很像一個教師了,而作者仍意猶未盡,直接出面闡述故事想要表達的教育主題:“沒壓力的學習,知識會變成自己的;有壓力的學習,知識只能還給書本。”其實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大多是把說教主題隱藏起來的,試想一下,如果換用文學性細節(jié)情節(jié)來代替那些說教性的闡述,作品的藝術魅力定會得到提升。
也許作者是在嘗試將傳統(tǒng)寓言與兒童故事進行嫁接,這種嘗試是值得贊賞的。但是,如何將兩種不同文體的核心藝術特征進行最佳結合,可能還需進一步努力。
作者簡介
湯銳,女,兒童文學理論家評論家,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編審。
出版有理論專著《現代兒童文學本體論》《比較兒童文學初探》《北歐兒童文學述略》《童話應該這樣讀》以及《酒神的困惑》《復調時代》《浮躁與堅守》《呵護人間詩意》《輪回與救贖》等文論集。曾獲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獎、北京市第四屆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第三屆全國優(yōu)秀少兒圖書二等獎、第十二屆“冰心兒童圖書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