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鳳 程世興 胡佳貴
摘要? ? 為科學測算主要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評價化肥減量增效成效,2019年安排在勝利鎮(zhèn)開展了水稻肥料利用率試驗。結果表明,氮磷鉀配方施肥產量高于缺素區(qū),配方缺磷區(qū)高于配方缺鉀區(qū),配方缺鉀區(qū)高于配方缺氮區(qū),與本試驗區(qū)土壤養(yǎng)分低氮、高磷、中鉀一致;水稻經濟效益受氮、磷、鉀缺失影響明顯,配方缺氮區(qū)最低,其次為配方缺磷區(qū),最后是配方缺鉀區(qū)。
關鍵詞? ? 中稻;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安徽東至;勝利鎮(zhèn);2019年
中圖分類號? ? S511;S147.5?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21-0012-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根據《安徽省土壤肥料 總站關于做好2019年主要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田間試驗工作的通知》(皖農土函〔2019〕15號文件)要求,為科學測算主要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1-2],評價化肥減量增效成效,2019年安排在勝利鎮(zhèn)進行水稻肥料利用率試驗?,F(xiàn)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東至縣大渡口鎮(zhèn)瓦龍村同心圩蔣壩(東經116°58′58″,北緯30°21′28″)一農戶地產,土壤類型為水稻土土類、潴育型水稻土亞類、湖泥田土屬、表潛湖泥田土種;土壤化驗結果:pH值為5.78,有機質為19.67 g/kg,水解氮為137 mg/kg,有效磷為29.67 mg/kg,速效鉀為130 mg/kg。代表面積33.33 hm2,前茬作物也是單季稻,產量8 250 kg/hm2,地勢平坦,陽光充足,旱澇保收;耕層深度18 cm,地下水位中等高度,基礎樣統(tǒng)一編號。
1.2? ? 供試材料
供試作物:兩系雜交稻,品種為隆兩優(yōu)3463。
供試肥料:小區(qū)使用氮、磷、鉀肥料為單質肥料,氮肥為尿素(湖北枝江產,含純N量為46%),磷肥為過磷酸鈣(銅陵產,P2O5含量為12%);鉀肥為氯化鉀(加拿大產,K2O含量為60%)。
1.3? ?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具體各處理施肥量設計見表1。不設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3-4],各處理小區(qū)面積30 m2(7.5 m×4.0 m)。小區(qū)四周設置保護行,各小區(qū)準確標識,并用塑料薄膜覆蓋田埂隔開,各小區(qū)單排單灌,避免串灌串排。氮、磷、鉀施肥量依據當地測土配方施肥推薦施肥量,試驗用肥一律選用質量可靠的單質肥料混配。除施肥不同外,各小區(qū)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均一致。
1.4? ? 試驗實施
5月1日播種育苗,秧田播種225 kg/hm2,基肥施復合肥(18-18-18)375 kg/hm2,5月15日用25 g/L五氟磺草胺1 200 mL/hm2除草,5月19日追尿素150 kg/hm2促苗,5月29日噴20%氯蟲苯甲酰胺300 mL/hm2、50%吡蚜酮225 g/hm2、美洲星葉面肥450 mL/hm2作送嫁藥。試驗田于5月15日翻耕泡田,5月30日精耕整平,6月2日施基肥后人工耙漿移栽,6月12日施分蘗肥,7月3日自然落水烤田,7月20日復水施穗肥。在肥料使用上,基肥施50%尿素、100%過磷酸鈣、60%氯化鉀,一次性全耕層施入;分蘗肥施20%尿素,穗肥施30%尿素、40%氯化鉀。折合施化肥純量為純N 210 kg/hm2、P2O5 67.5 kg/hm2、K2O 150 kg/hm2。大田共用藥4次,生育后期二化螟輕微危害,收獲期9月15日,其他田間管理措施相同[5-6]。
1.5? ? 調查內容與方法
收獲時,分小區(qū)單打單收,測標準水分計實產,并計算肥料利用率。計算公式如下:
100 kg水稻產量某養(yǎng)分吸收量=(水稻產量×水稻某養(yǎng)分含量+莖稈產量×莖稈某養(yǎng)分含量)/水稻產量×100;
配方施肥區(qū)作物吸單質肥總量=配方施肥區(qū)產量×施該單質肥下形成100 kg水稻產量養(yǎng)分吸收量/100;
無單質肥區(qū)作物吸肥總量=無單質肥區(qū)產量×無單質肥區(qū)形成100 kg水稻產量養(yǎng)分吸收量/100;
肥料利用率(%)=(配方施肥區(qū)作物單質肥總量-無肥區(qū)作物吸單質肥總量)/所施肥料中該單質肥純量×100。
2? ? 結果與分析
2.1? ? 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從稻谷實際產量來看,配方全肥區(qū)處理水稻產量最高,為11 973.0 kg/hm2,較無肥區(qū)處理(CK)增產4 239.0 kg/hm2,增產率54.8%;其次是配方無磷區(qū)處理,產量為10 206.0 kg/hm2,較無肥區(qū)處理(CK)增產2 472.0 kg/hm2,增產率32.0%;配方無鉀區(qū)處理產量居第3位,為10 171.5 kg/hm2,較無肥區(qū)處理(CK)增產2 437.5 kg/hm2,增產率31.5%;配方無氮區(qū)處理居第4位,為8 104.5 kg/hm2,較無肥區(qū)處理(CK)增產370.5 kg/hm2,增產率4.8%(表2)。由此說明,氮磷鉀配方施肥產量高于缺素區(qū),缺磷區(qū)高于缺鉀區(qū),缺鉀區(qū)高于缺氮區(qū)。
2.2? ? 不同處理對肥料利用率的影響
由表3可知,配方施肥每100 kg水稻產量氮養(yǎng)分吸收量為1.92 kg,無氮區(qū)每100 kg水稻產量氮養(yǎng)分吸收量為1.73 kg,氮利用率為42.9%;配方施肥每100 kg水稻產量磷養(yǎng)分吸收量為0.69 kg,無磷區(qū)每100 kg水稻產量磷養(yǎng)分吸收量為0.63 kg,磷利用率為26.9%;配方施肥每100 kg水稻產量鉀養(yǎng)分吸收量為1.73 kg,無氮區(qū)每100 kg水稻產量鉀養(yǎng)分吸收量為1.25 kg,鉀利用率為53.5%,配方施肥氮、磷、鉀肥料平均利用率為41.1%。
2.3? ? 不同處理對水稻經濟效益的影響
從水稻產值來看,配方全肥區(qū)處理產值最高,為26 340.6元/hm2,純收益24 182.7元/hm2,與無肥區(qū)處理(CK)相比,施肥效益7 167.9元/hm2,產投比為3.32;配方無磷區(qū)處理產值為22 453.2元/hm2,純收益為20 743.5元/hm2,與無肥區(qū)處理(CK)相比,施肥效益3 728.7元/hm2,產投比為2.18;配方無鉀區(qū)處理產值為22 377.3元/hm2,純收益20 969.4元/hm2,與無肥區(qū)處理(CK)相比,施肥效益3 954.6元/hm2,產投比為2.81;配方無氮區(qū)處理產值為17 829.9元/hm2,純收益16 631.7元/hm2,與無肥區(qū)處理(CK)相比,施肥效益為-383.7元/hm2,產投比為-0.32。由此說明,氮磷鉀配方施肥效益高于缺素區(qū),配方缺鉀區(qū)高于配方缺磷區(qū),配方缺磷區(qū)高于配方缺氮區(qū)。
3? ?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配方施肥氮利用率為42.9%、磷利用率為26.9%、鉀利用率為53.5%,配方施肥肥料平均利用率為41.1%。
氮磷鉀配方施肥產量高于配方缺素區(qū),配方缺磷區(qū)高于配方缺鉀區(qū),配方缺鉀區(qū)高于配方缺氮區(qū),與本試驗區(qū)土壤養(yǎng)分低氮、高磷、中鉀一致;水稻效益受氮、磷、鉀缺失影響明顯,配方缺氮區(qū)施肥效益最低,其次為配方缺磷區(qū),最后是配方缺鉀區(qū)。
4? ? 參考文獻
[1] 周興兵,劉茂,張力,等.稻田養(yǎng)魚模式下減量施氮對雜交中稻產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響[J].中國稻米,2020,26(1):80-83.
[2] 陳明桂.全椒縣一季中稻氮磷鉀肥利用率試驗[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20(2):14-15.
[3] 李玉梅.配方施肥對桂西中稻產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響[J].廣西農學報,2017,32(1):13-16.
[4] 程春.山區(qū)雜交中稻肥料利用率田間試驗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6,22(8):59-61.
[5] 朱天明.2014年東至縣花園鄉(xiāng)中稻肥料利用率田間試驗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6(2):23.
[6] 劉正忠.再生稻頭季和中稻肥料利用率的比較與應用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36):205-209.
收稿日期? ?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