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本蘭
【摘要】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是對漢字的認讀和書寫,這也是在義務教育中語文教學的基礎(chǔ)內(nèi)容。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打好識字基礎(chǔ)對他們后期更深層次地學習語文知識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低年級學生打好識字基礎(chǔ),具備充足的漢字積累量,不僅可以更好地閱讀和理解語文的相關(guān)知識,同時還是他們學習其他科目知識的基本前提。但是,在現(xiàn)階段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學生的識字水平。為此,本文首先闡述了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并針對現(xiàn)階段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進而探討了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方法;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基礎(chǔ)教育體系中各個階段的教育水平都有了顯著的提升和改善,尤其是對小學階段的教育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這是因為小學階段是整個教育歷程的基礎(chǔ)?;A(chǔ)教育的根基打得牢不牢,直接影響后續(xù)階段的教育效果。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識字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而漫長的工作,也是小學低年級教育中的重點和難點。小學低年級學生雖然各方面能力都比較薄弱,對事物的認知及理解能力也不強,但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對識字教學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有效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打好穩(wěn)定的基礎(chǔ)。
一、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要性
識字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1)識字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漢字認讀和書寫能力,能幫助學生豐富自身的漢字積累量,從而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和能力,同時也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2)有效的識字教學還可以間接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3)中國的漢字具有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從最原始的以符號的表現(xiàn)形式到當今的簡體文字,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不僅包含了我國人民的博大智慧,同時還代表了我國優(yōu)秀的藝術(shù)文化,并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因此,教師在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認知及運用生字,來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4)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開展,對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拓展學生的思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為小學生理解和記憶漢字的過程就是進行智力開發(fā)的一個過程。
二、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現(xiàn)狀
1.教學方法相對單一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過程中,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機械性記憶的教學模式,通過讓學生反復認讀和書寫,來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各方面能力還不成熟的小學生在重復的學習模式中感到枯燥、乏味,乃至在學習中時常“溜號”,無法集中注意力,最終導致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教學效果不佳。同時,學生在這種機械性的記憶中,因缺乏興趣常常只是“走嘴不走心”,對生字的記憶時間非常短,忘記的速度要比記憶的速度快出很多,致使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效率較低。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應轉(zhuǎn)變以往那種刻板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不同程度的教學。如果一味地進行“機械式”教學,則只能讓學生對識字學習失去興趣,無法在識字教學中感受到我國漢字的精髓。
2.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
現(xiàn)階段在我國的教育改革中一直強調(diào)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而素質(zhì)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但是,大部分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無法有效地按照這一要求來開展教學工作。多數(shù)教師認為,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各方面能力比較匱乏,無法很好地進行自主學習,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還是沿用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這樣就導致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因缺乏對學生各方面因素的考慮,致使教學目標及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合理,學生只能按著教師的方法被動地進行“機械式”學習。這樣不僅給學生理解和記憶生字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還不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挖掘和培養(yǎng),并且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也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三、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具體策略
1.根據(jù)學生對生字的認知能力展開合理教學
小學生受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對生字的認知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語文教師應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更多地去了解小學生的特點及認知能力,從而有效地制訂教學計劃來提升教學質(zhì)量。小學低年級學生普遍好動,而且對一些新鮮的事物有較強的好奇心,思維活躍及較強的記憶力是他們的優(yōu)點,但也存在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等缺點。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小學生這些共性的特點來有效把握和控制教學節(jié)奏,促使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效果達到最佳。
例如,根據(jù)以上特點,教師可以采取由簡入繁、由易到難的教學順序開展識字教學,從而保障學生能夠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識字水平和能力。在進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時,教師需要將生字的字形、字音和字義進行整體化的教學。因為小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常常在字形方面,所以為了加強學生對字形方面的掌握和區(qū)分,教師可以采取類比法進行教學,將相近字形的漢字進行總結(jié),并編寫一些容易記憶的順口溜,來輔助學生進行理解和區(qū)分。同時,這種方法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對生字的掌握能力。
2.遵循識字教學規(guī)律展開教學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重點是進行字音、字義及字形三大方面的教學。根據(jù)科學的識字教學規(guī)律,教師一般情況下都是將字形作為識字教學的突破口,進而針對學生對漢字的錯誤讀音進行有效的糾正;與此同時,再進行字義的講解,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漢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將這三大方面進行有效結(jié)合,從而保障課堂中的識字教學具有完整性:首先要根據(jù)每個漢字的特征來進行字形上的詳細講解,可以采用演變法及類比法等進行輔助教學;其次加強對學生漢字讀音的指導,幫助學生有效記住漢字的發(fā)音;最后根據(jù)字形及字音等來進行漢字字義的講解,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該漢字的內(nèi)涵,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漢字的實際運用能力。教師只有遵循識字教學的規(guī)律,有效地將字形、字音、字義進行結(jié)合,才能讓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深刻地掌握字形、字音,了解字義,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各種類比法學會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