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利
(臨沂市河東區(qū)鳳凰嶺街道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臨沂 276041)
黑木耳是一種生長在多種腐木上的菌類,含有較多的蛋白質、維生素、磷脂,鈣磷鐵等礦物質元素。其生存環(huán)境以溫濕、散光為主,可分為野生和人工養(yǎng)殖兩類,但隨著氣候的改變、環(huán)境的日益惡化,野生的黑木耳數量逐漸減少。人工種殖黑木耳主要采用棚室養(yǎng)殖法,只要能夠熟練掌握其養(yǎng)殖技術,提供適宜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便可以達到較高的生產效益,目前棚室養(yǎng)殖黑木耳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受到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的認可。
在我國的很多地方已經利用大棚的方式來栽培黑木耳,這種方式能夠提高產量,可以讓產品提前上市,大棚栽培出來的黑木耳質量比普通的方式栽培出來的黑木耳高。但是,棚室養(yǎng)殖黑木耳成本較高,所付出的時間精力更多,因此在養(yǎng)殖菌種的選擇上必須慎重。首先,應選用成活率高的菌種,有些黑木耳菌種雖然有著更高的價值,但其生長環(huán)境極其嚴苛,在棚室養(yǎng)殖中的成活率并不高,養(yǎng)殖前景不夠明確。其次,要選用產量高的菌種,一般要選擇中早熟的品種,比如黑威15號、新世紀四號等,發(fā)芽的時間較快,并且出土的時間大致相同,質量相對較優(yōu)。
栽培的場地對于黑木耳的產量來說是十分重要。在選擇場地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通風好的地方,要選擇向陽、水資源豐富,并且沒有水污染的地方;盡量選擇地面平坦、不存水的土地;大棚的走向一般為南北走向,大棚兩頭分別建門的寬度在2 m左右,這樣有利于棚內的通風,同時可以降低濕度。
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是農業(yè)生產的守則之一,棚室雖然可以給黑木耳養(yǎng)殖提供較完備的人工環(huán)境,但這并不意味著黑木耳羊養(yǎng)殖不需要遵循四時規(guī)律。
黑木耳種植一般分為春季和秋季兩個季節(jié),在春季種植的時間一般為1月—2月或者提前到前一年的11月—12月,菌種的培養(yǎng)期一般在1個月,培育期在15~25 d,要在大棚的塑料薄膜里增加厚度來使大棚增溫。3月中下旬,在大棚里進行劃口催芽工作,4月下旬—5月初開始準備采摘,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下旬已經完全結束。秋季栽培菌袋的接種期一般是在3月—4月后熟期一般發(fā)生在6月—7月,8月—9月開始準備采摘,經過1個月以后,在10月下旬結束采收工作。
不管是春季栽培植還是秋季種植,大棚里的溫度都是十分重要,所以棚內里的溫度控制是整個養(yǎng)殖過程的決定性因素。溫度過高會造成燒菌,但是在遇到高溫后迅速降溫,很容易導致綠霉污染,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棚內里的溫度,避免出現這樣的嚴重后果。就目前的數據統(tǒng)計來說,在黑木耳催芽期間,要把棚室的溫度控制在20℃~25℃,如果想要控制大棚里的濕度,盡量地往地面上澆一些水,讓地面的濕度達到80%,2~3 d,如果菌絲恢復的話,可以往菌袋上澆一些水,并且要每天進行間歇式的噴水活動,讓地面的濕度達到90%。在這個過程中是不能重復澆水的,并且每天都要給大棚保持通風的狀態(tài),7~10 d后,等到耳芽成為綠豆大小狀的時候,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工作。
木耳生長到分化出耳片的時候,應該大量澆水,并且要給大棚進行進一步的通風,盡量使用噴霧狀的容器進行噴水。如果要控制木耳的生長速度的話,原則上棚內的溫度不超過25℃。在早春季節(jié),一般在15時以后到第2 d 9時之前進行噴水,到5月,一般在17時左右到第2 d的7時左右的這段時間里進行澆水,讓大棚里的濕度保持在90%~95%,噴水的時間1 h,每天重復3~4次。這樣的濕度能夠保證木耳的黑和厚度,同時也能夠保證木耳的質量和產量。根據大棚里的氣溫狀況,一般在澆水的時候要放下棚膜,在不澆水的時候把遮陽網繼續(xù)蓋上。
棚室養(yǎng)殖黑木耳到達成熟期之后的采摘工作需要認真對待。首先,不可以延時采摘,木耳到了成熟期以后及時采摘,錯過了采摘的最佳時期,就會影響黑木耳的質量和產量;其次,在采摘的時候要加大大棚里的濕度,讓黑木耳耳片保持濕潤的狀態(tài),這樣能夠避免弄碎耳片;除此之外,要注意采摘手法,在采摘木耳的時候,應該用手指靈活的捏住木耳,稍微的扭動下來,更不能夠亂抓耳片,將木耳撕成碎片,影響品相。
總而言之,在大棚里栽培木耳,需要充分權衡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因素,從場地的選擇及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都要重視。只有牢記各種養(yǎng)殖數據,熟練掌握各種養(yǎng)殖技術,能夠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將理論與實踐成功結合,才能使棚室黑木耳獲得高產,為養(yǎng)殖戶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