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立群
“園本研修”作為一種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最有效、最經(jīng)濟、最實惠的方式,強調只有立足于教師面臨的真實問題,才能真正體現(xiàn)園本研修的意義。在近幾年的“園本研修”活動中,我們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精神為指導,以教育實踐為背景,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在園本研修中不斷探索適宜的方法策略。
我們積極倡導教師按需研修,學以致用,在共同學習藝術化園本課程理念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需求,有選擇性地進行自我培養(yǎng)、自我發(fā)展和自我教育,從而進一步增強教師自主發(fā)展及認識自我的意識和能力,使教師勤于思考,樂于實踐,勇于探索教育真諦,不斷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立足于幼兒生命成長的核心就是站在幼兒的立場上,理解幼兒、引領幼兒。教師的教育生命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更是一個個體提高和群體互動發(fā)展的過程。教師必須不斷賦予自己生命新的內容,真正做到用生命感染、激勵、喚醒與改變生命。
浸潤: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吸取新鮮的營養(yǎng)與血液,浸潤、積淀各種專業(yè)知識,才能迅速地成長。每年,園部通過贈書、讀書活動,使教師的閱讀更具有針對性,同時幫助教師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也讓教師深深感受到園部對每一位教師的殷切希望。
滋養(yǎng):我園藝術化園本課程的實施需要教師擁有深厚的藝術底蘊與涵養(yǎng)。我們通過藝術論壇和藝術工作室組織教師體驗各種藝術,領略藝術的無窮魅力。
鍛煉:我園的藝術化園本課程是一種“神”的傳遞、“韻”的感染、“味”的體悟。我們通過成立藝術工作室、彈唱培訓、各項技能比賽、文藝演出等活動來不斷促進教師的各項專業(yè)技能的提升。
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師德。我們開展對法規(guī)文件以及“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師德標兵”等先進事跡的學習活動,在此基礎上組織教師開展師德宣誓、師德故事宣講、評選“愛爾天使”等活動,改變以往考核評優(yōu)的單一激勵方式,探索能滿足教職工不同需求的靈活的激勵機制,引導教師不斷自我教育。
充分發(fā)揮本園各層次骨干教師的輻射、幫帶和示范作用,讓普通教師從骨干教師的成長發(fā)展中吸取經(jīng)驗和營養(yǎng)。以骨干教師為核心結成師徒式的“互動式”關系,采用觀察、臨摹、反思、探究等方式,提升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互動交流可引發(fā)思維碰撞,互動工程無疑是一種極富“開放姿態(tài)和友好界面”的方式。我們可以開展有意義的互動活動:第一,話題要有鮮明的導向性;第二,組織要有一定的層次性;第三,交流要有充分的互動性;第四,成果要有可行性。
1.實施“四步”過程
學習專業(yè)知識,為教學實踐尋找理論支撐;展示教學過程,在實踐中落實對理念的理解;評議教學實踐,在交流中提高反思能力;撰寫教學案例,在梳理中內化經(jīng)驗。
2.展示“三個教研”現(xiàn)場
園本教研——合作探究。加大了對我園園本課程中藝術活動的研修力度,深入了解藝術的本質和園本課程的內涵。
分層教研——分層培養(yǎng)。新教師嘗試集體教學,積極參與鍛煉;青年教師創(chuàng)新活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新意識;骨干教師示范教學,加強教師間的專業(yè)切磋。
模仿教研——名師對話。向名師看齊,學習其教育理念、教育策略、組織形式和教學風格。
以課例為載體的研修活動將理論和實踐緊密聯(lián)系,將自主學習和專家引領緊密聯(lián)系,將集體研討和自我反思緊密聯(lián)系,有效地帶領教師深入學習,正確把握園本課程的理念,促進教師與研究者的實質性合作,促使教師也成為“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