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zhèn)實驗學校(小學部) 王海燕
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學習高度被動、參與感不強、無法真正融入整個教學過程,從而導致教學效率和效果較低的問題。尤其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由于學生存在注意力難以集中、持續(xù)學習能力較差等問題,這一現(xiàn)象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為此,在小學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教學方式進行針對性的改進,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經(jīng)過廣大研究人員以及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與總結(jié),筆者發(fā)現(xiàn),交往式學習能夠有效加強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顯著提升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大幅度提升教學效率和效果。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實施交往式學習的基礎條件,并探討了如何積極推進交往方式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策略,期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交往式教學中,交往意味著雙方或多方之間的交流。而要想充分引導和進一步加深雙方之間的交流,首先交流雙方要有一定的共識基礎,并且懷著真誠、平等的思想進行交流。因此,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開展交往式學習,首先師生之間要有共同的意愿,那就是將語文教和學搞好。其次,師生之間,尤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要建立平等、親密的關(guān)系,如此方能有效開展真誠平等交流,提升交往式學習的效果。再者,雙方的交流要想維持高質(zhì)量,交流的環(huán)境要合適。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營造一種自由、平等的氛圍,從而為交往式學習做好基礎性準備。但是自由平等的氛圍,不代表自由散漫,畢竟教學是一種具有明確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活動。因此,在大力推進交往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對交流的方向進行整體的引導和把控,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
推行交往式教與學,必須有一個良好的自由平等的氛圍。在一個合適的情境氛圍里,學生能夠進入放松、活躍的學習狀態(tài),有助于他們集中注意力,維持思維活躍、學習熱情高漲的狀態(tài)。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應該有意識地通過問題、音頻圖像等進行教學情境和氛圍的設計,為交往式教學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條件。在教學實施中,教師應該通過語氣語調(diào)、肢體語言等相關(guān)手段,努力營造和維持一個輕松、自由、平等的教學范圍,激發(fā)學生進行交往、交流的欲望和動力。
要深入開展交往式教學,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大力加強小組合作模式的應用。小組合作模式的基本過程為,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然后通過開放、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或現(xiàn)象,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協(xié)作,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整個小組合作的教學過程,充分踐行了交往式教學的內(nèi)涵,能夠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感,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還能夠通過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加深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之間的友誼。
教學實踐表明,在整個交往式教與學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學生積極性不高、羞于表達和交流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一些學生性格內(nèi)向,缺乏自信,不敢于表達;一方面還因為有的學生學習接受能力較弱,無法有效跟上教學節(jié)奏,對交流的內(nèi)容理解、掌握程度不夠。因此,在實際進行交往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實時關(guān)注這些參與欲望不強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積極幫助和引導。
面對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所存在的學生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我們應該積極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推行交往式教學模式。具體來說,教師應該注重營造自由平等的氛圍,加強小組合作模式的應用,并積極關(guān)注和幫助存在交流障礙的學生,從而有效促進交往式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