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第二實驗小學 耿美麗
客觀來說,小學生的身體情況并不樂觀。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素質的快速發(fā)育時期,他們的四肢、器官都需要經(jīng)過科學的鍛煉才能達到最優(yōu)化發(fā)育狀態(tài)。然而,小學生的課業(yè)壓力很大,每天都忙于上課、寫作業(yè),休息時間不足,難以堅持科學鍛煉。另外,現(xiàn)在的小學生也比較“宅”,因為大量的電子設備、玩具牢牢抓住了他們的注意力,所以即便有空閑時間,小學生也不愿意運動。長此以往,小學生的身體情況便會亮出“紅燈”。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必須要客觀分析小學生的健康需求,改變小學生的生活習慣,通過科學、合理的體育運動來優(yōu)化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常規(guī)的小學體育教學一般是以教師演示相應的動作規(guī)范,然后由小學生反復練習的形式展開的,教師并不會解釋各項運動對于學生身體健康的積極影響,導致小學生根本不理解運動的意義,所以無法產(chǎn)生強烈的運動興趣。如果要想滲透“健康第一”的理念,小學體育教師便要積極完善理論講解,讓小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參與運動鍛煉對于自身身體健康的好處。
就如本班大多數(shù)小學生都對長跑運動心生抗拒,因為這一運動項目對小學生的耐力、身體協(xié)調能力、四肢發(fā)育能力等都有較高的要求,許多學生在長跑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胸悶、心口疼、喘不上氣、四肢無力等不良癥狀。為了減弱小學生的抵觸、抗拒心理,筆者及時為學生解釋了長跑運動的好處,比如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耐力,有利于保護學生的呼吸系統(tǒng)、心肺血管功能、細胞代謝功能等,還利用一項社會調查表示堅持長跑運動的人普遍比較長壽。而且,筆者還告訴學生,長跑運動是消除學生肥胖問題的基本運動,很好地優(yōu)化了小學生的運動認識。這就便于小學生正確對待長跑,雖然有一部分學生依然不喜歡長跑,但是不再抵觸,自覺按照筆者所設計的長跑訓練計劃參與長跑運動。
運動強度直接與體育教學目標掛鉤,需要以學情為基礎。設想一下,如果體育項目的運動強度過大,導致小學生的身體負擔過重,那么不僅無法優(yōu)化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反而還會直接損傷小學生的身體健康。同理,如果運動強度過小,也無法全面開發(fā)小學生的身體潛能。因此,小學體育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身體負荷強度調整運動目標,保證體育指導的科學性。
就如在“30 米快速跑”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認真觀察了小學生的體質水平,據(jù)此設計了層次化的教學任務。比如,短跑能力、反應能力低下的學生只需掌握30 米快速跑的規(guī)范動作即可。當學生掌握了這一運動技術之后,則需視情況而定,不斷提高30 米快速跑的奔跑速度,有效發(fā)展自己的四肢力量。為此,筆者組織了30 米快速跑測試,記錄了學生所花費的短跑時間,由此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提速要求。然后,筆者會客觀分析本班小學生在30 米快速跑中的行為表現(xiàn),根據(jù)學生的奔跑技術、姿勢等進行客觀指導。
體育學科與常規(guī)課程不同,前者必須要經(jīng)過大量的運動練習與長期的堅持才能切實優(yōu)化小學生的身體健康,所以小學體育教師要及時優(yōu)化體育運動的訓練量。然而,小學生的定力不夠,喜歡追求新奇事物,難以自覺參與一成不變的體育訓練。對此,小學體育教師便要積極拓展體育訓練形式,合理引入豐富的體育游戲、比賽等,以便讓小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鍛煉。
就如在“跳繩”一課教學中,筆者就組織了“花樣跳繩”的實踐調查活動,鼓勵小學生自主研究花樣跳繩的方式與運動技術,由此豐富跳繩內容。然后,筆者會根據(jù)不同的花樣跳繩類別組織跳繩比賽,由此激發(fā)出小學生的競爭心理,促使小學生主動參與跳繩訓練。另外,筆者還經(jīng)常在短跑訓練活動中組織“搶凳子”比賽,即如果學生人數(shù)為10 人,那么筆者便會準備9 把凳子,要求學生圍成一個圓圈,隨著口號搶凳子,沒有搶到凳子的學生便需退出游戲,隨機撤下一個凳子,進行下一輪游戲。
總而言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健康第一”的理念是為了保護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對小學生一生的發(fā)展都有積極作用。因此,小學體育教師要積極分析小學生的成長需求,根據(jù)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與成長規(guī)律優(yōu)化體育教學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