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巖 易剛明
摘? 要:黨建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立德樹人”是高校工作的根本任務,二者共同服務于高校育人這一中心工作。要提高育人的質量和效益,高校應在全面開展黨建工作與大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上積極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不斷推動二者深度融合。在新時代背景下,理論上高校黨建工作和“立德樹人”的內在統(tǒng)一關系為二者融合提供了必要與可能,實踐中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工作為二者融合奠定了現(xiàn)實基礎,而協(xié)同視角下高校內部工作機制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則為二者深度融合提供了保障。
關鍵詞:高校黨建;立德樹人;機制融合;協(xié)同視角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36-0177-04
Abstract: Party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morality"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he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oth of them serve the central work of educating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optimize and innovate the working mechanism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ly carrying out party building work and vigorously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two.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ra, theoretically, the internal unity of party building and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s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for their fusion. In practice,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lays a realistic foundation for their fusion, while the optimiz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internal working mechan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on provides a guarantee for their deep fusion.
Keywords: Par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ducate the people; mechanism fusion; collaborative perspective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緊緊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為新時代高校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而黨建和“立德樹人”又都是促進高校育人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系統(tǒng)論的觀點出發(fā),要充分實現(xiàn)系統(tǒng)的整體功能,組成部分之間的有機銜接和深度融合十分關鍵。因此,在理論上厘清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的關系,進而在現(xiàn)實中找準二者的融合點、在實踐中總結并創(chuàng)新二者融合機制,不僅非常有必要,而且還顯得較為迫切。
一、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是內在統(tǒng)一的關系
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的關系問題,不僅是理論層面的認識問題,更是現(xiàn)實層面的實踐問題。這二者猶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既分工明確、又密切配合,相互促進、內在統(tǒng)一,共同鑄造了當代中國高等教育的鮮明特色和顯著優(yōu)勢。
(一)宏觀視域下高校黨建工作和“立德樹人”都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黨的十九大報告鄭重提出,“經(jīng)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边@一論斷,奏響了繼續(xù)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號角,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偉大征程。從宏觀上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既需要堅強有力的黨的堅強領導,也離不開自強不息的人民的艱苦奮斗?!皞ゴ蟮氖聵I(yè)必須有堅強的黨來領導”,而黨的堅強領導又需要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在自強不息的人民之中,各類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更是戰(zhàn)略資源和前途希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备咝|h建作為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xiàn)著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高校是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是無數(shù)青年理想啟航的港灣,“立德樹人”是高校責無旁待的根本任務,為社會主義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更是其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所以,從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這個角度上說,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使命一致,二者統(tǒng)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統(tǒng)一于新時代“中國夢”的光輝歷程與奮斗目標。
(二)微觀視域下高校黨建工作和“立德樹人”都以育人為中心,且相互促進、密不可分
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黨建一方面必須體現(xiàn)新時代黨建的總要求,即“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jīng)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這是黨建共性的集中體現(xiàn)和必然要求。另一方面,高校黨建工作也要堅持以育人為本,牢牢把握德育方向,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可見,“育人”是高校黨建工作不同于其它組織黨建工作的最顯著特征。
至于作為高校根本任務的“立德樹人”,本身就是高校育人目標的具體化。之所以要突出高?!傲⒌聵淙恕钡母救蝿?,一是要強化黨“育人為本、德育優(yōu)先”的教育方針,使其在高校工作中得到更加全面的貫徹和執(zhí)行,防止高校在學生培養(yǎng)過程出現(xiàn)“重成才、輕成人”的傾向,以便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出所需的合格人才;二是因為大學生正處于“拔節(jié)抽穗”的人生關鍵期,高校的辦學方向、方針和質量將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他們的人生方向和發(fā)展高度。對大多數(shù)大學生而言,高校時光是其走入社會前最后一輪系統(tǒng)學習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都將在此期間塑造成型。
微觀視域下,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不僅都以育人為中心,而且二者之間也是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具體表現(xiàn)在:一方面,高校黨建工作為“立德樹人”精準導航。另一方面,大力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思想道德、不斷發(fā)展社會主義科學文化和教育事業(yè),從而培養(yǎng)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又不斷充實和豐富著高校黨建工作的內涵,并為高校黨建工作提供抓手和著力點。正是在黨建工作和“立德樹人”二者的緊密配合和共同推動下,高校育人的中心工作才得以健康發(fā)展。
由于高校黨建工作和“立德樹人”宏觀視域下都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微觀視域下又都以育人為中心,且相互促進、密不可分,所以,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不僅內容上高度關聯(lián),且本質上內在統(tǒng)一。也正是這種高度關聯(lián)性和內在統(tǒng)一性,二者間的融合才有了必要和成為可能。
二、以學生為中心育人是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融合的現(xiàn)實基礎
從邏輯上講,在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二者融合問題上,要將其理論上的可能性轉化為現(xiàn)實性中的可行性,必須找準二者的交集并進而確定二者融合的基礎。否則,二者融合在現(xiàn)實中將無法進行,有機融合更是無從談起。
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的交集以及二者融合的基礎,必須而且只能從二者的關系、即二者之間的高度關聯(lián)性和內在統(tǒng)一性中去尋找。前文所述,新時代無論高校黨建工作還是“立德樹人”皆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奮斗目標和育人這個中心工作而高度關聯(lián)和內在統(tǒng)一,所以,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毫無疑義就是二者的交集,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黨建工作和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就理所當然成為了二者融合的現(xiàn)實基礎。
(一)高校黨建工作應以學生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黨建工作和落實“立德樹人”任務,是由高校育人基本目標決定的。學生是高校工作的主要對象,“立德樹人”理所當然要以學生為中心。從這個意義上說,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黨建工作和落實“立德樹人”任務,關鍵是黨建工作要以學生為中心。就目的而言,高校開展黨建工作主要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人才、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及增強黨組織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其中,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人才是核心。2019年1月15日召開的第二十六次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扎實推進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堅強保證”。高校黨建工作既以育人為目標,學生自然是中心。
長期以來,少數(shù)高校黨建工作打不開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工作中存在著明顯的“輕學生、重教工”傾向,無論是黨的建設還是黨的活動都基本以教工為主,而偏離了學生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能使高校黨建工作找準方位,還能為其注入強大活力。以學生為中心,高校黨建工作則立即活起來,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學習與生活、理想與現(xiàn)實、理論與實踐以及個人、家庭、國家與社會等,都將為黨建工作提供無限的素材和開辟廣闊的天地。
(二)以學生為中心有利于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二者融合
眾所周知,黨的建設包括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五個方面,高校黨建也不例外。如果高校以學生為中心沿著這五個方面全方位開展黨建工作,就不難發(fā)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都內在地融入其中。
以政治建設為例,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而要完成這一任務,必須“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必須“堅決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再比如思想建設,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就要求“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至于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情況也完全與此類似。
對比分析黨的建設中對黨員的要求與高?!傲⒌聵淙恕备救蝿蘸缶筒浑y發(fā)現(xiàn),除了前者要求更高外,二者在方向上完全一致、在內容上高度吻合。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黨員標準與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所要培養(yǎng)的人才在道德要求上是根本一致的,并且,前者還引領后者的方向。這充分說明,高校黨建工作中用黨員道德要求引領學生的過程,本身也就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過程,這二者在學生身上將直接合二為一、彼此融合。
實踐表明,高校只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黨建工作和落實“立德樹人”任務,二者就會像鹽溶入水中一般自然融合,而根本無需再額外刻意而為。
三、在協(xié)同視角下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內部工作機制是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深度融合的保障
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育人工作,雖能實現(xiàn)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的有機融合,但要不斷提高高校的育人水平和質量,二者融合必須持續(xù)且深入。為此,高校必須協(xié)同內部各方力量和各種要素將相關工作制度化、并在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這就需要在審視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融合現(xiàn)狀的基礎上,科學總結和分析問題,并找到合適理論加以指導。
(一)當前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融合之現(xiàn)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高校對黨建工作和“立德樹人”都極為重視,大力推進并積極落實且成效顯著。與此同時,問題也依然存在,其突出表現(xiàn)在黨建工作和“立德樹人”二者的融合度上。
當前,以黨建促發(fā)展、以黨建工作引領“立德樹人”的相關工作已在高校廣泛開展,并取得了相當?shù)某煽?。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一是高校重視程度普遍提高,二者在高校都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工作力度加大,各高校紛紛以多形式、多途徑開展黨建工作和落實“立德樹人”任務;三是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不少高校都在實踐中摸索出很多成功做法行之有效的方法;四是典型案例不斷涌現(xiàn)。
雖然絕大多數(shù)高校都能緊扣主題狠抓黨建工作,并以此引領本?!傲⒌聵淙恕备救蝿盏穆鋵?,從而實現(xiàn)二者一定程度的融合。但也有極少數(shù)高校,或因重視不夠、或因思路不清、或因方法不對,或推進不力等原因,在二者融合上極為有限,個別高校仍然存在著黨建歸口黨務部門、“立德樹人”歸口教學職能和學生管理部門的狀況。
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之間之所以會存在融合度不夠問題,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認識問題,即對這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認識不到位,還需要進一步厘清;二是體制問題,這雖然超出了高校自身的能力范圍,但可以通過上級文件和一系列制度安排來幫助解決;三是機制問題,即制度化的工作安排,這既是理論層面仍需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又是實踐層面的具體操作問題,因而只能由各高校在上級精神的指引下遵循一定的理論并結合自身實際在摸索中解決和完善。
(二)協(xié)同視角下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是實現(xiàn)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庇捎趯W生思想政治工作與學生黨建工作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而,這一重要論述其實也為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協(xié)同優(yōu)化創(chuàng)新提供了理論支撐和全新視角。
對高校而言,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深度融合的價值不僅在于融合后其整體育人功效要遠大于兩部分簡單相加之和,更在于這種深度融合能取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特殊功效,從而更加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因此,當前高校較普遍存在的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融合不夠問題,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上都必須予以研究解決。
從理論上講,所謂融合,一般是指各組成部分或組成要素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從而使之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并發(fā)揮大于各部分或各要素之和的功效。因此,解決整體的融合問題的關鍵,在于搞好部分或要素之間的協(xié)同。而要解決協(xié)同問題,協(xié)同理論和協(xié)同視角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所謂協(xié)同理論,是指事物組成系統(tǒng)的各要素之間、要素與系統(tǒng)之間、系統(tǒng)與系統(tǒng)之間以及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之間的合作、同步、協(xié)調和互補關系。相對于融合理論主要針對內部平行關系而言,協(xié)同理論的范圍無疑更廣,它全面包含內外部之平行與垂直關系。因此,協(xié)同理論對融合問題能起到較好的指導作用。由于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深度融合的主要障礙來自高校內部的工作機制,協(xié)同理論對此問題的指導作用就主要體現(xiàn)在高校內部工作機制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上。
從協(xié)同的角度看,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之間融合不夠,實質就是二者構成要素之間的協(xié)同一致程度不夠。因此,解決這一問題最有效途徑,就是從二者構成要素著手對高校內部的工作機制進行協(xié)同創(chuàng)新。
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黨建工作,其構成要素主要有三:作為主體的黨建工作者(主要是黨政干部和輔導員)、作為客體的學生以及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的黨建活動。同樣,高校完成“立德樹人”任務的構成要素也主要有三:作為教育主體的教師(包括從事日常管理和教育的輔導員)、作為客體的學生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由于客體完全一致,所以,基于深度融合目的的高校內部工作機制協(xié)同創(chuàng)新,實際上指的是: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內部通過一系列制度化的工作安排,來調整和優(yōu)化黨政干部、教師和輔導員之間的關系,并加強黨建活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促進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之間協(xié)同發(fā)展,以致彼此作用,互相進步。
基于上述原理,實際操作層面,在不顯著增加學校開支和相關人員工作量的前提下,高校基于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深度融合目的而進行的工作機制協(xié)同創(chuàng)新,可沿著以下方向進行探索。
一是部門相互協(xié)同。對高校而言,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深度融合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大事,一旦實施將波及全校。從業(yè)務上看,涉及最深的主要是高校以下三個部門:黨務部門、教務部門、學工部門。在目前體制上,這三個都是高校內部的職能部門,行政上既互不隸屬、業(yè)務上一般亦無太多往來。在相當程度上,正是由于業(yè)務涉及最深的三個部門彼此間缺乏足夠的交流與協(xié)同,所以才導致高校的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難以深度融合。因此,極有必要成立包括三部門在內的相應協(xié)調機制,在校黨委或相關校領導直接領導下,定期召開會議,協(xié)調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融合中的工作安排與工作銜接,及時消除融合中的障礙和解決融合中出現(xiàn)的具體問題等。
二是人員相互交叉。實現(xiàn)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的深度融合,二者主體即黨政干部、專任教師和輔導員之間在職能上必須有足夠的交叉。這就要求高校應通過相應的制度化安排,讓三者之間做到相互交叉兼職。如:黨政干部和輔導員兼職思想理論課、專任教師兼職黨務以及班主任和學生導師等。除此之外,三者還應建立相應的聯(lián)絡機制,定期交換信息、及時反饋學生情況。如此一來,既能整合政工隊伍、又能形成工作合力,從而促進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深度融合并進而提高育人效果。
三是活動相互延伸。即:黨建活動(宣傳、組織)與教學活動(思政課程、課程思政)以及管理活動(日常管理、校園活動)三者要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實現(xiàn)內容上的相互間滲透和延伸。在實際工作中,有些高校的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割裂現(xiàn)象,缺乏溝通、配合與協(xié)作,未能形成整體合力,甚至出現(xiàn)工作效果相互抵消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高校育人效果。這就要求高校出臺相關措施并形成相應的工作機制,為三個部門有效參與彼此的業(yè)務和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并提供幫助。如:宣傳部門要對教材、課堂教學和校園文化建設進行政治把關;組織部門在發(fā)展學生黨員時要給予相關教師和輔導員以足夠的決定權;專任教師尤其是思政課教師除教學活動外,還應深度參與包括學生考評(如入黨、評獎等)在內的學生管理工作以及學生校園活動;學生的日?;顒雍捅憩F(xiàn)(如見義勇為、立功受獎或嚴重違紀違法行為等)要納入當年思政課考核和畢業(yè)鑒定等。
總之,只要高校在實際工作中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科學把握黨建工作和“立德樹人”辯證關系,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推進黨建工作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結合自身實際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各種工作機制,黨建工作和“立德樹人”深度融合完全能夠實現(xiàn),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也一定能完成。
參考文獻:
[1]黨的十九大文件匯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
[2]杜玉銀.高校黨建理論研究與探索[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
[3]王清義.立德樹人——高校黨建工作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張維維.高校黨建工作札記[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7.
[5]呂虹.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實務與創(chuàng)新手冊(圖解版)[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9.
[6]張鳳,郭龍.新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視域下高校黨建工作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9.
[7]林長興.新時代民辦高?;鶎狱h建工作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
[8]周建華,吳海濤.高校立德樹人的理論探索與實踐創(chuàng)新[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
[9]周建松.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黨建研究項目“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與‘立德樹人深度融合機制探析”(批準號:2019JKDJ01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魯巖(1963-),男,漢族,河南信陽人,碩士,教授,黨委副書記,研究方向:高校黨建;易剛明(1975-),男,漢族,湖北武漢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