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劍平
摘 要:為滿足新時期對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培養(yǎng)出能夠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以“立德樹人”為標準的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才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初中作為學生受教生涯的重要階段,是學生人格逐步走向獨立的分水嶺。在初中教育中,音樂作為美育教育重要的一環(huán),如何在初中音樂授課中做好以“立德樹人”為理念的實踐教育手段,本文結合作者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經(jīng)驗,從自身、教學、實踐三個方面為初中音樂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對策分析。
關鍵詞:初中音樂 立德樹人 新課標
緒論
在當前現(xiàn)代教育中,音樂教育以及逐步成為學生藝術教育的主要途徑,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內容。藝術教育在日常課程里不斷陶冶學生心靈與情操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學生的審美,正確的引導會使以立德樹人為目的的教育方針得到更好更顯著的成效。在學生學好文化教育的同時,不斷的進行藝術教育的培養(yǎng)和引導,才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的發(fā)展,為學生未來走向社會時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生活中音樂代表著人們對現(xiàn)實和思想直接載體,是人類情感的表達。在學生人生的初期階段,充分的正確的音樂教育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學生的閱歷和思想素養(yǎng)。在音樂述說中教會學生如何正確的面對世界和人生,達到以德樹人的教育目標[1]。
一、從音樂教師自身角度——提高素質、轉變理念
1.努力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
學生主要面對對象就是教師自身,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如何為學生留下良好印象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授課中做到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過硬的專業(yè)技能將每堂課成功。例如掌握多種樂器演奏方法,在教學中向學生進行展示,為學生演奏熟悉和感興趣的音樂,就能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有扎實的樂理功底和譜曲知識,才能夠應對滿足教學的需要,培養(yǎng)出學生良好的音樂基礎。
2. 樹立正確的審美教育理念
如何做到以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就要求教師自身對以德樹人有著充分的認知。需要教師不斷隨著實際情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隨著學生的思想和身心的發(fā)展而改變,能夠樹立出順應義務教育要求的正確審美教育觀念。注重在音樂教學中使學生的身心成長和人格樹立中的引導方法,不激發(fā)學生逆反心理的同時培養(yǎng)初中生在人生中開始走向獨立思想時期正確的品德和學生觀念。
二、從教學模式角度——鼓勵創(chuàng)新、師生互動
1.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由任課教師的個人意愿決定著教學,學生只能被動的跟隨任課教師的意愿進行,學生的意愿往往不能得到重視甚至是忽略。隨著教育模式的改革,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應帶著鼓勵去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作,引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和獨立意識。
2.師生互賞,學生參與到學習中
在日常教學任務中,尤其是以《陽關三疊》、《水調歌頭》、《虞美人》為代表的作品[2],融合音樂、舞蹈、文學等了多種藝術手法,應安排為重要的教學內容,著重對學生講解。讓學生在欣賞后大膽探討其表達情感,讓學生了解作品所表達的內涵。在學生認知后,讓學生小組探討和選擇為作品設計表達形式,以舞蹈和朗誦等形勢表達出來,進行評比和鼓勵。讓學生熟悉節(jié)奏和節(jié)拍,了解明白音樂搭配其他藝術形式時的美感。
如在教授《水調歌頭》時,作者曾布置學生自制打擊樂任務,讓學生在配合上打擊樂朗誦《水調歌頭》。就學生完成任務成果而言,雖然操作生澀難登大雅之堂,但學生想象力十足,提出了很多值得肯定的創(chuàng)意,如果經(jīng)過專業(yè)的培訓后,定能成就一番事業(yè)。學生積極熱烈的參與和回應,說明本次教學的成功,平日的音樂教學也得到了充分認同。
三、從實踐角度——開發(fā)新內容、鼓勵學生參加活動
1.給學生創(chuàng)設展示的平臺
一方面學校應豐富學生學習生活,經(jīng)常舉辦文化藝術活動,如班級歌唱比賽,校園獨唱比賽等。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學生認識到同齡人所喜歡的音樂,拉近與音樂的距離,發(fā)現(xiàn)就在身邊的音樂。
另一方面,音樂教師在平時應注意收集能夠讓學生參與到的藝術活動,如電視臺文藝會演、青少年文藝比賽等。
2.開發(fā)優(yōu)質課程資源
在音樂教學中,了解各年級段的教學任務,并了解學生學習后得到的音樂基礎,以及學習音樂的熱情。多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明白學生所愛好喜歡的音樂,挑選出內容優(yōu)秀的表達樂觀的作品[3]。
四、結論
在目前的教育工作中,隨著課程改革的大力進行,以德樹人的觀念深入到每位教師心中。如何做好以德樹人,仍需廣大奮斗在一線的教師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小舉. 淺議初中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立德樹人”的視角[J]. 亞太教育,2016(15):34-34.
[2] 浦云峰. 從“涵養(yǎng)美感,陶冶德行”到“立德樹人”——聽王安國教授談“音樂教育的‘原點問題”有感[J]. 中國音樂教育,2015(3):51-53.
[3] 宋閣. 立德樹人,德育先行——一位年輕音樂教師的座右銘[J]. 新課程:小學,2014(11):184-184.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6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