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振宇,李曉陽
(吉林通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吉林 通化)
在臨床上,許多疾病的救治過程中,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失血過多而發(fā)生休克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患者,往往需要進行輸血治療[1]。在患者的輸血臨床治療中,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都是十分重要的步驟,實驗進行的情況會對進行輸血治療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影響[2]。如,在受患者自身冷凝集素增加的影響,會對患者的ABO血型抗體的鑒定以及Rh血型抗體的鑒定產(chǎn)生影響,還有相關研究表明,患者體內(nèi)冷凝集素的增加會對血型鑒定與交叉配血實驗的結果造成較大的影響[3]??傊R床上對血型鑒定與交叉配血的干擾因素較多,應采取對應的措施避免干擾的發(fā)生,為患者的治療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保障。
選取本院檢查的受血者或供血者652例進行分析,其中男性 304例,女性 348例,年齡為 20~82歲,平均(46.27±1.68)歲。本次實驗的所有參與者均無嚴重的心、腎等重要器質(zhì)病變,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試劑
ABO、RhO血型定性檢測卡(長春博迅生物試劑有限公司);抗人球蛋白檢測卡(長春博迅生物試劑有限公司)。
1.2.2 血型鑒定
血型的鑒定主要就是鑒定ABO血型,即為ABH血型抗原檢測。是根據(jù)各血型中所含抗原的不同進行區(qū)分的,所謂的A型血則是指紅細胞中含有A抗原,B型則含有B抗原,而同時含有A抗原與B抗原的即為AB血型,若在血液紅細胞中這兩種抗原都未檢測出,而含H抗原,則血型為O型血。進行血型鑒定主要是為臨床的輸血工作做準備。在為患者進行輸血前,應當選擇相同血型作為患者的供血者,在進行交叉配血實驗證實后,才能為患者開展輸血操作,血型鑒定方法如下。
(1)將微柱凝膠試劑卡的六支凝膠管標號;(2)將待檢者0.5%~0.8%紅細胞懸液分別加入第一至第四支微管中,每管50 μL;(3)將待檢者血清分別加入第五和第六支微管中,每管50 μL;(4)將已知A型和B型紅細胞0.5%~0.8%濃度懸液分別加入第五和第六微管中,每管50 μL;(5)即刻使用專用離心機離心 5 min,900 rpm 2 min,1500 rpm 3 min,取出用肉眼判定結果。
1.2.3 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是臨床輸血過程中的重要依據(jù)之一,在兩側血液不凝集的情況下即可為患者開展輸血工作。交叉配血實驗即將受血者的紅細胞與血清、供血者的血清及紅細胞進行混合后,對兩組血液的混合進行觀察,是否發(fā)生凝集反應。若發(fā)生凝集現(xiàn)象,則不能為患者進行輸血,若出現(xiàn)次側凝集現(xiàn)象,若患者需要立即進行輸血,可以給予患者少量輸血。交叉配血實驗是以血型鑒定為基礎,進行交叉配血實驗,確認受血者與供血者間的血型無不合抗原-抗體反應的存在,為患者的輸血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由于輸血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只能在確認受血者與供血者的血型一致后才可進行交叉配血。此外,進行交叉配血實驗不能僅僅采用鹽水介質(zhì)進行配血,即使實驗室的條件較差也需在進行膠體介質(zhì)配血后才能使不完全抗體存在的危害有所減少,以最大化地減少由輸血導致的不良反應。交叉配血實驗的方式如下。
(1)將受血者與供血者的紅細胞和血清(或血漿)分離。(2)生理鹽水分別將受血者血清和供血者紅細胞配成0.5%~0.8%紅細胞懸液。(3)將供血者的紅細胞懸液50 μL與受血者血清(或血漿)50 μL加入主側凝膠中。受血者紅細胞懸液50 μL與供血者血清(或血漿)50 μL加入次側凝膠管中。(4)將檢測卡置于37 ℃孵育器中15 min。即刻使用專用離心機離心 5 min(900 rpm 2 min,1500 rpm 3 min),取出,肉眼判定結果。
對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調(diào)查者進行交叉配血及血型鑒定,僅出現(xiàn)了2例干擾事件,對出現(xiàn)的這2例錯誤干擾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發(fā)現(xiàn)導致錯誤干擾的主要因素包括了假陰性反應、自身抗體免疫增高、假陽性反應、冷自身抗體增高及責任性錯誤等方面。
①形成緡錢狀。當血清在37 ℃的室溫下進行水浴時,可能導致紅細胞凝集情況發(fā)生,常見于巨球蛋白血癥、多發(fā)性骨髓瘤等常規(guī)病理血清中。可通過洗滌紅細胞的方式來克服這種情況。在完成洗滌后,滴入1滴混合,應用高倍鏡觀察結果[4]。②低溫凝集。這種情況是對冷凝集素效價過高導致的,可通過采用溫度為37 ℃的生理鹽水將紅細胞洗滌的方式排除該干擾因素[5]。③類B抗原。若患者本身受到了革蘭氏陰性桿菌的感染,就會引發(fā)抗紅細胞發(fā)生凝集??赏ㄟ^采用標準的紅細胞標本對血清中的抗體、唾液型物質(zhì)進行測量。④T凝集。這種凝集反應是血清中抗體受到細菌污染而導致的,針對這種情況應當對標準血清中的T冷凝特異性感染進行定期檢查,檢查紅細胞凝集現(xiàn)象及污染情況,避免標準血清受到污染。解決措施如下:選擇AB血型的血清樣本與標準紅細胞樣本進行凝集試驗,對凝集現(xiàn)象進行證實[6]。采用標準的紅細胞抗體血清,為患者開展唾液吸收抑制試驗或紅細胞的吸收釋放試驗,最后在為患者輸血時,將O型血輸入。⑤患者抗體因素。在本身患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血清及紅細胞中,有著自身抗體的存在,直接對患者紅細胞產(chǎn)生影響,導致凝集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刹捎脺厮礈旒t血細胞的方式克服這種情況,做抗球蛋白血[7]。
假陰性是應當發(fā)生凝集現(xiàn)象而未發(fā)生的情況。①弱抗原性。在老年人或新生兒的紅細胞、標本放置時間過長容易導致該種情況的發(fā)生。困擾通過堅持正反定型的方式避免差錯的發(fā)生。②血清效價標準過低,可能是采集的標本時間過長或儲存方式不當。應采用有效價格血清,將正反定型流程進行完善。③缺乏合適的紅細胞懸液濃度。應在配置懸液時注意生理鹽水與標本的比例,直至調(diào)配至標準濃度。④混合物不符標準,應將實驗流程進行嚴格規(guī)范[8]。
導致錯誤干擾情況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即為操作者缺乏較強的責任心。如在操作過程中忘記加入血清或抗體、離心速度掌握不合適、試劑選擇錯誤等。根據(jù)這種情況,應當加強對相關操作者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提升其責任心,嚴格規(guī)范其操作標準,以提升患者輸血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