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娟
摘 要:信息技術課堂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一線陣地,如何讓學生享受課堂學習的過程,并從中提升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體會信息技術帶來的生活和學習的變化,從而激發(fā)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是我們一線教師值得關注的問題。本文以“菜”為喻,從課堂教學的幾個環(huán)節(jié)課堂導入、課堂實例、課堂評價、課堂總結入手,闡述了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導入; 案例; 多元評價; 課堂總結
中圖分類號:G633.67?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12-024-002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生的見識越來越廣。在計算機和網絡普遍使用的信息課上,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讓課堂教學能吸引學生,是信息技術課面臨的一個難題。如果把一堂課比作一頓美餐,那么必須要色香味俱全,才能受到學生的青睞。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考慮這餐的營養(yǎng),為成長高峰期的中學生提供學習和思維發(fā)展的養(yǎng)分。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學生學情、教學環(huán)境等都是組成教學大餐的素材,教師應運用教學智慧給這些素材加點料、添點味,使學生愿意嘗試,容易吸收。
一、合理的課堂導入,課堂的“開味”菜
課堂導入就像西餐中的開胃菜,主要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學習的味蕾。信息技術課堂的導入方式常見的有情境式導入、問題式導入、探究式導入、游戲導入、作品展示導入等。不管何種方式都應以“開味”為目的,在導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導入時間不宜過長
曾經聽過一些公開課,老師為了有一個好的開頭,往往試圖設計一個精彩的導入,繞來繞去,時間花去不少,卻沒有切入正題。如果是用問題式的導入,那么開頭的問題一定要設計的平易近人,不要一開始就把學生問懵了,那么這個導入自然也就進行不下去了。如果是情境式的導入,那么情節(jié)不要太復雜,描述要在點子上??傊瑢胍欢ㄊ怯挚煊譁实摹?/p>
2.導入的信息量不宜太大
切記導入的作用只是為了引出學習的主題,不要把無關緊要的內容加入進來。比如用視頻的方式導入,有的老師直接播放一大段,好幾分鐘的視頻內容,學生并不知道要關注哪方面內容。此種情況,教師應事先對視頻進行剪輯,去除無關信息,在觀看視頻之前,也應提醒學生關注哪方面的內容。
二、精彩的課堂實例,課堂的“趣味”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已被普遍認同的教育理論。那么學生的“興趣”從哪里來?往往教學的內容并不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教師可以將教學的內容和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有趣的課堂實例。
1.與學生的生活結合
蘇科版信息技術7年級教材第3章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涉及大量數據和處理的方法。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的。選用合適的實例來進行教學,尤為重要。假如有這樣幾個選題:居民電費計算、BMI身體指數計算、NBA球員得分計算,哪個選題會獲得青睞呢。為此我做了調查問卷,結果有80%的同學選擇了與自己相關的BMI指數計算。由此可見,初中階段的學生對自身的情況是比較關注的,從學生生活入手,選取教學案例是不錯的選擇。
2.與學生的愛好結合
剛才三個選題中,得分第二的是NBA球員得分計算這個案例,由此可見有部分同學非常喜歡籃球,對這個選題也比較感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初中階段男女生的愛好有很大的不同,男生偏好運動類的,女孩則對影視類的比較感興趣。因此在選擇案例的時候要兼顧男女生的需求。
3.與學生的學習結合
初中階段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壓力是比較大的。信息技術本身是服務于人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因此如果能用信息技術的手段,幫學生解決一些學習的問題,也會受到學生的歡迎。比如編程解決一些理科類的計算問題等。
三、多元的評價機制,課堂的“甜味”菜
評價在整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是被忽視的一環(huán)。究其原因,一方面信息技術課時緊張,老師上課時忙著趕進度,課后也沒有多余的時間再反饋,還有一方面學生在與計算機交互的過程中,似乎就忘了老師的存在,傳統(tǒng)的由老師來評價的效果并不好。
1.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評價每個學生
老師的評價不局限于課堂上對個別學生的表揚或批評,評價的目光應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并且老師的評價也應反饋給學生。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無法做到這一點,信息作業(yè)又是電子稿形式。因此我的做法是使用魔燈平臺的作業(yè)提交和評價系統(tǒng),做到每位學生都有得分,都有評價。學生發(fā)現自己一直能得到老師的關注,上課的興趣和提交作業(yè)的積極性都大幅提高。
2.發(fā)動學生評價
學生評價需要老師先闡明評價的標準,否則學生沒有標準則很難操作??梢允孪认掳l(fā)打分表,也可以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初中生非常重視自己在班級同學心目中的形象,可以給同學打分,自己也會被打分,自然會重視起來,學習也就認真了。獲得同學的好評,內心也是非常高興的。
3.過程性的評價方式
對于有些基礎差的學生,也許每次老師或同學給他的評價分數都不高,那么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挫敗感,積極性也會消磨掉。面對這種情況,我會給這些學生過程性評價,即只要每次態(tài)度認真,作業(yè)自主完成,即使質量不如別人,也可以得到老師的表揚。這種做法既給了學困生保障,同時也督促他們必須完成作業(yè)。
四、概括的課堂總結,課堂“清淡”菜
經過前面幾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進入了狀態(tài)。那么入了味的信息技術課堂是怎樣一幅情景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物理化學實驗課的情景。由于操作是信息技術課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有人做得快,有人做得慢,有人著急請人指點,有人禁不住興奮地大叫“我會了!”
這時的課堂頗有點野馬脫韁的感覺。雖說信息技術課離不開操作,但不僅限于操作。根據《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指出,我們需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而不僅僅是個操作工。
1.注重知識點、重點、難點的隨堂小結
我們在計算機操作的過程中經常有這樣的感受:跟著老師做都會,脫離老師就不會了。機械的模仿確實可以完成課堂作業(yè),但遇到不同問題不會遷移知識,那就自然不會了。在一個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應用PPT等直觀的方式總結what、why、how這三個問題,將操作過程的知識和邏輯理清楚,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嘗試讓學生自我總結
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遇到問題普遍的反應是向同學或老師求助。如果直接幫他把錯誤改正,并不能讓他明白錯誤的原因。因此我一般會提示一下,先讓他自己嘗試,再讓學生總結自己出問題的原因。這種實踐再總結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究的一個重要方法。
3.簡潔清晰的課堂總結
最后的課堂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節(jié)課的概括,可以用流程圖或思維的方式將所學知識點羅列出來。讓學生對全局有一個了解,并能通過知識點回顧所學內容。例如“VB中的常用表達式”這節(jié)內容非常重要,并且知識點眾多,那么在做課后總結時,我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這個內容的整個框架展示出來,并標出重點,讓學生站在高處看,把所學的內容用思維圖串起來,學習的思路也就清晰了。即使將來有遺忘,也可以根據這張圖的脈絡,查找相關的資料,重新學習。
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更是日新月異。信息技術課堂作為給學生傳播信息技術的重要陣地,創(chuàng)設多滋多味的課堂,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各味入各菜,眾口也難調,教師如何做好課堂大廚,調對口味,仍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吳繼東.例談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信息技術課堂評價[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01):45-47
[2]高萍.信息技術課堂導入有效性[J]中小學電教(下),2013(11):60
[3]趙樂斌.例談中學信息技術課堂小結優(yōu)化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18):36-38
[4]胡小英.例談信息技術課堂實例設計策略[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1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