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精神扶貧的實踐短板和路徑探索

      2020-12-28 02:08耿羽
      臺灣農業(yè)探索 2020年5期
      關鍵詞:內生動力精準扶貧

      耿羽

      摘 要:【目的/意義】通過分析精神扶貧的改進路徑,為擺脫精神貧困,打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最后一公里”提供理論依據(jù)?!痉椒?過程】運用實地調查法和文獻研究法,分析當前精神扶貧存在的問題及負面影響,并提出對策建議?!窘Y果/結論】當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也存在重物質扶貧、輕精神扶貧的問題。精神貧困不擺脫,物質扶貧不能長久,甚至會引發(fā)物質資源輸入越多,基層矛盾越多的反效果。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激發(fā)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擺脫精神貧困才能徹底斬斷“窮根”。

      關鍵詞:精神扶貧;精神貧困;內生動力;精準扶貧

      中圖分類號:F323.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37-5617(2020)05-0035-05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By analyzing the improvement path of spiritual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paper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getting rid of spiritual poverty and opening up the “l(fā)ast mile”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Methods/Procedures】By using the field survey method and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h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spiritual poverty allevi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Results/Conclusions】At present,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here were also some existing problems of emphasizing the mate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rather than the spiritual poverty alleviation. If the people didnt get rid of the spiritual poverty, the mate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would not last for a long time, and it would even cause more conflicts in the grassroots governance. The poor people were not only the targe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ut also the main body of overcoming poverty and achieving prosperity. Only by stimulating the endogenous motivation of the poor people and changing the “passive poverty alleviation” to “active poverty alleviation” could the people completely get rid of poverty.

      Key words: spiritual poverty alleviation; spiritual poverty; endogenous power;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guī)劃目標實現(xiàn)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當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和決勝期,如何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擺脫精神貧困,補齊精神短板,避免“貧困循環(huán)”和“福利陷阱”,激勵每位群眾都成為新時代的奮斗者,是打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最后一公里”的重點和難點。

      人類學家劉易斯通過《五個家庭:墨西哥貧窮文化案例研究》《桑切斯的孩子們》等著作構建了貧困文化論,其認為貧窮不只是經(jīng)濟上的劣勢或物質匱乏,還有文化要素的呈現(xiàn)[1]。貧窮文化是主流文化之外的一種亞文化,深受貧困文化影響的個體即便有改變機會也很難把握機會走出泥潭,貧困文化會在個體交往間不斷相互強化,也會在世代間延展傳遞。

      文化貧困和精神貧困可歸為“志向失靈”,個體的志向缺乏體現(xiàn)為“無志”,決策偏差體現(xiàn)為“無為”,經(jīng)營決策和奮斗努力的缺乏又會進一步導致個體志向停滯在低水平[2]。個體封閉的心理長期積淀后,就會形成落后的心態(tài)和固定的思維模式,進而形成貧困文化,如因循保守、聽天由命的人生觀和懶散怠惰、好逸惡勞的勞動觀等[3]。文化貧困和精神貧困有著很強的累積效應和固化效應,往往讓人們產生宿命不可改變只能被動接受的意識,從而形成了自我延續(xù)和自我強化的貧困鏈[4]。十八大以來,我國精準扶貧工作成績斐然,但以經(jīng)濟手段為主的輸血式扶貧呈現(xiàn)邊際效益遞減的現(xiàn)象[5],這些反?,F(xiàn)象看似是經(jīng)濟資源的輸入效率問題,實際是貧困地區(qū)貧困人口的精神貧困問題[6]。既有研究從哲學層面細致梳理了馬克思反精神貧困理論[7],系統(tǒng)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扶貧的相關論述[8],從人的全面解放角度分析了貧困人口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問題[9]。在以上理論的指導下,學者們具體描述了精神貧困的表現(xiàn),如動力不足、技能欠缺、依賴思想嚴重等[10],闡釋了精神貧困在精準扶貧中引發(fā)的行動規(guī)范沖突和價值觀念沖突[11],從脫貧意愿、脫貧能力和制度供給等方面分析了精神貧困的來源[12],指出精神扶貧需要與技術支持、心理關懷、隊伍建設相結合[13],并具體列舉了“脫貧光榮榜”“愛心超市”等改進措施[14]。學術界關于精神貧困與精神扶貧的既有研究給了我們頗多啟示,但也存在較少論述精神貧困導致的治理困境以及提對策建議時常局限于教育扶貧、科技扶貧等問題。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實地調查法和文獻研究法,分析當前精神扶貧存在的問題和負面影響,探討既有文獻較少提及的移風易俗、治理內卷化等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1 當前扶貧領域存在的精神文化短板

      當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也存在重物質扶貧、輕精神扶貧的問題。脫貧攻堅千難萬難,最難的是一些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不足,精神貧困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當前扶貧領域的精神文化短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1 “不怕窮”

      一些高山村的村民由于地處偏遠,生產生活狀態(tài)與現(xiàn)代經(jīng)濟和社會脫節(jié),缺乏改變生活的勇氣,缺乏脫貧致富的遠見,客觀上生活很拮據(jù)但主觀上卻故步自封未曾想過改變,拒絕各種外來新事物。對于政府易地搬遷至水土適宜的區(qū)域開展生產和生活的號召,他們猶豫不決,覺得環(huán)境過于陌生自己無法適應;對于發(fā)展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他們心生畏懼,覺得自己不可能學會新的生產技術;對于走出大山到城市里務工,他們止步不前,覺得城里人會欺負自己而且工廠企業(yè)管得太嚴束縛太多,總之這也怕、那也怕,但就是不怕窮。這些群眾覺得當前生活確實困苦卻又時常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認為現(xiàn)在的生活狀態(tài)都是命里注定的,這么多年都已經(jīng)熬過來了,每頓只要有一碗飯解決溫飽,餓不死就行,他們有時也憧憬美好的新生活,但想到要進行改變和付出挑戰(zhàn),他們又回歸鴕鳥心態(tài),逃避現(xiàn)實甘于碌碌無為。長期與現(xiàn)代生產生活隔絕,不僅會造成物質生活的困窘和短缺,還會造成精神生活方面的人窮志短、消極無為、麻木順從,最終喪失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信心。

      1.2 “等靠要”

      有些貧困戶總是扶不起,不是缺乏外在的助力,而是其本身缺乏勤勞奮斗的精神,缺乏自強不息的勁頭,歸根結底是“懶”。這些貧困戶明明具有勞動能力,卻整日游手好閑、好逸惡勞,早上曬太陽,中午喝喝酒,晚上打打牌?!皯小钡娜粘顟B(tài)導致他們天天琢磨的不是如何借扶貧之勢勤干苦干、成就自我,而是以“等靠要”心態(tài)向政府、向村委、向基層干部伸手,這個月剛領了補貼就想著下次什么時候領錢,昨天剛從村里領了小雞、小羊今天就燉到了鍋里解一時之饞,昨天剛發(fā)了種子、化肥今天就拿去換酒喝,吃完了、花完了又向干部要,他們覺得各種扶貧物資是“天上掉餡餅”,反正下次扶貧政策來了還會發(fā)各種各樣的物資,他們覺得扶貧無關自己的事,是政府和干部要完成的任務,干部急我不急,干部動我不動,甚至想方設法通過吵鬧和纏訪等形式無理取鬧地要求獲得各種扶貧資源。

      1.3 攀比風和陋習俗

      若干鄉(xiāng)村陳規(guī)陋俗沖抵了村民的收入增長,不少村民因此背上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甚至致貧、返貧。如“人情債”問題,很多農村的人情往來存在名目繁多、鋪張浪費、大操大辦、比闊斗富等不良風氣,“打工一年一萬三,回家吃酒荷包干”,高頻次和高額度的人情支出讓村民不堪重負;如“天價彩禮”問題,動輒20萬、30萬的禮金讓很多家庭不僅要掏空多年攢下來的積蓄,還要向親朋好友借債甚至借民間高利貸,父母對于兒子娶媳婦就在辦喜事時高興一天,然后立刻陷入慘淡愁云,焦慮如何還債,“一門親事掏空一個家庭”,最終因婚致貧、因婚返貧。又如在游神、普度等民間信仰活動中,很多村民基于攀比心理,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買供品、放鞭炮、請戲班、搭神臺,由此產生四處借債、過度消費的問題。另外打牌賭博、薄養(yǎng)厚葬、封建迷信等異變的鄉(xiāng)風都可能讓村民致貧返貧。

      1.4 讀書無用論

      在一些貧困鄉(xiāng)村,“讀書無用論”有抬頭和蔓延的趨勢,有的家長認為,如今上大學含金量不如以前高,學費還較貴,畢業(yè)后工作難找,浪費4年時間和金錢根本不劃算,同時,他們也不想孩子去職業(yè)教育機構,認為大中專名聲不好,又不像以前那樣包分配,繼而認為孩子只要像自己一樣認識幾個字、能算幾個數(shù)就足夠了,反正讓孩子讀書就是為了以后賺錢,與其埋頭苦讀不如讓孩子早點學會做生意或打工賺錢來得實惠。不想對下一代進行人力資本投資的思想,造成子女受教育程度低,思想文化素質低,專業(yè)技能素質低,子女就業(yè)機會減少或就業(yè)受限,甚至根本無法勝任工作。對文化教育的忽視不僅降低了貧困群眾的脫貧能力,還會導致貧困代際傳遞。

      2 精神貧困的負面影響

      長期生活的窘迫導致精神萎靡、眼界狹窄及自信心不足,精神貧困是物質貧困的產物,同時又會進一步加劇物質貧困。精神貧困不擺脫,物質扶貧不能長久,甚至會引發(fā)越扶越貧的反效果。

      2.1 福利陷阱

      “福利陷阱”一詞源于若干高福利國家的政策實踐失誤,即由于福利保障過于充分和易得,造成領取福利保障者工作動力不足,最終在整體社會中表現(xiàn)為福利的增長超過生產力的增長。當前扶貧領域,一些村民在評上貧困戶后,表現(xiàn)出高度的依賴思想,將政府的幫扶措施解讀為“免費發(fā)錢”,而且是“一輩子都享受照顧”,他們看到基層干部勤苦忙碌,卻認為這是基層干部是在忙著完成上級交辦的工作,干部忙是為了自己的烏紗帽,而且他們打聽到政府層層下達了扶貧攻堅硬任務,就更是認為扶貧是基層干部的分內之事,與自己無關,在家里坐著躺著等工作人員發(fā)放資源,坐吃山空之時還主動找各種理由向工作人員索取更多資源。有些村民非但自己不進取,還將應盡的家庭責任推給政府,如通過分家等形式將本該贍養(yǎng)的老人趕出家門,讓老人被列入貧困戶,推給政府去照顧。如此,扶貧不僅沒有“幫窮”,還形成了“養(yǎng)懶”。

      2.2 貧困循環(huán)

      貧困循環(huán)一定程度上是由物質條件導致的,如越是生活在窮鄉(xiāng)僻壤之中,生產生活環(huán)境越是惡劣,對接外界市場資源或政府資源的能力越是缺乏,結果是困頓的生活長期處于循環(huán)和恒定狀態(tài)。扶貧政策實施后,村民本可以走出貧困怪圈,但由于消極和保守的心態(tài),不敢有效地去利用扶貧政策紅利,不愿嘗試在更有利的條件下用勞動去換取更多的資源,結果越是裹足不前越是繼續(xù)貧困。貧困循環(huán)不僅體現(xiàn)在個體自己身上,還體現(xiàn)在家庭代際之間,有的村民越是家庭貧困,越是不愿將家庭經(jīng)濟資源投入到下一代的人力資源提升中,盼望孩子早點工作補貼家用,孩子讀書越少,專業(yè)技能越是不足,無法在市場中獲取足夠多的貨幣資源,同時也沒有人生長期規(guī)劃,在經(jīng)濟資源和生活應對能力都尚未準備充足之時就草草結婚生子,結果又在復制上一代的貧困悲劇。

      2.3 治理內卷化

      所謂治理內卷化,是指國家項目資源向鄉(xiāng)村輸入得越來越多,但鄉(xiāng)村治理能力提升有限,甚至由于競相爭奪資源反而引發(fā)治理矛盾導致基層治理內耗空轉[15]。某些貧困戶未能充分認識政府的扶貧項目資源是對自己的幫助和扶持,認為這是自己應該享有的福利,不要白不要,到了應該脫貧摘帽的時候也守著貧困戶的帽子不愿失去該身份,甚至還想得到更多,對于不能享受的福利也吵著要獲取,威脅基層干部不實現(xiàn)自己的訴求就去告狀說基層干部沒有完成扶貧工作任務。這些好吃懶做不勞而獲的貧苦戶雖然是少數(shù),但卻帶壞了基層治理風氣,導致一些沒評上貧苦戶的村民羨慕嫉妒,他們天天纏著基層干部想要得到貧困戶身份,評不上貧苦戶就不配合村里的其它事務,甚至還到上級部門上訪希望獲取利益?;鶎痈刹坎粌H扶貧工作不能順暢開展,而且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處理上述不合理、不合政策的訴求,鄉(xiāng)村治理難以實現(xiàn)穩(wěn)定有序。

      3 推進精神扶貧工作的路徑探索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激發(fā)貧困群眾的主體性,從被動的“要我脫貧”轉變?yōu)橹鲃拥摹拔乙撠殹?,擺脫精神貧困才能徹底斬斷窮根。在扶貧攻堅工作中,必須注重精神扶貧與物質扶貧的有機結合,不僅要讓群眾在經(jīng)濟層面奔小康,還要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貧困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既“富口袋”又“富腦袋”,才能真正“富萬代”。

      3.1 加強思想宣傳,描繪美好生活藍圖

      各級黨委政府應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宣講;網(wǎng)站及“兩微一端”解讀;書籍資料發(fā)放;文化墻繪制;電影、戲曲、歌舞、小品各類文藝作品演出等形式,提升貧困群眾對扶貧脫貧政策的知曉率和理解度。組織由扶貧工作人員和村組干部構成的宣講隊伍,通過走村入戶以及到田間地頭與群眾促膝談心,在知民情的基礎上解民憂、暖民心,讓群眾進一步了解各項惠民政策,引導群眾正確看待脫貧攻堅,促進群眾知黨恩、感黨恩,去除聽天由命、安于現(xiàn)狀、自卑自棄、懶惰依賴等消極心理,激發(fā)貧困群眾戰(zhàn)勝貧困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斗志。

      3.2 營造輿論氛圍,樹立正確榮辱觀

      各村各部門在評優(yōu)評選、資金扶持、模范推薦等工作中要向帶頭脫貧、愿意脫貧的貧困戶傾斜,在鄉(xiāng)村“熟人社會”中形成“勞動者榮,懶惰者恥”的輿論氛圍。結合文明村鎮(zhèn)和文明家庭創(chuàng)建活動,積極開展星級文明戶、道德模范、創(chuàng)業(yè)模范家庭、脫貧攻堅示范戶等評選,挖掘勤勞致富典型事例,通過宣傳身邊榜樣,引導群眾見賢思齊,明白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基層干部在制定脫貧計劃時,要找貧困戶耐心溝通交流,讓貧困戶根據(jù)自身情況努力思考自己的生產生活出路,對肯開動腦筋給自己把脈的貧困戶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并在執(zhí)行各扶貧項目時根據(jù)具體情況設置公益崗位和安排以工代賑,讓貧困戶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貨幣報酬和精神激勵,鼓勵貧困群眾越干越會干、越干越想干,通過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讓一些群眾從以前的比吃比喝爭當貧困戶轉變到實干苦干爭當脫貧戶。

      3.3 夯實基層黨建,發(fā)揮黨員引領示范作用

      充分發(fā)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將基層黨建工作融入脫貧攻堅全過程,讓黨建成為激發(fā)貧困戶內生動力的重要引擎,探索村“黨支部+黨員示范戶”的引領模式,充分發(fā)揮農村黨員能人在勞動致富和幫扶帶動方面的先鋒模范作用,不僅幫助貧困戶在物質層面尋找改進路徑,更幫助貧困戶在思想層面挖掘貧困來源和脫貧奮斗動力,逐漸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動、群眾參與合力奔小康的新格局,實現(xiàn)組織完善、物質提升、精神激勵多方同頻共振。

      3.4 結合易地搬遷,植入現(xiàn)代生活理念

      借鑒福建赤溪村和柏洋村等既有移民搬遷造福工程的先進經(jīng)驗,改進深山老林和位置偏遠地區(qū)落后粗糙的生產方式,推廣健康合理的現(xiàn)代生活理念,宣傳省力高產的現(xiàn)代農業(yè)生產方式,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引導村民下山打工獲取城市資源。將惠民便民文化設施建設納入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規(guī)劃,合理選擇地址并進行標準化、系統(tǒng)性建設,確保每個新建的集中生活區(qū)域都建有適合當?shù)卮迕裆钚蓍e的文化活動中心,推進信息建設和數(shù)字文化服務,推廣“互聯(lián)網(wǎng)+TV”的黨媒扶貧模式,既為貧困山區(qū)提供產業(yè)信息支持,更讓群眾通過現(xiàn)代傳播媒介更及時、全面地學習領會黨的扶貧奔小康方針政策。

      3.5 推進移風易俗,涵養(yǎng)文明鄉(xiāng)風

      堅持黨員和干部示范帶頭,以關鍵少數(shù)帶動多數(shù)群眾,以清正黨風政風帶動良好社風民風。針對很多村民對民間陋習深惡痛絕卻擔心左鄰右舍議論不敢為人先的矛盾心理,充分發(fā)揮民主議事會、宗族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性自治組織的作用,在廣泛征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建立和健全與移風易俗相關的村規(guī)民約,將村民分散的個體意見整合為村莊的共同規(guī)范,并進一步樹立村莊正向的輿論評價機制。將鄉(xiāng)規(guī)民約的建立及其在移風易俗中的實際作用,納入文明村鎮(zhèn)的考評指標。發(fā)揮村民的主動性,通過村民自治樹立新風,通過民主協(xié)商破除陋習,充分發(fā)揮老黨員、老干部、老族長、老教師、老知客等鄉(xiāng)村文化精英的引導作用,通過“情、理、法”相結合的形式游說制止村民大操大辦和鋪張浪費,建議村民將節(jié)省出來的資金用于鄉(xiāng)村中的醫(yī)療、教育、修路、修橋等公益事業(yè)。

      3.6 發(fā)展鄉(xiāng)村教育,提升人力資本

      不斷提升鄉(xiāng)村教育質量,讓農村孩子從有學上進階為上好學。向鄉(xiāng)村家長普及教育現(xiàn)代化理念,提高家長對培育孩子讀書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知,引導家長樹立家庭可持續(xù)發(fā)展和長期性發(fā)展的觀念。在學校和家庭之間建立良好和暢通的溝通交流機制,以定期和不定期結合、學校集中開會和教師入戶訪談結合的方式,及時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隨時關注貧困戶家庭遇到的教育困難,輔助家長與孩子良好互動,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互為補充,相輔相成。補齊學前教育在貧困村的短板,著力改善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加大對貧困地區(q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支持力度,同時加強職業(yè)教育培訓,開展訂單式培訓和組團培訓,傳授實用勞動技能,提升貧困地區(qū)貧困人群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

      參考文獻:

      [1]奧斯卡·路易士. 桑切斯家的孩子們:一個墨西哥家庭的自傳[M]. 胡欣諄譯. 新北:左岸文化/遠足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20:53-54.

      [2]杭承政,胡鞍鋼. “精神貧困”現(xiàn)象的實質是個體失靈——來自行為科學的視角[J].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8):97-103.

      [3]王兆萍. 貧困文化結構探論[J]. 求索,2007(2):50-53.

      [4]吳理財. 論貧困文化(上)[J]. 社會,2001(8):17-20.

      [5]朱楷文,李曉廣. 精神扶貧的現(xiàn)實困境與實踐進路[J]. 中國國情國力,2019(11):29-32.

      [6]趙書棟,李炳全. 精神扶貧:精準扶貧的內生性動力[J]. 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0-94.

      [7]林陳桐,吳國清. 鄉(xiāng)村振興視角下精神扶貧: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研究——基于《資本論》的反貧困理論[J]. 農村經(jīng)濟與科技,2019(21):141-143.

      [8]王怡,周曉唯. 習近平關于精神扶貧的相關論述研究[J].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6):53-60.

      [9]張志勝. 精準扶貧領域貧困農民主體性的缺失與重塑——基于精神扶貧視角[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72-81.

      [10]曹艷春,侯萬鋒. 新時代精神扶貧的現(xiàn)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 甘肅社會科學,2018(6):177-182.

      [11]賀海波. 貧困文化與精準扶貧的一種實踐困境——基于貴州望謨集中連片貧困地區(qū)村寨的實證調查[J]. 社會科學,2018(1):75-88.

      [12]劉浩然,胡象明. 精神扶貧的三個維度[J]. 人民論壇,2019(15):48-49.

      [13]程肇基. 精神扶貧:一個亟待關注的精準扶貧新領域[J]. 江西社會科學,2016(11):210-216.

      [14]張露露. 精準扶貧中的精神脫貧——“八星勵志”的耀州實踐模式[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69-77.

      [15]賀雪峰. 論鄉(xiāng)村治理內卷化——以河南省K鎮(zhèn)調查為例[J]. 開放時代,2011(2):86-101.

      猜你喜歡
      內生動力精準扶貧
      提升我國縣域城鎮(zhèn)化內生動力的對策建議
      新常態(tài)下提升西安市經(jīng)濟發(fā)展內生動力的對策研究
      外源式扶貧背景下農戶脫貧的內在動力研究
      精準審計的現(xiàn)狀研究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哈爾濱市長宋希斌:深挖“內生動力”,推動經(jīng)濟中高速增長
      石屏县| 边坝县| 华池县| 珠海市| 贵阳市| 开远市| 安龙县| 泰州市| 永嘉县| 五常市| 怀安县| 庄河市| 武川县| 铜梁县| 康定县| 日照市| 台中县| 天峨县| 眉山市| 东阿县| 弥渡县| 喜德县| 航空| 金门县| 长子县| 沭阳县| 宽甸| 沧源| 永城市| 博兴县| 门头沟区| 桃江县| 海阳市| 大港区| 沅陵县| 涡阳县| 关岭| 温州市| 内丘县| 台东县| 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