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榮
[摘 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新時代,習近平黨建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實現高校育人目標的指導思想。面對我黨執(zhí)政環(huán)境的新變化,習近平黨建思想強調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鞏固確立領導核心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首次提出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同時要抓好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紀律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習近平黨建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勢在必行,這需要完善黨建理論學科化建設,加強學術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同時不斷豐富思政課堂的內容,探索課堂教學與黨建實踐相結合、理論創(chuàng)新與試點探索相結合、黨建人才培養(yǎng)與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相結合,將學科建設成果通過以思政課為主陣地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校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實現路徑中。
[關鍵詞]習近平黨建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中心環(huán)節(jié)在于立德樹人,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這一工作關系到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新時代,習近平黨建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高校實現育人目標的指導思想。
一、習近平黨建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自近代政黨誕生以來,政黨建設就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息息相關。馬克思、恩格斯在對資本主義政黨的實質進行批判性揭露的基礎上,構建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的內涵框架。馬克思主義認為,政黨是階級斗爭的產物,“無產者組織成為階級,從而組織成為政黨”①,共
產黨的近期目標是“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雹谥袊伯a黨自立黨之初代表整個中國無產階級的利益,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奪取政權為目標,高度重視自身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制度建設和紀律建設。
黨的建設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由于客觀上近代中國無產階級力量薄弱,農民和小資產階級占大多數,在中國共產黨成立早期,“有許多黨員,在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并沒有完全入黨,甚至完全沒有入黨。”③黨的建設重心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方面,要解決的是非工人黨員對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的認同以及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與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相結合的問題。
改革開放之后,具有了長期執(zhí)政經驗的中國共產黨基本完成從革命黨到執(zhí)政黨的角色轉變,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從制度上建黨”的命題,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進一步規(guī)范了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等。黨的十六大把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作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提出,并把它確定為全面推進新世紀黨的建設的一條總要求。“所謂政黨執(zhí)政方式,指的就是政黨控制公共權力的途徑、手段和方法。廣義地說,執(zhí)政方式還包括政黨控制公共權力的體制和機制,因為說到底,體制和機制是這些途徑、手段和方法的系統(tǒng)化、穩(wěn)定化。”④之后,鞏固黨的執(zhí)政方式、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成為我黨建設理論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自身的建設以及領導方式、執(zhí)政方式也必然面臨與時俱進的新要求。習近平黨建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引領,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主要可以概括為三方面內容:一是強調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鞏固確立領導重要內容??v觀世界歷史,全國性的大黨走向衰敗甚至解體都是由于內部矛盾激化和核心意識渙散,往往伴隨的結果就是國家民族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最關鍵就是要牢牢確立并自覺維護黨的核心領導地位,全體黨員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二是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肮伯a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⑤,以人民為中心是共產黨從立黨之初就樹立的信念,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動力源泉。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作為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要矛盾判斷的轉變以及據此所做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歸根到底是為了在新時代矢志不渝地繼續(xù)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回答“羅馬之問”時深情表示“我將無
我、不負人民”,這體現了黨的最高領導人的人民情懷,也是全體黨員的行動宗旨。三是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皥猿贮h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根本方針,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首次提出“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要求“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fā)力,統(tǒng)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注重政治上的要求。”⑥面對黨執(zhí)政環(huán)境的新變化,習近平黨建思想不僅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更是在這一基礎上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不能有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同時要抓好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紀律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這表明黨的建設理論根據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進一步豐富完善并走向系統(tǒng)化、科學化,實現了重大的創(chuàng)新突破。
二、習近平黨建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是高校提升育人水平、實現育人目標的首要任務,其內涵極為豐富,覆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方方面面,是高校思政教育鑄魂育人的根本遵循。在
“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大思政育人背景下,黨的建設理論的相關教育成為高校育人目標實踐體系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因此,習近平黨建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勢在必行,具體實踐路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完善黨建理論學科化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黨建理論學科,在教育部《學科專業(yè)簡介》和《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yǎng)研究生的學科、專業(yè)目錄》中,附在中共黨史學科之后,以括號的形式表現,即“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學科劃歸在法學門類中的政治學一級學科中,與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制度、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國際政治等二級學科并列。在大多數學術場景下,黨史和黨建被視為一個學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課題指南即是如此;絕大多數省級和地方黨校都將兩者合并在一個“黨史黨建教研部”之下
(除中央黨校分設黨史和黨建教研部之外),這種設置非常不利于黨建理論的科學化。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黨建思想的不斷豐富完善為黨建理論學科化奠定了基礎。為全面增強執(zhí)政本領、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人才隊伍建設的需要,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設置黨的建設二級學科?!苯涍^幾年的發(fā)展,一些有相關基礎的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相繼設立了黨的建設專業(yè)的碩博士點,目前研究生招生、課程開發(fā)、學科建設、教材編寫、師資儲備等方面已經初具規(guī)模。
2.加強黨建理論學術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黨建理論的學術體系構成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零散化、短效性的偏經驗總結的理論成果;二是以西方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行政學等理論范式來試圖建構中國共產黨黨建研究的理論體系。顯然,這兩者都不能承擔黨建理論科學化的重任。獨立的、原創(chuàng)的、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學術體系是黨的建設學科得以構建完成的支撐骨架,新生的學科又會反過來為學術體系創(chuàng)新提供理論規(guī)范、平臺保障和人才儲備。習近平黨建思想將“人民民主”“協(xié)商民主”
“和諧社會”“核心價值觀”“執(zhí)政黨建設”“民族偉大復興”等概念融入到黨的意識形態(tài)體系中,形成了新的符合時代特征和人民需求的黨建理論體系。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日益重視黨建理論話語體系的創(chuàng)新,多次強調要重視意識形態(tài)工作,不講空話、套話和大話,要求善于用簡練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多講群眾“聽得懂、樂意聽”的話。這些都成為高校進一步完善黨建學科建設和提高思政教育親和力的理論基礎。
3.筑牢課程育人的堅實載體
習近平黨建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思想政治教育課是高校教育中學生學習這一思想理論的核心課程,在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的成果為理論支撐,不斷豐富完善思政課堂的內容,同時探索課堂教學與黨建實踐相結合、理論創(chuàng)新與試點探索相結合、黨建人才培養(yǎng)與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相結合。課程育人要探索以核心思政課程、第二課堂實踐教學配套專業(yè)課程協(xié)同育人的系統(tǒng)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是習近平黨建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載體。上海多所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已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并打造了“中國系列”思政選修課品牌。在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組成的教學體系中,學生學習理解習近平黨建思想除了通過傳統(tǒng)聽老師課堂講授的方式之外,還可組成興趣小組或學生社團,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從
“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等處獲取理論資料,運用微信群、騰訊會議等線上交流工具及時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討論互動。同時,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兩張皮”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上海近年來以立項資助的方式組織高校建設系列示范黨課,各高校黨委親自牽頭,舉全校之力打造精品黨課,不僅面向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
無產階級政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的基本原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勢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
“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黨建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是防止錯誤思想侵襲,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的根本指引。習近平黨建思想本身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為高等教育中黨建理論的學科化建設和學術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提供了理論支撐,學科建設成果通過以思政課為主陣地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校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實現路徑中,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好建設者和接班人。
基金項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城市基層黨建視域下上海高校黨組織融合參與社區(qū)治理創(chuàng)新研究”,編號:20JD710033;202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第二批)“新時代上海高校黨組織融合參與城市基層黨建體系研究”,編號:C2-2020107;上海海關學院2018年度科研啟動經費項目“黨建理論學科化建設及學術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研究”,編號:2314081Q1800;上海海關學院2020年校級研究生教改項目“研究生思政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路徑研究”,編號:3214012C2020
注釋:
①②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7、41頁。
③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75頁。
④王長江、姜躍:《現代政黨執(zhí)政方式比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頁。
⑤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41頁。
⑥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9頁。
(作者單位:上海海關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 熊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