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式學習能促進學生學習策略的形成。本文通過一例與互聯(lián)網(wǎng)學習結合的高三項目式學習的設計、實施和評價,借助學生成績的量化項目多維度評價和項目實施后的學生滿意度問卷調查,分析了項目式學習在高三英語備考中的可行性和其意義。
【關鍵詞】高三;項目式學習;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邢楠(1987.03-),女,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布吉高級中學,英語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學。
一、引言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教師應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增強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和建立學習策略。高三年級可能因為面臨應試,教師們不太愿意把寶貴的教學實踐應用在實施學習項目上。高三階段雖然是高中生涯的最后一段,但教師也可以在充分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編寫一些適合他們現(xiàn)有能力發(fā)展項目,讓高三枯燥的總結性為主的課堂靈動和活躍起來。與此同時,高三課堂強調幫助學生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習或復習策略,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項目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自主歸納總結,在項目中給予學法指導。齊婷鼓勵學生完成撰寫發(fā)言稿的應用文作文項目,以提高寫作技能,而梁亞鵝主張使用項目學習和圖表教學法幫助學生進行語法復習。
二、項目式學習的內涵
實踐項目式學習需要遵循一定框架。巴克教育研究所在《項目學習的教師指南:21世紀的中學教學法》中提到項目式學習需要具備八個要素。第一,學習目標,包括必備知識和關鍵技能;第二,挑戰(zhàn)性的問題和主題,又叫驅動性問題;第三,持續(xù)的探究;第四,真實性;第五,學生的意見和選擇;第六,反思;第七,批評與修正;第八,公共產(chǎn)品。結合現(xiàn)今教育技術的大環(huán)境,胡祖奎、張渝江也提出技術支持下的項目式學習可以分為五類:WebQuest與項目式學習、社交網(wǎng)絡與項目式學習、翻轉課堂與項目式學習、創(chuàng)客空間與項目式學習以及可視化技術與項目式學習。教師在撰寫項目的時候需要體現(xiàn)巴克研究所提到的八個要素,與此同時,也要將項目式和技術化的工具與網(wǎng)絡結合起來,與時俱進。
三、高三項目式學習案例設計與實施
1.案例背景。2020年春季學期伊始突發(fā)新冠疫情,我校開展網(wǎng)上教學。2020屆高三學生遭遇學習資料短缺危機,復習的積極大深受打擊。面對網(wǎng)課,許多自主學習能力差、動力弱的學困生更是出現(xiàn)“失聯(lián)”情況。為了發(fā)動班級里的每個同學投入到網(wǎng)絡二輪復習中,實施差異性教學,整合一輪復習中較為零碎的語言知識點,教師決定設計“我的第一本單詞書”自制學習資料項目(My First Vocabulary Book Project),項目的產(chǎn)品既能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也能帶動學生的復習積極性。
2.項目驅動問題。第一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習能力):我如何在家整理我的英語學習資料和資源?我如何能判斷這些資源和資料真實可信?我知道在哪里尋找這些資源?
第二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對于英語高考3500詞,如何將其根據(jù)主題和話題分類?對于詞匯部分,我應該選出哪些高頻詞匯和短語輔以例句并推薦給其他同學?本話題和中國文化有什么鏈接?對于閱讀部分,我推薦哪些和話題相關的高考閱讀真題?我怎么為同學們講解這些真題?對于作文部分,哪些英語應用文真題是和本話題相關?應怎么使用本話題詞匯進行寫作構思?
第三類(學習能力、信息素養(yǎng)和人際溝通能力):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我能否有能力使用騰訊文檔進行編輯,配圖,校對并且和其他組員在線溝通順利,共同完成項目任務?
而學生的項目學習目標為學生以“我的第一本英語詞匯書”項目為切入點,將高考考綱要求的3500詞主動整理歸入新課標三大語言主題(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內容底下的十四類話題:1. 學校生活;2.人際關系;3.語言學習;4.文化習俗;5.興趣愛好;6.工作與職業(yè);7.環(huán)境保護;8.飲食與健康;9.文娛與體育;10. 科普知識與現(xiàn)代技術;11. 旅游與交通;12. 文學與藝術;13. 情感與態(tài)度;14.人物傳記。
在項目小組中,學生不僅要整理話題的相關詞匯,同時也要搜尋語境中詞匯的造句運用,高考閱讀真題語篇中對此話題詞匯的考查,從而最終生成個人積累的作文詞句。這個任務完全體現(xiàn)了英語學習中提高詞匯量的有效途徑不僅僅是背單詞,而是詞不離句的運用和句不離篇的理解。全班共同完成十四個話題,最后集成一本詞匯學習書,既是項目成果,又是學生二輪復習可以使用的資料。
3.項目實施:2020年2月10-3月1日(學習資料最后上交時間)(如表1)。
4.項目評價。分別為小組評分、組員互評和個人自評。一共分為四個等級:優(yōu)、良、中以及不上交。小組(之間)評分項目又分為:上交時間,編輯版面,圖文并茂,內容豐富,內涵質量,注釋解釋,創(chuàng)新之處。組員互評分為團隊合作、交稿及時、樂于溝通、吃苦耐勞、完成質量和其他(有其他突出之處請寫明)幾個維度。個人自評分為團隊合作力、電腦操作力、英語學習力、電腦操作力、翻譯能力、助人能力和美編能力。
5.項目成效。教師鼓勵學生2020年4月底返校后繼續(xù)使用《我的第一本英語單詞書》作為早讀和晚修自主學習與復習的資料進行背誦和練習,一直堅持到7月英語考試前,學生積極響應,反響良好。表二中呈現(xiàn)的2020屆高三9班的三次正式考試平均分和分數(shù)段可見,班級的均分在不斷提高。由此可得此項目的實施和項目成果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成績,發(fā)展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通過分數(shù)段表可以看出,三次考試中對于80-99分和60-79分的同學轉化程度最大。根據(jù)教學經(jīng)驗可知,成績中等的學生學習習慣與態(tài)度好但知識體系有所欠缺,如果注重知識的查缺補漏,成績進步的空間非常大。而單詞書中的詞匯和范文,正好助力了他們的自主學習。
2020年7月高考后,教師利用問卷星進行了項目滿意度的抽樣調查。全班共21位同學完成了調查,76.19%的學生有興趣和動力完成項目。76.19%的同學認為這次項目很有趣,而80.95%的同學認為項目有助于高三英語備考。61.9%的同學能熟練使用網(wǎng)絡查找資料,他們使用新媒體溝通的方式為微信群和QQ群,工具為騰訊文檔、百度文庫、WPS和Office。而90.48%的小組合作氛圍很融洽,并且95.24%同學在遇到困難時,會積極從組內尋找?guī)椭?5.71%的同學愿意繼續(xù)參與接下來的其他項目。
(6)項目成果展示:“我的第一本單詞書”之旅游與交通話題(如圖1)。
(7)經(jīng)驗與推廣。項目式學習的目的在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本次網(wǎng)課開始就進行的單詞書項目式學習更是解決了同學們的燃眉之急——缺少學習資料和習題。網(wǎng)絡上的資料浩如煙海,但是適合自己和同伴的必然要經(jīng)過大家的討論和篩選,這種鑒別能力便是二十一世紀大數(shù)據(jù)時期最需要的信息檢索和篩選能力。與此同時,同學們對知識的建構能力也建立了起來,高考英語3500詞也根據(jù)主題和話題整理了出來,配以例句和圖畫,還有相應的閱讀篇章配套習題和作文,復習的效率大大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迅速提高。小組合作,任務到人,兩次檢查,過程監(jiān)控,都積極帶動了原本找不到“蹤影”的學困生。作為編書者,同學們的英語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都得到提升,創(chuàng)造力、領導力、責任感、合作能力和應用新媒體的美編能力以及時間觀念等其他素養(yǎng)也得到提高,幫助他們應對未來更大的挑戰(zhàn)。
四、結語
英語學科的項目式學習,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策略四種核心素養(yǎng)的子能力進行教學目標方面的規(guī)劃。我們在項目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生成的核心素養(yǎng)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眼前項目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更應具備遷移性,幫助學生解決未來類似情景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這也就是新高考命題的宗旨即使用“熟能力”解決“新情景”中的問題。所以,教師設計項目需要具有前瞻性。在項目實施中,也要關注胡舟濤提到目的性、實踐性、可行性、啟發(fā)性和整合性五種原則。再者,教師也要善于觀察和思考,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以創(chuàng)設真實問題為驅動力,牽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性地通過語言學習實踐去解決問題,并且生成“真實”的產(chǎn)品為己所用。
參考文獻:
[1]胡舟濤.英語項目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探索,2008(2):70-71.
[2]胡祖奎,張渝江.項目式學習的要素和技術支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7(4):13-15.
[3]齊婷.基于項目式學習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以一節(jié)高三寫作課為例[J].廣東教育(高中版),2018(10):50-51.
[4]梁亞鵝.淺談“項目學習法+圖表教學法”在高三英語語法復習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23):111.
[5]夏雪梅.項目化學習的實施:學習素養(yǎng)視角下的中國建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0.
[6]美國巴克教育研究所.項目學習教師指南——21世紀的中學教學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