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伍綺詩《無聲告白》中的創(chuàng)傷敘事與療傷之旅

      2021-01-02 09:20:55
      關鍵詞:無聲告白莉迪亞瑪麗

      李 瑩

      (吉林大學 公共外語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黑河學院 通識教育學院,黑龍江 黑河 164300)

      《無聲告白》(EverythingINeverToldYou)是美國華裔作家伍綺詩(Celeste Ng)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英文版于2014年出版。作品一經(jīng)問世,即好評如潮。以黑馬之勢奪得2014亞馬遜年度最佳圖書第一名等多項殊榮。后被譯成中文,于2015年出版。

      小說講述了一個跨種族家庭的故事。女主人瑪麗琳是一位聰慧的美國白人,追求與眾不同,夢想成為一名醫(yī)生,而不是像母親那樣的家庭主婦。男主人詹姆斯為美國華裔,是一名哈佛大學博士、大學教授,一直渴望自己不那么另類,能夠真正融入美國主流社會。與他們的大兒子內(nèi)斯和小女兒漢娜一直為父母所忽視不同,二女兒莉迪亞由于繼承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發(fā),得到了父母的“特殊關愛”,承載了父母的所有期待。

      創(chuàng)傷理論本為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說的術語,表現(xiàn)出跨學科的特點,內(nèi)涵也愈加豐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逐漸延伸至社會學、文學等學科。凱西·卡魯斯(Cathy Caruth)將其定義為“創(chuàng)傷描述的是一種突如其來或災難性事件的壓倒性經(jīng)歷。在這種經(jīng)歷中,人們對事件的反應往往是延遲的、不受控制的、重復出現(xiàn)的幻覺和其他侵入性現(xiàn)象?!盵1]

      小說《無聲告白》以非線性的方式展開敘述,采用了時間倒錯的時序,現(xiàn)實與回憶相互交織。其中,第二、四、六、七、九、十一章為倒敘,追溯莉迪亞的短暫一生,并揭開一家人的創(chuàng)傷記憶;第一、三、五、八、十、十二章為自然時序,偶有閃回,以一家人探尋莉迪亞死因展開,實為一家人的療傷之旅。

      一、《無聲告白》中的創(chuàng)傷敘事

      “創(chuàng)傷不僅僅局限于歷史重大創(chuàng)傷事件,……也來自我們的日常生活,如地震、洪水、火災、車禍、家人死亡、疼痛、欺騙等等。”[2]這樣一個混血家庭的幸福之路異??部?,伍綺詩之死無疑帶給一家人巨大的精神創(chuàng)傷。通過對莉迪亞一生的回溯、死因的探尋,作者推進了創(chuàng)傷的敘事進程,呈現(xiàn)了一家人源自日常生活的創(chuàng)傷經(jīng)歷。

      (一)詹姆斯的種族創(chuàng)傷

      男主人詹姆斯的父母盜用他人的身份移民至美國。一方面,為了生存,夫婦二人不得不做苦力謀生;另一方面,為了不被遣返,他們低調(diào)生活,盡力融入白人社會。詹姆斯出生在美國,甚至不識中文,是個典型的“香蕉人”,卻從未有一刻覺得自己真正屬于這里。家境的窘迫、自己的黑眼睛、黑頭發(fā)和黃皮膚、以及身邊白人孩子的另類眼光,無不時刻提醒著自己的與眾不同。

      霍米·巴巴(Homi Bhabha)在他的著作《文化的定位》中,批判了法儂的二元化傾向,提出了“既非己者,也非他者”、[3]介于兩者文化間的、模棱兩可的、偽裝的、模擬的“第三空間”。受到“雜合”影響的詹姆斯就處于美國文化與中國文化間的“第三空間”。在這一空間中,他不斷受到美國主流文化的質(zhì)疑。例如,到勞埃德學院學習的第一天,詹姆斯就被同學提醒了自己的格格不入。坐在他旁邊的女孩問到:“你的眼睛怎么了?”[4]44詹姆斯尷尬至極,卻無力回擊。此后的一周,他更是成為同學們爭先研究的對象。年幼的他無法理解自己遭受歧視的真正原因,只能歸咎于自己的種族、困惑于自己的身份。

      卡魯斯發(fā)展了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創(chuàng)傷具有“延宕性”的觀點,提出了創(chuàng)傷具有“潛伏期”。周圍同學對詹姆斯的“關切”顯然并未止于質(zhì)疑,更升級至戲弄。詹姆斯未曾向他人吐露過自己曾遭遇的種種屈辱經(jīng)歷,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已然理解或吸收這些創(chuàng)傷事件。事實上,雖然他不斷壓抑、并試圖以同學并無惡意勸服自己,但每當相似場景出現(xiàn),這些創(chuàng)傷事件仍一再回歸。例如,當面對兒子內(nèi)斯遭同學戲弄時,近三十年前的記憶就一觸即發(fā)。

      “一次換衣服的時候,等他對付好難穿的襯衣,卻發(fā)現(xiàn)擱在長凳上的褲子不見了。”[4]89“十分鐘后,穿著內(nèi)褲的他終于找到了蔡爾德。原來,他的褲子被人打了個結(jié),系在洗手池下面的水管上,褲腳沾著幾團灰球?!盵4]90“中國佬找不到中國啦!”[4]91內(nèi)斯同學的嘲笑回蕩在詹姆斯的耳邊。直至到家許久,他仍然心有余悸。如此,詹姆斯童年時所遭遇的創(chuàng)傷經(jīng)歷不時被喚起,處于兩種沖突文化間的他充滿著被兩種文化拋棄的“無家可歸”感。

      成年的詹姆斯雖然憑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博士學位,成為了體面的“文化人”,已經(jīng)鮮少有人對他的膚色品頭論足,但社會對其種族的包容度只是變得相對寬容,卻并未消除。這一點從詹姆斯一家與周圍鄰居來往有限便可見一斑。再如,只因其是華裔,詹姆斯未能如愿留校任教。

      可見,詹姆斯所受的創(chuàng)傷主要源自其種族在美國所受到的排擠和壓迫。這種創(chuàng)傷無時無刻不啃噬著他的內(nèi)心,即使現(xiàn)已成年,且事業(yè)有成,創(chuàng)傷之痛仍不減分毫。

      (二)瑪麗琳的性別創(chuàng)傷

      與詹姆斯不同,女主人瑪麗琳是地道的美國白人。她生活在單親家庭,母親是位家政課老師。丈夫的缺席使得瑪麗琳母親為女兒的成長加倍費心費力,一生都在廚房操勞,參加女兒的婚禮是唯一一次離開弗吉尼亞州。在母親看來,成為一名賢惠的妻子、合格的母親,就是一名成功的女性,圍繞著“丈夫、孩子、房子”才應該是瑪麗琳的畢生追求?,旣惲詹辉赶衲赣H一樣一生都被困在小小的廚房,她恨極了母親對自己人生的設計。

      西蒙·波伏娃(Simon de Beauvoir)在她的《第二性》中通過對女性實際境況的考察和分析,提出在以男權為中心的社會中,女性處于“他者”地位,是次于男性的“第二性”的觀點。長久以來,女性被邊緣化,不僅被男性,也為許多女性視為理所當然。成為全職太太似乎沒什么不妥,詹姆斯這樣認為,瑪麗琳的母親竟也認為如此。

      一本《貝蒂·克羅克烹飪書》在文中被提及多次,它不僅投射了母親的一生,也隱喻了瑪麗琳的心理創(chuàng)傷。母親離世后,瑪麗琳曾回到家鄉(xiāng)的房子整理遺物,在瑣碎物件中拾到這本烹飪書。書中有母親勾畫的重點和工工整整記下的筆記,“餅干罐里一定要有餅干!”“一位好妻子,應該掌握蛋的六種基本烹飪方式。”[4]81瑪麗琳曾經(jīng)對這些觀點嗤之以鼻,她無法理解母親同樣身為女人卻緣何對女性有如此偏見?,旣惲請孕拧芭钥梢圆槐匾栏接谀行曰蛩硕?,走出家庭,邁向社會,實現(xiàn)自身的人生價值”[5],于是她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向世俗偏見發(fā)起挑戰(zhàn)。對于女性應學好的家政課瑪麗琳表現(xiàn)得漫不經(jīng)心,而對于男生擅長的理工科課程她則成績優(yōu)異。為了躲避“他者”之傷,她幾乎是不顧一切地逃離了這個家,追求自己的醫(yī)生夢想。然而,諷刺的是,可見的光明未來由于孩子的出生戛然而止。休學調(diào)整后的她嘗試復學,卻由于再次懷孕被迫再次中斷學業(yè)?!靶睦韯?chuàng)傷的痛苦源于無力感?!瓌?chuàng)傷性事件摧毀了人們得以正常生活的安全感,世間的人與事不再可以掌控,也失去關聯(lián)性與合理性。”[6]瑪麗琳無奈又糾結(jié)地重復著母親的人生,心中充滿對生活的無力感,曾經(jīng)的努力并未改變她的命運,這令她遭遇了不小的心理創(chuàng)傷。此刻,摩挲著這本書的封皮,母親那渺小又可悲的一生、對自己應成為賢妻良母的教誨、自己那缺少父愛的童年及未完成的學位,一幕幕浮現(xiàn)眼前,無助、悲傷和憤怒再一次刺痛著她的內(nèi)心。

      (三)莉迪亞的代際創(chuàng)傷

      瑪麗琳整理過母親的遺物回家,深受觸動的她旋即開始籌劃著繼續(xù)學業(yè)。學校方面安排妥當,她未給家人留下只字片語便奔赴校園。然而,這顯然帶給一家人不小的震撼。尤其是幾個年幼的孩子,根本無法理解母親的不辭而別?!笆裁礃拥哪赣H不喜歡和女兒一起做菜呢?”[4]133二女兒莉迪亞翻閱著烹飪書,卻怎么也想不通。由于無法面對和理解這一突然的、巨大災難的事件,孩子們遭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根據(jù)弗洛伊德的觀點,受到創(chuàng)傷的抑郁主體會“長時間地陷入自責、沮喪、冷漠等心理情感,并排斥心理移情?!盵7]二女兒莉迪亞就陷入到這種自責與沮喪中。她猜想:一定是由于母親對女兒失望才會離家出走,自己難辭其咎。于是,莉迪亞默默地許愿,只要母親能夠回家,自己以后一定聽話,達成母親的每一個期待。瑪麗琳最終回家了,但莉迪亞所受到的創(chuàng)傷并未因此而痊愈。這段創(chuàng)傷記憶不時在特殊情境下被反復喚起,她始終未能走出母親離家出走的陰影,唯恐自己做得不好被再次拋棄。由于莉迪亞長著像母親一樣的藍眼睛,她一直被帶著傷痛的父母寄予厚望。如果說之前的莉迪亞還有著小女孩的調(diào)皮;那么經(jīng)歷過母親突然失蹤后的她此后拼命壓抑著自己的所有喜好,對父母的各種安排與嘮叨只剩無條件服從。

      父親詹姆斯受夠了種族偏見及來自主流社會的排擠,希望莉迪亞能夠真正融入白人社會。為此,他苦口婆心的囑咐莉迪亞要合群、要與同學好好相處,催促女兒多和同學打電話交流,甚至圣誕節(jié)為女兒挑選的禮物也是一本《如何贏得朋友和影響他人》。終于有一年,圣誕禮物不再是書,而是一條心形掛墜的項鏈。莉迪亞滿心歡喜打開掛墜,卻發(fā)現(xiàn)掛墜里是一張舞會照片。禮物不同,卻同樣是提醒女兒要多交朋友。

      母親瑪麗琳拼命抵抗性別偏見,卻無奈成為全職媽媽。她不希望女兒重蹈覆轍,期待莉迪亞能夠在學業(yè)上出類拔萃,成為一名醫(yī)生,實現(xiàn)自己未盡夢想。從學習計劃到閱讀書籍,她一一為女兒規(guī)劃好。乖巧的莉迪亞面對著眼前的《空氣的科學》、《人體解剖學彩色圖集》和《著名的科學女性》,雖不喜歡、讀不懂,甚至看到光溜溜的骨架一陣陣作嘔,但也只是默默地承受,并裝做喜歡的樣子。

      瑪麗安·赫希(Marianne Hirsch)提出了“后記憶”的概念,指出“‘后記憶’描述的是‘后一代’與前一代的個人、集體和文化創(chuàng)傷之間的關系——這些行為只通過成長過程中的故事、形象和行為而被‘記住’。但這些經(jīng)歷是如此深刻和深情地傳遞給他們,似乎構成了他們自己的記憶。”[8]莉迪亞無法體會父親因種族主義所受到的種種偏見與屈辱,也無法理解母親所面臨的家庭與學業(yè)、事業(yè)之間的矛盾。事實上,父母的教誨倒是時常令自己感到無措。例如,父親希望自己融入人群,但當同學邀約自己時,莉迪亞卻因必須早早回家完成母親布置的學習任務而不得不拒絕。如此幾次,她與同學的距離越來越遠。

      有論者言:“創(chuàng)傷后代的痛苦感源于(受創(chuàng)傷的)父母而不是源于創(chuàng)傷事件本身?!盵9]雖然這些“后記憶”的創(chuàng)傷性事件超出了莉迪亞的理解范圍,她無法通過這些記憶碎片重建出父母的真實經(jīng)歷并感同身受,但父母的“后記憶”顯然已經(jīng)對她的生活產(chǎn)生了持續(xù)性的影響??梢?,在母親突然離家的創(chuàng)傷事件影響下,父母的創(chuàng)傷記憶通過對女兒的“諄諄教誨”和安排干預完成了代際傳遞。

      二、療傷之旅

      面對各自所受到的創(chuàng)傷,一家人紛紛做出了抗爭,試圖理解創(chuàng)傷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并自我療傷。

      (一)莉迪亞的反抗與毀滅

      面對母親的離家出走,年幼的莉迪亞由最初的不理解轉(zhuǎn)而陷入到自責與懷疑中。母親的突然返回似乎帶給了莉迪亞夢想成真后的喜悅,卻也開啟了她更為壓抑的人生。父母以愛之名操控著莉迪亞的生活。縱使莉迪亞不喜歡甚至對此十分反感,縱使她不理解母親與父親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承載著雙親夢想的莉迪亞仍努力曲意迎合著。她表面順從乖巧,實則痛苦不堪。心理創(chuàng)傷導致莉迪亞敏感又內(nèi)向。有意或無意地,莉迪亞開始了自己的反抗。裝做認真學習,但成績卻一再下降;佯裝合群,其實卻獨來獨往;看起來像給同學打電話,但實際上電話另一邊無人應答。

      莉迪亞的抗爭并不僅僅局限于對父母所安排任務的敷衍,還表現(xiàn)在社交上的“離經(jīng)叛道”。她開始與壞小子接觸,整個春天都與杰克“廝混”在一起。頗令莉迪亞意外的是,這個在旁人眼里是個小混混的杰克反而成為她的傾聽者。澳大利亞的麥克·懷特與新西蘭的大衛(wèi)·愛普斯頓基于臨床經(jīng)驗首次提出了“敘事治療”,后成為廣受關注的治療方式。通過傾聽,杰克成為莉迪亞的創(chuàng)傷見證者,促使莉迪亞講述創(chuàng)傷;通過講述,莉迪亞的焦慮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創(chuàng)傷經(jīng)歷得以成為人生經(jīng)驗。然而,這種表里不一的生活并不能從根本上撫慰莉迪亞的內(nèi)心創(chuàng)傷。事實上,心懷愧疚的她愈加矛盾和掙扎。尤其是在得知杰克真正關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哥哥內(nèi)斯時,她感到憤怒又恐懼。

      “創(chuàng)傷治療的根本途徑是患者能力的恢復和新的人際關系的建立。治療應該在和諧的人際關系中實現(xiàn),孤立狀態(tài)下治療不會產(chǎn)生效果?!盵10]32沒有同學的陪伴、少了杰克的傾聽,創(chuàng)傷經(jīng)歷、欺騙父母的內(nèi)疚感不斷折磨著莉迪亞。哥哥內(nèi)斯理解莉迪亞的喜好與痛苦,是她唯一可以傾訴的對象。內(nèi)斯的傾聽雖并未治愈她的創(chuàng)傷,卻至少可以令莉迪亞找到精神慰藉而支撐下去。然而,一直在家中被漠視的內(nèi)斯終究逃離了家中壓抑的生活,追求著自己的人生。隨著內(nèi)斯離家求學,兄妹之間的交流逐漸減少。內(nèi)斯未曾想到,一句漫不經(jīng)心的“我沒時間聽你說”、“把你的問題告訴杰克”[4]261徹底將妹妹莉迪亞擊垮。缺少交流對象的莉迪亞情緒無從排解,心理創(chuàng)傷無法治愈,最終走向毀滅。

      (二)詹姆斯的回歸與治愈

      處于中美文化夾縫中的詹姆斯由于族裔身份,受到了諸多不公正的待遇。創(chuàng)傷事件令詹姆斯喪失了對自我身份的認同,心底十分自卑?!叭绾卧诳缥幕瘜用鎸ψ约旱男睦磉M行重構,這是面對與自己國家完全不同的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環(huán)境的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盵11]充斥著被社會邊緣化的恐懼感,詹姆斯十分渴求他人對自己的認可。于是,他努力迎合著白人,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社會的尊重,撫平心理創(chuàng)傷。

      一方面,他學習刻苦,求學之路雖然艱難,卻仍一路讀到博士且成績優(yōu)異,希冀憑借優(yōu)秀的表現(xiàn)留在哈佛任教。為了證明自己與白人無異,他主動示好美國文化,雖為華裔,專業(yè)卻是美國歷史。詹姆斯的表現(xiàn)不可謂不優(yōu)秀,系主任也曾多次暗示他的成績足夠優(yōu)異。然而,只因膚色“不合適”,詹姆斯最終未能被哈佛錄用。

      另一方面,詹姆斯試圖通過與普通白人女性的婚姻拉近自己與美國主流社會的距離。顯然,瑪麗琳的追求之所以讓詹姆斯受寵若驚,不僅僅是由于瑪麗琳的個人魅力,更源于她的白人身份。詹姆斯有意將一家人的合影擺到辦公桌面,炫耀自己的白人妻子。似乎他人的稱贊與祝??梢宰C明自己已經(jīng)真正融入美國社會。然而,事實上,這樣混血家庭的組合反倒令一家人顯得“與眾不同”。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詹姆斯雖欲極力撕去自己的華裔標簽,潛意識里卻深植東方文化。也正因此,當想到助教路易莎是自己的第一個東方學生時,“他已經(jīng)不自覺地微笑起來”[4]10。二人沒過多久便打得火熱。尤其是當莉迪亞離世后,詹姆斯更是頻繁出入路易莎寓所,借此緩解壓力。一次,路易莎給他做了叉燒包,香味喚起了詹姆斯的童年記憶。雖一直有意不講中文、不憶過去,但此刻的他突然意識到自己一直欲以擺脫的華裔身份根本無法回避。

      刻苦學習、跨種族婚姻均未能給詹姆斯帶來如期的社會接納,與路易莎的婚外情顯然也只能帶來一時的撫慰。根據(jù)創(chuàng)傷理論,傾聽、講述有助于治愈創(chuàng)傷。在探尋莉迪亞自殺原因的過程中,詹姆斯也不斷進行自我反思,逐漸意識到莉迪亞的痛苦,也開始坦誠面對跨種族婚姻在美國的困境。終于,在一次與妻子的爭論中,詹姆斯克服了話語障礙,說出了憋在心中許久的話。“如果她是白人女孩……她就能適應環(huán)境了?!薄澳隳赣H說得對……你應該和一個更像你的人結(jié)婚?!盵4]200莉迪亞無法適應環(huán)境,詹姆斯又何嘗不面對同樣的痛苦?瑪麗琳應該與相似的人結(jié)婚,詹姆斯又何嘗不曾感到后悔?可見,他道出的是埋藏心底的想法,繼而感到一陣輕松。當婚外情被妻子得知,詹姆斯將曾經(jīng)遭遇的創(chuàng)傷徹底一吐為快。“你又沒有在別人都和你長得不一樣的房間里待過,沒有人當你的面嘲笑過你,你也從來沒有被人當作外國人對待?!薄芭c眾不同——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覺?!盵4]239說罷,詹姆斯驅(qū)車離家。傾訴后的他壓抑情緒得以宣泄,創(chuàng)傷敘事障礙得以治愈。隨著理智的恢復,詹姆斯想到瑪麗琳對家的付出及由此帶來的變化,心生愧疚。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后,他匆忙回家。此時的妻子也已消化詹姆斯犀利但坦率的一席話。得到妻子原諒與理解的詹姆斯在家中重獲溫暖,創(chuàng)傷終得痊愈。

      (三)瑪麗琳的重建與治愈

      面對來自于母親和社會的性別歧視,瑪麗琳深受傷害。正源于此,她崇尚個性,追求“與眾不同”,試圖通過與命運的抗爭治愈所受創(chuàng)傷。

      事業(yè)上,母親認為相夫教子、照顧好家庭對女人來說就已足夠,期望女兒成為普通的家庭主婦。然而,瑪麗琳卻夢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醫(yī)生。為此她特意選修物理、化學等自然學科,且門門成績優(yōu)異,獲得了拉德克利夫?qū)W院的獎學金,為向醫(yī)學院進軍努力著。對于做家務,瑪麗琳則顯得三心二意,甚至有意搞破壞。“在用縫紉機的時候,瑪麗琳讓線打結(jié);她在剪紙時肆意破壞,亂剪一氣;縫的拉鏈會從衣服上掉下來;……一次,她把熨斗底朝下扣在熨衣板上,結(jié)果把熨衣板烤糊了,冒出來的黑煙甚至觸發(fā)了火災報警器?!盵4]30

      婚姻上,瑪麗琳母親希望女兒找個“和她像的人”,最好能與一位優(yōu)秀的哈佛男人結(jié)婚。卻沒想到,瑪麗琳偏偏找了個著裝古板、與周圍格格不入的東方人——詹姆斯??v使是哈佛畢業(yè)的博士,詹姆斯的華裔身份也始終得不到瑪麗蓮母親的認可。老人嘮叨著自己的憂慮,卻絲毫改變不了瑪麗琳的心意?!皠e說了,……這是我的人生,媽媽,我的?!盵4]55瑪麗琳吼道。她不想像母親那樣以家政為事業(yè),卻不曾想因女兒的出生被迫中斷了自己的學業(yè)。八年后再次返校學習,卻由于再次懷孕,只好無奈回歸家庭。照顧幾個年幼的孩子已經(jīng)令瑪麗琳筋疲力盡,分身乏術的她根本不可能兼顧家庭與學業(yè)。

      瑪麗琳渴望通過自己的反抗與努力擁有自己的事業(yè),卻被家庭牽絆,擁有了與母親相似的人生。家庭的責任、未盡的夢想撕扯著瑪麗琳,曾經(jīng)無所畏懼、懷揣夢想的她如今被迫囿于家庭,苦不堪言。舊傷未愈,新的創(chuàng)傷已然形成。于是,她寄希望于女兒莉迪亞。本以為莉迪亞正在按著自己預設的軌道努力,有望達成她未曾實現(xiàn)的夢想。何曾料到,女兒竟突然離世。

      赫爾曼在他的《創(chuàng)傷與復原》一書中歸納了他人理論,提出了創(chuàng)傷復原的三個階段,即建立安全感、回憶與哀悼、重建聯(lián)系感。在探尋莉迪亞死因的過程中,瑪麗琳逐漸了解到女兒的真實喜好與心中痛苦,同時也治愈了自己的內(nèi)心創(chuàng)傷。

      在瑪麗琳創(chuàng)傷復原的第一階段,她更多的是與自己內(nèi)心的對話,在莉迪亞的房間里尋找可能導致其死亡的蛛絲馬跡。最初,瑪麗琳根本無法接受女兒的離世,固執(zhí)地認為女兒一定是被壞孩子騙走的,一次次要求繼續(xù)調(diào)查、抓住兇手。所以,當警察委婉地告之莉迪亞是個孤獨的孩子、死因為自殺時,她變得歇斯底里。隨著調(diào)查的深入,瑪麗琳漸漸恢復了理智,進入了創(chuàng)傷復原的第二階段。她回憶著女兒的生活點滴,開始鼓起勇氣面對真相與內(nèi)心。葬禮中所見到的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讓她意識到莉迪亞與同學相處得也許并不愉快,書包里開了封的香煙與安全套證明女兒并非如外表那樣乖巧?,旣惲照J識到自己并不真正了解女兒。正因此,當警察打電話通知結(jié)案時,她的回答變得不那么堅定?!啊麄冇植涣私馑旣惲蘸卣f,香煙和安全套浮現(xiàn)在她的腦海,但憤怒又把它們掃到一邊……”[4]198最終讓瑪麗琳接受女兒自殺事實的是詹姆斯的一席話。詹姆斯指出莉迪亞難以適應環(huán)境是由于來自混血家庭,瑪麗琳當初應該找個白人結(jié)婚。“瑪麗琳在莉迪亞的床上像個小女孩那樣抱住膝蓋,仔細回憶詹姆斯說的話,琢磨他的想法和意思。[4]209”漸漸地,她開始理解詹姆斯的處境、莉迪亞的痛苦?,旣惲赵鴮⒆约旱膲粝爰挠诶虻蟻啠邮芾虻蟻喿詺⒌氖聦嵄砻鳜旣惲找呀?jīng)意識到自己昔日做法的荒謬。可見,詹姆斯的此番言論雖然尖銳,卻無意中充當了瑪麗琳“治療師”的角色?,旣惲照碇虻蟻喌姆块g,哀悼著女兒短暫的一生,也嘗試接受自己的創(chuàng)傷經(jīng)歷。當看到女兒偷藏起的烹飪書時,瑪麗琳明白莉迪亞并不愛科學,所謂接受不過是源自女兒對母親的愛和依賴,真正將女兒拖到湖底的實則正是自己。“哀悼是為了救贖,哀悼是為了啟動,哀悼是為了開始新的生活?!盵10]38回憶、哀悼過后的瑪麗琳進入到創(chuàng)傷復原的第三階段,開始重建自我、人際關系,迎接新的生活。她擁抱女兒漢娜,不再對兒女的需求置之不理;選擇原諒詹姆斯,學著與丈夫有效溝通。內(nèi)心創(chuàng)傷得以治愈。

      總之,伍綺詩的小說《無聲告白》雙線并行。一條線索主要呈現(xiàn)了詹姆斯的種族創(chuàng)傷、瑪麗琳的性別創(chuàng)傷、莉迪亞的家庭創(chuàng)傷,即這一多種族家庭的創(chuàng)傷經(jīng)歷;另一條則展現(xiàn)了人物的抗爭過程,即一家人的療傷之旅。來自父母的創(chuàng)傷后記憶和家庭創(chuàng)傷令莉迪亞痛苦不堪。雖做出反抗,但由于無人與其交流,創(chuàng)傷無從緩解,最終走向毀滅。詹姆斯和瑪麗琳在探查女兒死因的過程中,逐漸讀懂女兒的無聲告白,通過講述、傾聽見證彼此的創(chuàng)傷經(jīng)歷,并最終在家庭共同體中治愈創(chuàng)傷。讀者通過表征小說中人物的創(chuàng)傷經(jīng)歷,可窺見作者對于來自多種族家庭孩子、少數(shù)族裔、女性群體的關注,及對他們身份探尋及心理重構的探討??梢哉f,這不僅僅是莉迪亞一個家庭的創(chuàng)傷經(jīng)歷,更是許多混血家庭的故事。作者通過創(chuàng)傷敘事意圖指出:創(chuàng)傷見證,包括講述、傾聽是治愈創(chuàng)傷的有效途徑;家庭共同體、愛則是治愈多種族家庭成員創(chuàng)傷的關鍵所在,并可阻止創(chuàng)傷后記憶在代際傳遞中對后代的傷害。這對于解決當今全球化時代中的代際沖突、移民、性別等社會問題具有重要的啟示和現(xiàn)實意義。

      猜你喜歡
      無聲告白莉迪亞瑪麗
      難忘的八個字
      《無聲告白》中主人公莉迪亞的成長歷程
      和我一起玩
      意想不到的飛天大盜
      擺脫假面,活出自我
      《無聲告白》
      大學生(2016年24期)2017-02-13 14:12:44
      “莉迪亞死了”——《無聲告白》中他者的悲劇解讀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考試周刊(2016年82期)2016-11-01 12:30:49
      瑪麗的怪獸美容店
      學生天地(2016年6期)2016-04-16 05:14:35
      《無聲告白》:于無聲處聽驚雷
      新東方英語(2016年1期)2016-01-07 13:05:22
      大宁县| 镇康县| 哈巴河县| 都安| 六枝特区| 津南区| 汤阴县| 加查县| 九江市| 海门市| 瓦房店市| 绥棱县| 普安县| 仁怀市| 丰原市| 游戏| 金寨县| 承德市| 祁连县| 明水县| 怀仁县| 临颍县| 南木林县| 昂仁县| 钟祥市| 肥西县| 溧阳市| 古丈县| 桂平市| 东明县| 武宁县| 和田县| 托里县| 拜泉县| 元江| 平湖市| 兰州市| 建湖县| 延安市| 调兵山市| 孝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