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波
(湖北省潛江中學,湖北 潛江 433100)
語文學科不僅能夠使學生的文字駕馭水平得到提升,同時,經(jīng)過語文學科的學習,還可以使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得到提升,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語文學科不能仍然保有著舊的教育模式,而應該與時俱進,為了培養(yǎng)出全面的人才而努力。因此,針對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課改的出現(xiàn)使語文教育轉(zhuǎn)變了其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開始使用全新的教育模式,但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也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
首先,在新課程改革的開始,很多教師由于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使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而被表揚,但是,隨著新課改的逐步進行與深入,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盲目地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導致了多媒體課件“喧賓奪主”的情況,由于過多地應用多媒體課件,導致了教學內(nèi)容的空洞,使學生不能集中精力進行學習;其次,由于很多教師想通過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對于學習感興趣,但在課堂上卻由于過多地牽涉與課堂教學無關的內(nèi)容,造成了教學時間被浪費,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再次,很多教師表面上采用了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實際上他們?nèi)匀皇且詰嚱逃秊橹饕慕虒W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得到提高,也違背了新課改的教育理念;最后,還有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只盲目地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但是很多學生都將小組討論變成了“閑聊時間”,這樣,不僅學生的討論過程無法得到結(jié)果,也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首先,教師要與時俱進地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中,教師是以自己作為課堂上的主導者而存在,但是在新課程改革要求下,教師應該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扮演好課堂上的引導者,尊重和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構(gòu)建翻轉(zhuǎn)課堂。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應該能夠自由地發(fā)散思維,表達想法,學生的聲音不應該被埋沒,教師要給學生表達的機會和展示的空間。
其次,教師要掌握好教學節(jié)奏,在課堂教學中要時刻且全面地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當學生出現(xiàn)一些注意力不集中、交頭接耳的情況時,可以用一種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提醒,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接下來教師應該改變之前的教學節(jié)奏和教學形式,融入一些比較有趣生動的游戲或者故事,讓學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來,保持語文教學課堂的活躍性,不要讓語文變成一種枯燥乏味的教學學科。
再次,教師的教學應該更加有針對性,要能夠抓住重點,實現(xiàn)課堂上的有效互動,這個互動包括師生、生生,還有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之間。高中的教學壓力較重,難度較大,學生的身心壓力都比較大,這時教師要適當幫助學生減壓,端正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教師應該針對這幾年的高考內(nèi)容進行細致的研究,在平時的練習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某幾個方面的能力,而不是采用題海戰(zhàn)術(shù),題海戰(zhàn)術(shù)對于學生來說并不一定非常有效,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疲倦?yún)挓┑那榫w,反而造成了學生更大的壓力。
最后,對于高中語文教學,教師要把握好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采取層層遞進、分層教學的原則,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差異性特征,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要能夠挖掘并放大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能夠在自身優(yōu)勢和興趣的基礎上展開語文學科的學習,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活躍,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上,可以說,如果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合理地對多媒體進行運用,就能夠使高中語文的教學錦上添花。但是,很多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追求課件的精美,將課件制作得有音樂有動畫,卻由于多媒體課件的過于精美而導致了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課件上,反而降低了教師進行授課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之中,應當合理地運用課件,避免課件的“喧賓奪主”,從而保證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必修二《孔雀東南飛》的教學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合理運用來進行教學。在課程的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一個小短片的播放,短片內(nèi)容可以是與《孔雀東南飛》相關的影視作品,通過這樣的影視作品起到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上來的作用,但要注意的是,課堂導入時使用的短片最好不要超過5分鐘的時長,因為一切的多媒體教學在本質(zhì)上都是為了語文教師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而存在的。在學生學習到劉蘭芝臨別“嚴妝”的部分時,教師也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劉蘭芝的形象進行展示,使學生能夠通過較為直觀的圖片或視頻,了解到劉蘭芝的美貌和她鎮(zhèn)定的性格;在劉蘭芝和焦仲卿雙雙赴死的部分,教師可以采用使用多媒體進行配樂朗讀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到課文的韻律美,也感受到課文主人公之間凄婉的愛情。在學完文章后,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中國其他體現(xiàn)了愛情的悲劇色彩的詩詞,如《釵頭鳳》。通過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方式使學生對于課文有了更深的體味,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拓寬自身知識面,達成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新課程要求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不再像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的關系,而是要進行地位上的變化,要求教師轉(zhuǎn)變?yōu)橐龑д叩匚?,而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采用新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其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應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手法是非常好的辦法。
例如,在學生學習高中語文必修一《記念劉和珍君》時,教師就可以將課堂讓給學生,使學生能夠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首先,教師要避免學生“獨立成組”“單打獨斗”的情況發(fā)生,教師可以將班級劃分為小組,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為了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一個較為清晰明確的脈絡,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在黑板上寫下一些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問題,如:“劉和珍君有著怎樣的性格?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劉和珍君的遇難經(jīng)過是怎樣的?”“這篇文章的感情色彩是怎樣的?”通過這些問題,使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一個大致的學習方向,不至于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沒有學習方向而學習進度緩慢、學習效率低下。在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在教室里巡回走動,這樣的方式能夠使教師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同時,在教師走動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了閑聊的情況,也可以及時制止,通過這樣的方式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學生小組學習結(jié)束后,教師就可以要求小組代表展示各自小組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針對各個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補充或糾正。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了《記念劉和珍君》的學習,使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xiàn)了自身的主體地位,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將自己的協(xié)調(diào)能力進行了提升,還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的整體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除了朗讀課文、回答教師的問題,幾乎沒有其他的方式進行“講話”,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學習的熱情也一直不算太高,完成課程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在新課程的要求下,教師可以通過課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參與進課堂教學之中,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完成對于高中語文新課程的改革。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與生理都趨向于成熟,他們對于課文,也往往會有自己的理解,因此有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課文進行排演。通過針對課文進行表演的形式,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例如,在教師講授高中語文必修四《雷雨》時,就可以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独子辍愤@篇課文的形式是劇本,因此,教師大可以讓學生自由進行小組劃分,并進行關于《雷雨》的排練、表演。在學生表演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針對表演了重要角色的學生進行提問,例如,針對扮演魯侍萍、周樸園、魯大海等角色的學生,就可以問問他們在進行扮演之前是怎樣解讀人物的,他們針對人物的特性(如周樸園的封建、冷酷,魯侍萍的懦弱與悲苦等)有怎樣的理解。在學生進行了回答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jié)。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使課堂氛圍得到了提升,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提升了,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給予有表演欲望的學生一個能夠展示自己的平臺,完成了高中語文的教學改革。
在信息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信息技術(shù)已經(jīng)應用于各個領域,因此,在高中語文進行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也要與時俱進,引入微課平臺,使微課平臺能夠走進高中語文教學,為高中的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也為高中生帶來更多的學習空間。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一旦放學了,學生即使有關于學習方面的問題,也很難對教師進行及時的咨詢,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學習的效率無法達到最高。但是在如今的條件下,學生在放學回家后也可以使用微課進行學習,學生在微課平臺上可以重溫教師講過的知識,同時,也可以針對自己在課堂上沒有學會的知識進行重復觀看與學習,直到自己能夠掌握為止。例如,很多學生在進行如《蘭亭集序》《赤壁賦》等的學習過程中,都對于古文中的實詞、虛詞掌握得不好或者針對如“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不能完全理解。在過去,這種情況或者找時間咨詢教師或同學,或者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學習,但是現(xiàn)在教師使用微課平臺進行教學后,學生就可以針對自己不會的實詞與虛詞和語法進行反復的學習。如果仍然無法理解掌握,學生還可以通過微課平臺上的在線互動模塊進行咨詢,通過線上咨詢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難題迎刃而解,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也完成了語文學科的新課程改革策略。
高中生的學習壓力較大,且已經(jīng)基本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自主意識,為此對于高中生的教育和管理教師要非常注意態(tài)度和方法,要平等地與學生溝通,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式展開教學,不要強制化管理。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課堂提問可以很好地對學生進行激勵,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學生在有效的課堂提問下,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問題討論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例如:在《故都的秋》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幾個討論問題,如:(1)故都秋天的美麗在哪里體現(xiàn)?(2)這篇課文用到了哪些景物描寫手法?通過課堂提問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參與熱情大大提升,很多學生愿意主動去結(jié)成小組,通過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尋找問題的答案,之后教師給予學生討論的結(jié)果肯定和贊揚,更能夠激勵學生深入研究語文的興趣和自信。
另一方面,課堂提問還能夠強化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學生的記憶能力有限,尤其高中階段需要記憶的知識點眾多,如果有了新的知識點學生可能會對舊知識點有所遺忘,這直接導致了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知識點連接能力不足,影響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升。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對舊知識點的提問來引進新的教學內(nèi)容,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方便教師自然地引入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通過課堂提問提醒學生,將學生的關注重新吸引到課堂上來,這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也起到強化學生注意力的作用。
高中是學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決定了學生的語文整體素養(yǎng),因此,教師必須針對高中語文進行改革,使高中語文的教學能夠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