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霞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燕山學校 廣東深圳 518105)
在中小學的德育教學工作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能夠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三觀及人生格局,尤其是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還較小,身心發(fā)展也尚未成熟,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自我價值,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維模式及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可提高學生遵守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意識。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中小學教師認為學生的成績是最主要的,從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德育教學,對開展德育教學工作也不夠重視。雖然目前很多學校都已經(jīng)安排了與德育教學相關的課程,但卻很少將德育工作落到實處,教師也沒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對于德育課堂的教學,也只是將課本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沒有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不僅如此,有的學校甚至將德育課堂直接轉換成語文課或英語課,部分教師認為把課堂教學花在德育教學上是沒有必要的,還不如多花點時間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從而嚴重阻礙了德育教學工作的實效性,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
由于在家庭中家長也不夠重視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導致學生在三觀的培養(yǎng)上出現(xiàn)了很大的偏差。許多家長過多重視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認為學生在學校里就可以進行德育學習,從而把孩子全權交給學校,忽略了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重要影響,作為學生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家庭中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但由于很多家長過于溺愛自己的孩子,導致孩子在家里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甚至無法聽進去其他人的勸解,在與人交流和溝通的時候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不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提高。
在中小學德育教學工作中,首先要對教師進行德育方面的培訓,作為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教師需要時時刻刻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一個高尚的典范,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健全自身人格。這就需要學校在選拔德育教師的時候,首先要注重教師的師德,加強對德育教師的德育思想教育,同時要積極開展德育教學工作的宣傳,提高德育教學工作者對培養(yǎng)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認識和了解,使學生在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中,提高自身對德育學習的積極性,逐步提高德育教學的實效性[1]。
例如,中小學校園在招聘德育教師時,首先要考察教師的德育思想,對在崗教師定期進行思想培訓工作,培養(yǎng)德育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德育教師的言傳身教之下,促進學生對德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教師在開展德育教學工作之前,需要接受相關的德育知識的培訓,同時,學校要注重引導教師對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的學習,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批判性的思維來看待課本內容,喚醒學生對生活問題的意識和關注,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如何幫助他人、聽取他人的看法,同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需要保證課堂的趣味性,在德育教學的基礎上對學科內容進行研究和分析,從而形成系統(tǒng)化的課堂教學體系,逐步提高德育教學的實效性,有效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2]。
教育源于生活,這就要求教師在對中小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時,需要與家長進行密切的合作,通過德育教學與家庭教育的結合,將德育教學滲透在學生的生活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這就需要德育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教師要注重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德育榜樣,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建立完善的人格及三觀。
例如,德育教師可以通過微信或QQ的方式與家長進行聯(lián)系,真實了解到學生的想法,從而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完善和創(chuàng)新,這樣也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德育學習水平。
總而言之,在中小學的教學中,德育教學是促進學生未來成長和發(fā)展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深入地對德育教育的實效性進行優(yōu)化和完善,提高德育教學工作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