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學校武術改革
與發(fā)展研討會”專題
核心素養(yǎng)和體育課程改革
季 瀏(1·1)
體教融合背景下學校武術改革方略
蔡仲林(1·4)
體育類課程思政設計的理論與實踐----以《太極拳概述》為例
武 冬(1·7)
武術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研究的混合方法設計
鄭 旗(1·11)
實然與應然:中國學校武術改革的理論命題與實踐探索----“全國學校武術改革與發(fā)展研討會”述評
王鐵新,權黎明,王明明,等(1·14)
專家論壇
新時代我國學校體育的使命與慎思
李相如,張守偉(5·1)
體育人文社會科學
材料革新對足球進化程序的干預
路云亭(1·20)
第14屆全運會社會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構建
李 勇(1·28)
青少年健康的體育困境及治理策略研究----基于《健康中國行動》的思考
仲啟豐(1·34)
“鏡像自由”與“儀式體育”:體育媒介化及其后果
左官春(1·40)
新聞框架理論視角下電子競技新聞報道與文化認同感研究----以主流媒體新浪微博為例
延怡冉(1·45)
基于居民滿意度的社區(qū)體育建設指標體系研究
張 倩,朱菊芳,毛 爽(1·50)
消費者品牌感知價值對商業(yè)性羽毛球賽事購票意愿的影響----基于品牌偏好的中介
張文靜,荊 汶(1·55)
對陜甘寧革命老區(qū)社會體育扶貧路徑的思考
楊占明(2·1)
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責任認定與風險防范策略研究
董文梅(2·10)
表演與互動:互聯(lián)網(wǎng)新場景下“運動打卡”現(xiàn)象分析----基于擬劇理論視角
雷猛猛,曹電康,李曉棟,等(2·16)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哈體育賽事交流分析
張云天,塔爾加特·阿扎瑪提,王子樸(2·21)
創(chuàng)新驅動視域下當代中國體育電影發(fā)展路徑研究
路 穎,張 路,李 瑛(2·25)
新時期中國體育外交話語體系構建研究----基于傳統(tǒng)文化視角
王 莉(3·1)
爭議與解析:我國倒賣體育比賽有價票證行為的入刑思考
王 楨(3·8)
新冠疫情下的在線健身視頻網(wǎng)站運營研究----以bilibili健身視頻網(wǎng)站為例
鐘麗萍,萬佳慧,鐘江南,等(3·16)
身體活動與線上學習倦怠的關系:焦慮的中介作用
王積福,羅 慶,孫國濤(3·21)
近二十年我國體育賽事志愿服務研究進展----基于CiteSpace的計量分析
廖嘉瑋,陳長興,徐 穎,等(3·27)
體育企業(yè)參與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內在邏輯與實踐
路徑研究
張 靜,鄭 旗(3·35)
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政策文本量化研究----以改革開放以來263部政策文本為例
程美超,王 舜(3·40)
全國性單項體育協(xié)會內部治理機制的法治化路徑----對標國際足聯(lián)的中國足協(xié)內部自治的考察
孔令良,鄭志強(4·1)
基于社會生態(tài)模型的上海市高校研究生體育鍛煉行為
歸因研究
王樂軍,楊 華,宋筱倩,等(4·9)
1987—2019年國外冬季兩項體育科學研究現(xiàn)狀與啟示----基于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分析
王潤極,張茜嵐,閻守扶,等(4·15)
舉辦地意象對體育賽事再訪意愿的影響----地方依賴與地方認同的鏈式中介
呂 樂(4·23)
我國高校體育教材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易星辛(4·32)
社區(qū)居家健身課程形象設計策略研究
王 倩,王富強(4·37)
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價值觀教育項目的內容構成、基本特征及提升策略
朱國慶,王潤斌(5·7)
“競技”抑或“體育”?----“放管服”視域下電子競技的概念解紛
劉福元(5·16)
排他性與非排他性:國內外職業(yè)體育俱樂部冠名探析
張 鯤,趙 敏(5·27)
對紅色體育的定義及基本問題的探討
胡達道,陽 蕓(5·31)
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有效嗎?----基于上海、廣州291項購買案例
王舒健,王 赟,方永恒(5·36)
身體哲學:競技體育倫理之困與解惑
孫 媛(5·43)
后疫情時代高校公共體育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研究
閆艾萍,王 彤,朱 琳(5·48)
重塑與治理:黨建引領社區(qū)體育組織嵌入式發(fā)展的
機制與路徑----以武漢市百步亭社區(qū)為例
馮曉麗,周天倫(6·1)
主流心理學的生態(tài)困境、轉變與進路及對體育干預
研究的啟示
丹豫晉(6·9)
足球振興語境下我國社會足球發(fā)展的現(xiàn)實考量與實踐路徑
薛鵬飛,張大為(6·13)
體育道德建立的內在機理探析
賈小飛(6·19)
體育鍛煉行為對老年人自測健康水平的影響----基于南京市2014年和2019年兩次調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
王莉華(6·25)
孕期婦女身體活動的健康效應
王衛(wèi)軍(6·30)
體育教育研究
“體教融合”背景下校園足球深化發(fā)展基本問題探究
趙 升,吳紅芳(1·61)
關于學校體育中基本動作技能教學內容的考察
劉繼宏,陸光耀,吳彥春(1·67)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師角色重塑及實現(xiàn)路徑
王石峰,徐 明(1·75)
高效課堂指向下中學體育生生互動課堂教學行動研究
羅紅英,羅湘林(1·79)
美國學校體育課程與各學科融合的特征研究
周 珂,趙世琳(2·30)
中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的政策活性化研究
陳俊丹,周 亮(2·36)
我國地方政府校園足球政策工具分析
李 軍,李傳兵(2·43)
京津冀學校體育現(xiàn)代化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曲魯平,楊元博,王 健(3·49)
新時代學校體育歸化之路:從強制走向自由
馬彩珍,王 江,袁明權(3·57)
拓展訓練納入學校體育課程的價值
趙 娜,李江霞,趙 甜(3·62)
英國學校運動會計劃的競賽體系、理念及啟示
周華鋒,周婉峰(4·42)
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對新時代學校體育使命的思考
符雪姣(4·49)
著眼“生活世界”:“課程思政”背景下《奧林匹克運動》
課程的價值取向及實踐路徑
李佳寶(4·55)
地方院校體育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表征與優(yōu)化路徑
沈曉蓮,劉紅建(4·60)
能力本位下后疫情時代體育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研究
杜玉彬,劉 偉,鄧玉平,等(4·65)
后疫情時代學校體育教學的實踐邏輯、使命擔當與
促進向度
張亞文,王龍洋,袁新國,等(5·57)
體教融合背景下我國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發(fā)展研究
羅 恒(5·63)
我國校園足球政策的演進歷程、內容特征和實踐啟示----基于2009—2020年的政策文本分析
劉 通,張曉林(5·69)
區(qū)塊鏈技術應用于在線體育教學:場景、困境與對策
殷 鼎(6·37)
自由何謂:學校體育的關鍵認知
遲志勇,呂思泓(6·43)
體育類專業(yè)術科教師核心素養(yǎng)初探
王曉桐,馬文政(6·47)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高校公共體育課滲透角色認同教育的
教學規(guī)約研究
劉 利,周培勇(6·53)
智慧體育課堂內涵、特征及結構架構研究
葉 明,金成平(6·60)
民族傳統(tǒng)體育研究
廣東省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評價的實證研究
張 龍(2·52)
民俗體育“生態(tài)——心態(tài)”的微觀文化治理轉向
馮 強,暴麗霞(2·59)
日僧大智東傳少林武術研究
何曉芳(2·63)
飛鏢運動起源研究——投壺可能性的推闡
陳 俊(3·66)
鄂鄉(xiāng)“鼓車賽會”的體質人類學研究
趙俊杰,趙曉琴,王若光(3·73)
中小學武術教育發(fā)展中的競技性審思
解世豪,高貫發(fā)(3·78)
白褲瑤村寨社會組織與原生性體育文化傳承研究
高會軍,陳 青(4·70)
徽州民俗體育項目的美學審視----基于右龍板凳龍的田野調查
吳靈萍(4·76)
新發(fā)展理念下中華武術與電子競技的共生共榮
楊 昊,張治國(6·66)
新時代中華傳統(tǒng)體育項目進校園的現(xiàn)實問題、內在悖謬
與文化促進
曹胡丹,潘 怡,劉 鈔,等(6·71)
56式陳氏太極拳運動強度與能量消耗探究
韋偉南,蔡 菊,華世民(6·78)
運動訓練與競賽
備戰(zhàn)2022年冬殘奧會我國高山滑雪隊運動員專項
素質訓練研究
王曉剛,段世堯(2·67)
基于方法目的鏈視角的大學生冰雪運動參與動機研究
王 旭,張 勇,牛 群(2·74)
第18屆世界青年田徑錦標賽跳高成績預測研究
李儒亞(2·80)
中國競技龍舟大賽現(xiàn)狀分析
司友志,樊洋洋,侯 杰(5·75)
基于TPB與SDM整合模型的大學生冰雪運動參與
意向研究
徐珊珊,田絲雨,馬志遙(5·80)
運動人體科學
運動調控高尿酸血癥研究述評
唐 璐,楊 麟,陳建新,等(1·84)
血流限制性訓練及其在競技體育中的應用
邱范基,李金峰,朱繹樺(1·91)
基于跳遠運動員起跳動作膝關節(jié)損傷風險的生物力學研究
李欣鑫(2·8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臨床癥狀與
體力活動水平的關聯(lián)性分析
王亞煒,李 恒,陳樂琴(2·90)
不同運動項目干預對甲卡西酮戒斷者健康水平和
神經生物學機能的影響
劉楊子純,韓雨梅,孟林盛,等(3·82)
量化自我對可穿戴設備持續(xù)使用意愿的影響研究
張 勇,王 旭,李張玉(3·90)
中學生哈佛臺階試驗后尿液代謝產物的差異及代謝
通路歸屬
紐曉丹,張 越,馬 強,等(4·81)
鞋墊對跑步運動中下肢肌電的影響研究
侯亞麗,馮 通,王向東,等(4·85)
基于多模態(tài)瑜伽動作姿態(tài)檢測的設計研究
萬 益(4·90)
遞增負荷運動對心率變異性的影響
紐曉丹,張 越,馬 強,等(5·85)
不同運動方式改善肥胖/超重青少年胰島素抵抗效果
的meta分析
黃正渠,朱 琳,劉景新(5·90)
運動干預妊娠糖尿病機制研究進展
劉云峰,喬玉成(6·82)
跑臺運動對去卵巢大鼠抑郁樣行為、海馬炎癥因子
及海馬CA1、CA3區(qū)nNOS表達的影響
王卓琳,崔建梅,周琛斐,等(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