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國
摘 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詩詞是其中閃閃發(fā)光的寶藏。作為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讓學生深入理解語文知識,更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學底蘊。本文圍繞高中語文教學進行探討,對構建古詩詞高效課堂的具體措施進行了簡單的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 古詩詞教學 高效課堂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0.039
由于古詩詞與現代文學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很多學生在學習理解的時候容易產生偏差。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入手,為學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掌握古詩詞內容。
一、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營造詩詞學習氛圍
最好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讓學生在和諧自然的氛圍下自己領略知識的奧妙,掌握詩詞相關的概念。教師在構建詩詞高效課堂的時候,應當從“高效”二字做起,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現代化的教學理念結合到一起,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誦讀結合、生活化情境等,以課本中的詩詞含義為依據,選擇最為恰當的方法助力學生的學習成長,盡可能地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感受到詩詞的魅力,激發(fā)學習詩詞的興趣。
例如,在對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進行教學時,由于詩詞的篇幅較長,也是高考中經常會考的背誦類內容,學生不僅需要理解詩詞的含義更要背誦詩詞,從而形成更為牢固的記憶,有助于學生學習詩詞。教師在開展本篇詩詞的教學時,可以用誦讀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入到學習的氛圍之中,通過領讀和鼓勵學生自由朗讀的方法,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詩詞的真正韻味,讓學生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學習古詩詞。
二、拓展詩詞教學內容,增強學生文化內涵
詩詞是中華文化長河中的寶藏,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豐富的情感內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依據本節(jié)課的詩詞主題或者主要意象進行相關詩詞的拓展,以發(fā)散性的講解來開拓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進行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的備課時,教師可以尋找與詩詞主題相關或者同屬于一個作者的詩詞作品,作為課堂最終的結尾,讓學生能夠補充相關的詩詞知識,也讓教師的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元。教師在課堂之中,要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對詩詞的講解中,并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理解,在學生已經初步掌握知識內容之后,通過對其他的詩詞內容進行拓展,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讓學生能夠擁有足夠寬廣的眼界和足夠充實的學識。
三、尊重學生學習差異,詳細講解提高認識
信心是學生學習路上的重要內驅力,也是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不能夠缺少的重要心理因素。古詩詞是古人的智慧,其中很多表達方式與我們現在的習慣不同,往往一個字就能夠體現出很多情感,需要現代文學用一個段落才能夠清楚地講明。古詩詞中的意象和意境更是帶有一定的情感色彩,給學生帶來了理解難度,很多語文基礎不牢固或者語文學習水平不足的學生,很難理解詩詞中的內涵與韻味,在日常學習和隨堂小測中取得的成績并不理想,慢慢地學生對于古詩詞已經到了“望而生畏”的地步。
例如,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的時候,要想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需要從學生的信心入手,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并能夠為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計劃和問題情境,并以詳細的講解和趣味性的闡述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思考。例如在進行《阿房宮賦》這一首詩詞的教學時,因其具有詩詞篇幅較長,用詞晦澀難懂的特點,單憑學生自己的理解很難完全掌握其中的含義。教師可以由淺至深,先從重點詞匯進行講解,再進行名句名詞的闡述掌握,最終鼓勵學生進行整首詩詞的翻譯嘗試,以逐漸遞進的難度和形式進行引導式教學,幫助學生打牢基礎,讓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跟上教師的進步,理解詩詞的內涵。
四、在古詩詞教學中運用探究性教學
古詩詞教學應以朝代的先后順序為教學主線,安排教學進度,若按照教材安排教學進度,教學節(jié)奏很容易被打亂。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進度時,可以進行靈活調整,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比如,在按照歷史朝代劃分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不同時期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探究古詩詞的藝術成就。同時,古詩詞教學可與文言文教學相結合,這樣既能相互照應,相互印證,又能加深學生的理解,推動古詩詞教學的高效開展,提高古詩詞教學效果。
例如,古詩詞的語言、意境擁有美感,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往往對其表達的意思一頭霧水,盡管教材有一定的解釋和注釋,但學生還是無法全面理解。這樣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為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教師可選擇一些與古詩詞語言、意境相同的現代詩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教師要富有一定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古詩詞原本是為配樂而創(chuàng)作的,本是唱出來的,雖然當今許多曲譜已經無從考究,但其節(jié)奏韻律仍然存在。因此,教師可利用網絡、多媒體等工具,創(chuàng)設古詩詞教學氛圍,形成意境,將學生帶入意境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節(jié)奏和韻律激發(fā)學生情感,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古詩詞,體會古詩詞抒發(fā)的情感,幫助學生高效理解古詩詞的豐富內涵。教師要結合時代潮流,找尋題材新穎的話題引領學生探究。學生普遍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利用一些新穎的話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將他們引入到學習情境中,幫助他們理解古詩詞內涵,品味古詩詞韻律。教師可結合時代潮流,找尋題材新穎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在原文中找尋答案。學生在討論交流中能夠明確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理解詩歌的豐富思想內涵,并得出以下結論:詩歌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方法,兩人雙雙化作鴛鴦,表達了對美好愛情的追求,運用了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
五、注重古詩詞細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
在古詩詞教學中,部分教師喜歡利用固化模式進行解析,會提出以下問題:作者描寫了哪些景色?抒發(fā)了何種情感?運用什么藝術手法?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具有可取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對古詩詞的深入理解。為此,教師可引導學生注重古詩詞細節(jié),對古詩詞進行準確把握,深入理解古詩詞內涵。這種由點到面的細節(jié)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準確把握古詩詞的重要信息,完成對古詩詞的全面賞析,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例如,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運用藝術手法和直白敘述是有區(qū)別的,很多古詩詞在運用了一定藝術手法后,表達的效果完全不同。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弄明白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要運用藝術手法。例如,唐代詩人李白的《蜀道難》,就采用了浪漫主義藝術表現手法,運用豐富的想象,描寫了蜀道險峻壯麗的景象。詩中多處運用“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句式,運用反復的修辭方法強調蜀道之險,還運用蠶叢和魚鳧建立蜀國、太陽神、六龍車等傳說,使描寫更加生動形象。藝術手法的運用,增添了詩的感情色彩,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印象。教師在教學中,可運用還原對比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比,體會藝術手法的表達效果。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交流,鑒賞古詩詞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內涵之美。小組合作探究結束后,各小組要對探究結果進行展示,相互分享,相互借鑒。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講解,解答學生的疑難。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要分工合作,學會自主查閱資料,尋找相關的古詩詞注釋,對大量的信息進行篩選,不僅提高了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還學會了如何篩選正確的信息。
綜上所述,古詩詞在高中語文中占據著比較重要的位置,在高考中也是必考的部分,所占分數值較為可觀,需要學生重點學習掌握。高中古詩詞的學習需要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豐厚的文化積淀,這些只靠教師在課堂上的指導和幫助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有意識地自主學習,讓學生真正理解古詩詞,讀懂古詩詞,要教會他們基本的鑒賞方法和技巧,開闊他們的知識視野,豐富他們的文化積淀。
參考文獻:
[1] 劉勝華《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古詩詞教學研究》,《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年第11期。
[2] 唐仲磊《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策略》,《廣西教育》2020年第42期。
[3] 史云《大數據背景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優(yōu)化》,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2020年。
[4] 戎曉芳《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高中古詩詞教學探索》,《河北教育(綜合版)》202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