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qū)建設小學 邱林櫻
當前社會各種信息化技術手段已經(jīng)廣泛融入教育領域中,“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普及、省“教師網(wǎng)絡空間”的運用、三元區(qū)“網(wǎng)教通”平臺的建設,方便了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跋N职装濉薄傍櫤习装濉痹桨l(fā)地輔助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在此大背景下,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積極迎合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將教育信息化引入到語文學科教學實踐之中,使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活動綻放出高效、優(yōu)質之花。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喜歡新鮮有趣、直觀生動的事物,而教育信息化本身就蘊含有這些天然的優(yōu)勢,能帶給學生強烈感官沖擊與體驗,幻燈片、微課、慕課、交互式白板等在教學中的運用,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能更好地調(diào)動起其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梢哉f,教育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這也是其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依據(jù)。
教育信息化手段可以形象、靈活地將語文學科中人文性的知識與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便于學生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從這一層意義展開來講,小學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也決定了其與教育信息化相融合的可行性。
“云教學”成為教師和學生的新選擇,而這離不開教育信息化的支持?!鞍嗉壭」芗摇薄搬斸敗薄膀v訊課堂”“空中課堂”等信息化產(chǎn)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使用“班級小管家”,能夠及時地布置作業(yè),每個學生接收到作業(yè)后,可將作業(yè)以視頻、語音、圖片等方式上傳。系統(tǒng)還會自動提醒沒有提交作業(yè)的學生及時提交作業(yè),教師在終端可以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并進行相應的評價。教師還可以依據(jù)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做數(shù)據(jù)分析,對學生知識掌握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重點講解,并推送優(yōu)秀作業(yè)到班級與全班同學共享。通過線上教學增加了師生的互動交流,同時指導學生開展居家自主學習,為“停課不停學”線下教學做好保障工作。
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維特點,若是教師始終采取單一的講解式教學方式,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且難以理解教師所講解的知識與內(nèi)容。如此,其實際學習的效果與質量也勢必不理想。但是恰當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卻能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極富趣味性、生動性與形象性。
在教學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白鷺》這一課文時,很多學生由于之前并未接觸過這一珍稀動物,學習與探索的興趣不高。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在制作課件時,將白鷺的圖片不規(guī)則地裁剪為9 份,利用“希沃白板”平移、旋轉的功能,通過讓學生拼圖,猜猜這是什么動物?激發(fā)學生興趣。接著利用微課,為學生們展示了一幕幕白鷺的生活動態(tài):在稻田里尋找食物的白鷺、在空中悠然自得飛翔的白鷺、黃昏時在樹干上休憩的白鷺……在欣賞著一幅幅由白鷺構成的美好畫面中,學生的注意力格外集中,也正是因此,他們對于“白鷺”這一動物有了新的認識與了解。以此為基礎,教師只需順勢點明本節(jié)語文課要學習的文本主題為“白鷺”,學生便很容易將觀看圖片時的興趣轉移到對《白鷺》這一文本的探索上來,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學習基礎,學生自然會積極且主動地學習,而這顯然將有助于本堂語文課獲得高質量的教學效率及效果。
小學語文學科雖是語文學科的基礎,其內(nèi)容相對較為淺顯、簡單,但是由于所學習的主體是認知能力尚未發(fā)展成熟的小學階段學生,因此,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矛盾與沖突,即小學生對部分語文知識點理解起來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認為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便可以借助教育信息化呈現(xiàn)方式直觀生動、形象立體的特點將具體的語文知識點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以此幫助學生輕松突破理解與認知上的難點。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這一課,其教學重點與難點在于讓學生從“開國大典”的盛況中感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人民當家作主的喜悅感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未曾經(jīng)歷過這樣的場面,因此面對這一與歷史事件時,很難形成深刻的認知與理解。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借助微課,通過“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中的班級圈在課前為學生展示了此篇文本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意識到這一慶典的舉行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此外,筆者還特意多方查詢?yōu)閷W生搜集到了當時開國大典的真實視頻及其圖片資料,認真觀看的過程中,學生聽到了排山倒海的掌聲,這讓他們對“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fā)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出現(xiàn)在主席臺上,跟群眾見面了。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這一描寫有了直觀的認知。如此,在教育信息化技術手段的輔助下,學生對《開國大典》這一課文所描述的細節(jié)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教育信息化手段的恰當運用既節(jié)省了寶貴的教學時間與精力,也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深刻的認知,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
閱讀對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我區(qū)每學期都有布置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且將課外閱讀納入到期末的質量檢測當中,那么在平時的教學中如何檢測學生的閱讀情況呢?此時,教育信息化產(chǎn)物“三明市閱讀測試平臺”“人人通空間”中的“一起悅讀”活動,就能有效地幫助教師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
總之,在教育信息化廣泛推廣與應用的當下,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且必須立足自身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育信息化手段,以此依托教育信息化切實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學生也能由此獲得良好語文素養(yǎng),他們的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進步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