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丹
(重慶師范大學,重慶 401331)
過去,新聞寫作教學由于占據課本的篇幅較小,在初中語文六冊課本里只占據一個單元,并且在考試中不常出現,所以新聞寫作教學一直處于被忽視的狀態(tài)。長期以來的不受重視導致新聞寫作教學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師普遍缺乏新聞素養(yǎng),學生對新聞文體的掌握不夠,新聞寫作教學存在格式化、套路化傾向等?;谶@些問題,本文從初中部編版語文教材出發(fā),提出相應解決辦法,以期給工作在一線的教師提供幫助。
現在使用的部編版本語文教材中,一共有四篇文章入選初中語文(必修)新聞題材,分別是兩篇消息,一篇新聞特寫,一篇新聞通訊。第一篇《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和第二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都是短新聞,屬于新聞類別中消息一類。相對比本單元的新聞特寫和通訊,篇幅較短。第三篇《“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是記者夏浩然、樊云芳的作品。第四篇《一著驚海天》是新選入的一篇新聞通訊,篇幅較長。
表1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必修)新聞題材選文列表
消息是迅速、簡要地報道新近發(fā)生的事件的一種特別常見的新聞體裁,也是初中學生在語文課堂必須掌握的體裁。在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材活動探究板塊,也對怎樣寫消息進行了單獨的介紹。因此本文從最重要的消息部分入手,按照消息基本的五個部分: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劃分,從標題開始,再逐步探討。
在目前的中考中,新聞消息寫作考查頻率較高。而在新聞報道中最先映入讀者眼簾的是標題,標題吸引人,讀者才會有興趣往下看。因此寫作消息,首先就是要選擇一個恰當的標題。那么如何寫好標題呢?本文以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內容上,作為一名學生必須明確的是,新聞的標題要直接反映出新聞的主要內容,交代出最新的新聞事實,避免一些新聞性錯誤和通識性錯誤,并且做到簡明扼要。“簡明扼要”通常意味著要控制標題字數,單行標題一般不超過25個字,復合標題一般不超過45個字。這就需要講究“煉”字,煉字一般是詩歌寫作中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古往今來的名篇名詩不僅謀篇布局講究藝術,在個別字上也經得起一代又一代人的推敲。一個字用得好,整首詩的意境提升好幾個高度。如此,新聞標題的寫作也可反復“煉字”。不過新聞中的煉字與詩歌中的煉字是有區(qū)別的,詩歌煉字要求更高,難度更大。新聞標題“煉字”實為煉題,煉題就是凝練標題。新聞中的標題一般是對整篇文章的精要概括,切忌做“標題黨”。當今社會,新媒體成為主流,為搶占流量,各種新聞標題令人瞠目結舌,完全背離了新聞的真實意義。因此,在這一點上,教師也要起到引領作用,讓學生明白,新聞標題是新聞內容的真實呈現,而不是夸張或者扭曲。
新聞標題除了在內容上緊扣煉字與真實外,還應該注重語言的形式美。前文提到要控制標題的字數,單行標題不超過25個字,復合標題不超過45個字。那么,語言的形式美就是將選入標題的文字進行有機排列組合。比如在新聞標題上借鑒語文中使用的對偶。比如《嫦娥登月圓滿成功,中國制造不負眾望》《中國航天領跑全球,中國高鐵走向世界》《打造“東方衛(wèi)城”,詮釋“上帝折鞭”》等,這樣的標題其實是使用了對偶的手法,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高度概括,易于記憶,給人一種很強的可視性,引發(fā)讀者接讀下去的欲望。
最后,新聞標題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強調帶有情感類的標題的寫作。這類標題與基礎型的標題對比,更能夠匯聚讀者的關注。比如,新冠疫情期間,像《八旬老人請戰(zhàn)!“小湯山”經驗直達“火神山”》《馳援武漢!除夕夜,他們告別家人出發(fā)》《他們的選擇,點燃我們的信心!》等這樣一系列的報道,展示了抗擊疫情以來的感人瞬間、經典畫面,通過標題我們也感受到了抗擊疫情的艱難與感動。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新聞標題的寫作時,可以從內容的真實、審美形式、情感渲染等方面著手,讓學生全方位地了解標題的作用與價值,用靈活的方式寫出最合適的新聞標題。
緊接新聞標題來看新聞的導語,新聞導語是用最精簡的文字說明最核心的新聞事實。范長江曾經這樣說過:“新聞寫作中對導語的要求很高,導語要寫得有魅力,令老百姓看了非讀不可。”但是以這樣的要求來教導初中生,是有點嚴苛的。站在初中語文這個階段,籠統(tǒng)地讓學生們學習導語的寫作,有一定困難。因此,本文認為,初中語文教師在講授該課程時,可以根據導語的信息功能、引導閱讀功能、語篇功能向學生分類講解導語的寫作方法。
導語的信息傳遞功能教師可以結合語文教學中的要素歸納法進行指導,聯系中心事件的概括,呈現所報道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實和亮點,讓讀者把對新聞的關注點都集中到一起。引導閱讀這個功能比較容易被老師忽視,如果老師不加以指導,學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閱讀到類似的稿件都不會發(fā)現。新聞的導語還有一個特別功能——語篇功能。但是,這個功能學生一般不能理解,并且可能單解釋“語篇”教師就需要花很多時間。因此,這里不提倡讓學生從“語篇”二字入手學習導語,而是讓學生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逐步感悟。新聞消息的導語就像是一個精彩作品的開頭,承接在標題之后,生動、形象的描述自然令人不能釋手,不過前提仍然是真實。從導語的不同功能出發(fā),讓學生了解導語寫作,并能夠很快地理解到導語的精髓,是教師進行新聞導語教學的一條途徑。
前文講了標題和導語,接下來就對新聞的正文部分進行總體論述。主體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導語,具體詳盡地敘述新聞事實。但作為新聞的正文部分,必須要說明的是,在這一板塊,其實寫作方法并不固定。只是站在語文教學的角度,一線教師在教授新聞消息正文的寫作時,可以圍繞“真實”二字,結合教學重點與文學寫作手法。這一點與前文講標題與導語要借鑒語文寫作手法不謀而合。不難發(fā)現,語文中使用的寫作手法運用到新聞中是非常合適且值得肯定的。在我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渲染與烘托是語文課堂中常用的寫作手法,通過對環(huán)境的渲染以及氣氛的烘托,營造屬于新聞的立體感,更好地凸顯新聞事件的背景。另外,設置懸念也可以合理運用。小說里面,通過矛盾沖突來設置懸念,勾起受眾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設下懸念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特別常見。
因此,在新聞寫作中,借鑒運用文學手法,可以對文學與新聞之間的融合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凸顯新聞的文學價值。雖然這里筆者把結合文學手法的寫作放在了新聞消息正文寫作的板塊,但要強調的是,結合文學手法寫新聞并不只適用于新聞中的消息正文部分,標題、導語都可試用。另外,新聞中特寫、通訊等文體也一并適用。
在部編本教材中,是這樣解釋新聞特寫的:“采用類似于特寫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寫作為主要表現手段,截取新聞事件中最具有價值、最生動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從而鮮明再現典型人物、事件、場景的一種新聞體裁?!苯滩闹?,選取了《“飛天”凌空》為新聞特寫例文,不過該文只作為自選任務出現。并且在課本上寫作任務中有這樣一個要求,“撰寫新聞特寫、通訊等,每位同學從中任選一項完成”。因此,在初中階段,與新聞消息相比,對特寫的寫作要求相對較低。這也提醒教師在講解新聞特寫類體裁的寫作時,教學目標的設置要更加貼近初中生實際,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了解新聞特寫體裁、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不過在這里,簡化并不意味著減少或者忽略,新聞特寫的教學依然值得重視。
新聞特寫的教學老師可以緊扣特寫自身的特點入手,“特寫”要求抓住細節(jié),因此可以啟發(fā)學生將目光鎖定在某一點、某一面上,并進行適當的放大,逐層剖析。如此,在新聞特寫的寫作教學中,我們語文課堂上經常提到的描寫手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在特寫中能夠很好地運用白描、細描、正面?zhèn)让娴让鑼懯址▉碛洈⑹录蚩坍嬋宋?,那么給讀者帶來的現場感自然不言而喻。因此這也提示老師在新聞特寫的教學過程中,注意舉例講述描寫手法,只有掌握更多更精準的素材,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
與新聞特寫體裁一樣,新聞通訊體裁也是作為自選任務出現的。雖然在該階段學生不用深究,但還是應該掌握通訊體裁的基本寫法。與新聞的其他體裁對比,通訊比消息更為詳盡,更加深入,更能反映事件的全貌。新聞通訊一般分為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工作通訊和風貌通訊,由于本文是立足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教材中對工作通訊以及風貌通訊沒有提及,因此筆者主要對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進行分析。
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材中要求,人物通訊的寫作要圍繞新聞事件中的人物,報道其言行、事跡,展現人物的精神。所以,可以這樣理解,人物通訊最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更準確地把握人物的特質。在教學時,基于對學生身份角色的認知,可以先讓同學們對身邊的人進行觀察,選取的人物在身邊,可以了解得更加透徹,在寫作的時候能夠選取切入的角度會更多,語言的運用也會更加流暢。當然,也可以是你生活中不太能經常接觸到的人物,但前提是你能采訪到,這樣才能深入挖掘人物,不至于寫作時浮于表面。不管是你了解還是不太了解的人物,切記,人物選擇一定是要有特點的。另外,在布置任務時,應當提醒學生要注意這樣一些信息的確認,比如,開始寫作前要確認人物的身份,核實其基本情況。在確定得到的信息是真實的之后,再將眼睛聚焦在人物的特質上,接著再選取一個恰當的角度進行寫作。需要強調的是,通訊中不管是人物精神面貌還是性格特征的展現,都是建立在真實事件的基礎上。只有傳播真實,新聞的價值才會得到體現。
事件通訊,在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中是這樣要求的:應相對完整地記述新聞事件,并展示其發(fā)展過程與社會意義。這句話給了教師兩點啟示:第一是要完整地記述新聞事件,這意味著時間節(jié)點不能丟;第二是要挖掘事件背后的社會意義并能讓學生理解。以教材為例,例文《一著驚海天》就是一篇典型的事件通訊。全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著艦的環(huán)境及著艦前的準備情況,講述此次著艦的意義和困難;第二部分詳細報道著艦過程;第三部分畫面描寫,展現著艦成功后人們歡呼雀躍的場景。通過對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到,事件通訊一般向讀者展示的是新聞事件來龍去脈,事件一般按照時間線呈現,整個過程比較完整。在學生理解到完整的記錄新聞事件后,接下來就是深挖背后的意義。仍然以課文為例,這則通訊被評為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新聞獎一等獎,不只是因為它完整和生動地記錄了整個事件,也因為這篇文章展示了我國在富國強兵道路上取得的進步,彰顯了中華民族“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才是一篇優(yōu)秀事件通訊該有的模樣。另外,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新聞,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以把消息和通訊拿出來做一個對比。從題材、內容、結構形式、表達方式、語言、時效等方面分析相同點和不同點,加深學生的印象。
總體而言,雖然初中新聞寫作教學的重點放在新聞消息這個板塊,但也不應把新聞特寫和通訊擱置一邊。只是教師在進行新聞單元教學時要分清主次,平衡好教學要求。
當今時代,每日信息紛繁復雜,如何在這樣龐大的信息面前辨別真?zhèn)?、感知社會是當今學生的一個重要課題。所以,學生理解新聞、掌握新聞寫作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基于現在的新聞寫作教學狀況,對初中語文的寫作教學提出一點建議,以期喚起部分一線教師的重視,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新聞素養(yǎng)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