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討論是基于化學核心素養(yǎng)下突出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手段,是一種常用的、有效的師生雙邊活動。它是新課程背景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三個要素的重要體現(xiàn)[1],是師生在課堂上圍繞某個問題或現(xiàn)象進行交流、啟發(fā)和探討,以形成認識或達成教學目標,這種交流是多向的,傳遞信息也是“立體式”的。課堂討論一般由教師或學生拋出問題,然后大家分組進行討論,可一人回答,可小組作答,也可大家共同探討,是一種比較流行的教學方法,其主要核心是指在教師的精心準備和指導下,為實現(xiàn)一定的教學目標,通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啟發(fā)學生就特定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之一的羅杰斯(rogers)說:“教師的基本任務是允許學生學習,滿足他們自己的好奇心?!盵2]《初中化學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出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利用學生的自主學習來促使學生對知識、技能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理解與掌握。課堂討論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訓練學生的思維,更有利于張揚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凸顯學生的個性,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促進教學相長。教師能否根據(jù)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并選擇適當?shù)臅r機,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是促成課堂效果生成的關鍵之一。下面,筆者就化學課堂討論類型以及討論契機的適時把握,歸納出以下幾種常見類型并分別進行探討。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生活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源自生活,源自純感性的觀察,有些是正確的,有些是不科學的,有些甚至是錯誤的,錯誤的“生活經(jīng)驗”會造成學生對化學概念和規(guī)律的迷惑或懷疑,當生活經(jīng)驗與化學概念發(fā)生沖突時,就會大大降低教學效果。有效的辦法就是適時組織討論,打消他們的疑慮。如不少學生有這樣的生活經(jīng)驗:燒水冒的“白汽”、白色的浪花、敲碎的冰和玻璃是白色的,所以他們認為水汽、水、冰、玻璃都是白色的。在關于水的物理性質顏色描述的教學中可以設計以下問題讓學生討論:
1.你能舉一些白色物體的例子嗎?
2.空氣中是否存在水蒸氣?
3.水蒸氣遇到冷空氣會怎樣?
通過討論,學生弄清了“白汽”的實質是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凝結成的小水珠,在光的照射下呈現(xiàn)出白色。它的形成屬于液化現(xiàn)象,而水蒸氣時時存在,無處不有,但我們是看不到的。這樣,學生對解答有關“白汽”的“白色”問題就不會再錯了。再如,水、冰、玻璃是什么顏色,不少學生都有水、冰、玻璃是“白色”的錯誤經(jīng)驗,也可以設置問題采取討論。
課堂討論注重學生的參與和觀點的表達,使學生能夠主動進行知識的獲取以及對錯誤現(xiàn)象和認識的矯正,同時能培養(yǎng)學生的組內合作能力,對學生團隊意識的養(yǎng)成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課堂討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既有利于化學教學效果的提升,也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隨著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增多,知識的正負遷移也會同時存在,化學教材中有很多相似但又不相同的概念,相似的概念往往對學生會產(chǎn)生相互干擾,影響理解和應用,這時教師可通過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將概念辨析清楚。
例如,為了避免化合物與混合物的概念以及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等概念的混淆,可設計這樣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
類似的還有如氧化劑與還原劑、分解反應與化合反應、元素與原子、燃燒與緩慢氧化等都可以通過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弄清楚它們的本質區(qū)別和聯(lián)系。初中階段,雖然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只占總化學知識的一小部分,但它是在為學生以后學習化學知識打基礎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學生是否具有獨立的化學學習能力、是否正確樹立對待化學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將對學生化學學科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產(chǎn)生重要影響。
化學教材中概念教學占有相當比例,而且有些概念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教學難度也很大。多數(shù)情況下,教師采用讓學生死記硬背的形式來“完成”概念教學。這樣的教學,課堂氛圍、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對于難以建立的概念,通過設置學生有一定感性認識的問題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討論,不僅能順利完成概念教學,而且效果相當好。
例如,復分解反應是初中化學重要的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一,同時也是酸、堿、鹽相互反應的核心內容,在教材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學生對“一變多”的分解反應的概念很容易接受,但對復分解反應概念卻很難建立。教師可以在實驗的基礎上開展課堂討論:教師先演示氯化鈣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反應,要求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xiàn)象并書寫兩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什么是復分解反應呢?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開展課堂討論教學:
1.反應物和生成物在分類上是單質還是化合物?(化合物、酸堿鹽)
2.各生成物的組成與相應反應物有什么聯(lián)系?(交換成分)
3.各元素化合價有沒有改變?(化合價不變)
4.生成物在溶解性或狀態(tài)方面有什么特點?(沉淀、氣體和水之一)
5.反應的微觀實質是什么?(向離子濃度減小方向發(fā)生)
通過對上述五個問題的課堂討論,學生就建立了復分解反應的概念,并能正確書寫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同時也能理解復分解反應同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課堂討論大致包括:提供材料、設計問題、啟發(fā)思路、得出結論。具體到教學過程中,課堂討論是要求教師圍繞化學教學中某一中心問題或疑難問題讓學生進行積極思考,思考后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對問題的理解,是學生進行直接交流和相互學習的一種方法[2]。
化學教學中涉及很多學生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如鋼鐵生銹是學生最熟悉的化學現(xiàn)象,在學習了鋼鐵生銹與外部環(huán)境中的水、空氣等有關的結論以后,讓學生思考“如何防止自行車生銹”時,教師可設計如下討論題:
1.自行車生銹有哪些壞處?
2.自行車在雨天用容易生銹還是在晴天用容易生銹?
3.自行車鋼架外層漆上一層漆的目的是什么?
4.自行車剛買來鏈條上抹有油、雨后自行車用干毛巾擦拭干凈,為什么要這樣做?
討論后讓學生提煉歸納出防止自行車等鋼鐵制品生銹的方法。掌握這些方法后再通過舉一反三,讓學生將此知識運用于生產(chǎn)生活,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進一步體會化學源自生活,化學服務生活的理念。將課堂討論運用到化學教學過程中符合《初中化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既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學的生成。
化學教材中涉及很多原理和規(guī)律,對這些原理和規(guī)律的教學課本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得出的,這些實驗設計是比較簡單的,但學生由感性認知短時間上升到理性提煉,對學生的思維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和跳躍性。
例如:質量守恒定律是化學中一條重要的規(guī)律之一,實驗之前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要求做完實驗后讓學生討論回答:
1.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混合后發(fā)生的變化是什么變化?
2.混合前后裝置中哪些物質發(fā)生變化,哪些沒有變化?
3.混合前后天平指針有沒有發(fā)生偏轉?
4.鹽酸和碳酸鈉溶液混合前后(錐形瓶支管接一個氣球)天平發(fā)生偏轉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之后,再通過師生共同分析結果,這樣便十分順利地得出質量守恒定律,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并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和現(xiàn)象。在新課程背景下,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教師做實驗學生看實驗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課堂討論是一種既發(fā)揮教師教學指導作用,又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教學方法。
葉瀾教授指出:“課堂就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3]課堂討論的類型和實施的契機還有很多,并非僅局限于上述幾種。在課堂教學中,若教師講得多,學生講得少、學生活動的時間短,課堂學習氣氛就會沉悶,教學效果差。在“以學為中心”的初中化學課堂上,有效開展課堂討論既能突出學生為主體,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信息反饋量,能將每一個學生個人潛在的競爭意識、求勝心理都充分地調動起來,為每個學生都提供了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為學生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為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展示平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循序漸進,抓住契機,讓學生進行充分討論,以此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氛圍,促成課堂效果的生成。
英國哲學家、科學家波普爾說:“科學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問題,終于問題”。[2]一個問題,如果情境的設置新穎、問題切入的角度恰當、問題的呈現(xiàn)方式合理,就一定能引起學生的好奇,激起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中。[2]有效開展課堂討論,促進化學教學生成,關鍵在于問題的設置和教師對討論時機的把握。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1)圍繞教學內容設置的問題要新穎,能激發(fā)學生討論的興趣;(2)問題難度的設置要有梯度,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能調動學生討論的積極性;(3)問題設置盡量生活化、情趣化、時代氣息濃厚,能激發(fā)學生討論的熱情;(4)討論的問題要有意義、有價值,能討論下去,能促進教學目標達成。
總之,教師要在課堂中善于捕捉“討論”契機,促進課中“化學教學”生成。學生在討論中通過動手、動腦、動嘴三者相結合的演示,這也是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平臺。教師切忌在課堂教學中自問自答、甚至擔心浪費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而忽視討論環(huán)節(jié)?;瘜W教材中“思考、討論”有很多,是化學教材的重要特色,也體現(xiàn)了“討論”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處理好這些內容特別是對涉及重點、難點及促進智力開發(fā)的“思考、討論”更要精心安排,組織好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智慧的火花在課堂中激情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