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
最近在得到App上聽了計算機科學家、暢銷書作家吳軍的課《閱讀與寫作50講》,他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今天人類知識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很多領域的信息也非常龐雜,如何省時省力地通過閱讀構建一個知識體系?
在他看來,進入一個陌生領域,首先要從閱讀主流“正統(tǒng)”文獻或者作品開始,比如,教科書。正統(tǒng)的東西不一定正確,事實上過去認為是正統(tǒng)的觀點,今天大部分都被證明不準確。但是我們依然要從當下正統(tǒng)的觀點入手,因為它們提供了一個基準線。后來的閱讀,都是在基準線上做修改。
比如, 你想了解世界史,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就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說實話,這本書在細節(jié)上有很多錯誤,但即便如此,它依然是一本不錯的正統(tǒng)讀物,它能讓你從全球的角度來觀察學習人類的整個歷史。讀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意義也是找到基準線。
很多人獲取信息的工具是互聯(lián)網(wǎng),但從那里尋找好內(nèi)容的成本太高,特別是當一個人在入門之前,無法判斷優(yōu)劣的時候,一旦把旁門左道的內(nèi)容當作主流的來讀,品位就很難提高了。
網(wǎng)上有很多人推薦非常好的歷史通俗讀物,比如《人類簡史》《絲綢之路》等。這些書的觀點都有新意,因為常常只有不同的聲音,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很多只是一家之言,如果你沒有對人類早期的歷史,或者歐亞大陸的歷史有所了解,很容易被誤導。但如果你有了對于歷史的基準線,它們對你的幫助就很大。
小雨//薦,攝圖網(wǎng)/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