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娟 安陽職業(yè)技術學院
晉商指的是我國明清時期的山西商人,占據了十大商幫之首位。晉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后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興建土木和修筑宅邸。目前,仍然能夠在山西看到極具傳統(tǒng)特色的晉商民居大院。有關于晉商大院的研究工作開始于20 世紀80 年代,很多學者投身其中,關于民居建筑裝飾研究工作以“三雕”藝術為主。
自明代中期開始,晉商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此時,木雕技藝正處于從宮廷、廟宇建筑轉移到民居建筑的階段,積累了大量財富的晉商十分熱衷于將木雕藝術應用到修建宅院中。隨著晉商財富積累的不斷增加,直至清代時期,木雕技藝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在晉商民居中,比較常見的木雕工藝可分為硬質和軟質兩大類別,幾乎涵蓋了民居建筑裝飾的各個方面,如梁柱、瓜柱、門窗、飛檐、挑頭、雀替等。其中,晉商傳統(tǒng)民居建筑的梁托與斗拱上常用圓雕和鏤空工藝,在花紋圖案的選擇上大多為飛禽走獸、神仙形象以及戲曲人物等。大多木雕工藝都有著各自的主題,不僅雕工十分細致美觀,而且整體的構造也極具特色。整體而言,晉商傳統(tǒng)民居建筑裝飾中木雕工藝表現手法多樣化,包含了大量的裝飾性元素,不僅充分體現出了當代民間藝術的精湛水平,同時也為“三雕”藝術的蓬勃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山西地區(qū)處于黃土高原,有著得天獨厚的黃土資源優(yōu)勢,從而為磚窯的燒制提供了高品質的原材料。為此,磚雕是“三雕”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晉商傳統(tǒng)民居建筑中也起到了裝飾作用,不僅彰顯了當地的民族文化內涵,同時也突出了極具特色的鄉(xiāng)土文化。相比較來說,磚雕藝術不僅有著很強的雕塑性功能,可以根據建筑主題來烘托氛圍,而且經久耐用。
在晉商民居建筑裝飾中,磚雕藝術主要被應用在祠堂、脊雕、屏雕等位置,比較常見的雕刻工藝包括透雕、浮雕、剔凸雕等。由于磚雕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因此可以根據建筑主題和整體風格來塑造出不同的形象,如動物形象、植物形象、人物形象等。在晉商傳統(tǒng)民居中,我們經??梢钥吹蕉炷茉數纳裨捁适峦ㄟ^磚雕藝術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諸如八仙過海、桃園三結義以及和合二仙等。其中,在動物形象的選擇上,比較常見的有龍鳳呈祥、二龍戲珠、麒麟送子等,預示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植物形象的選擇則多見于象征著富貴吉祥的牡丹、象征著冰清玉潔的梅蘭竹菊以及象征著多子多孫的葡萄等。整體而言,晉商傳統(tǒng)民居建筑裝飾中的磚雕工藝技術非常精湛,并且在細節(jié)的把握上十分生動,給人營造出如同身臨其境的真實美感,讓人駐足其前,久久不愿離開。
石雕在我國傳統(tǒng)建筑領域中有著非常悠久的發(fā)展歷史,是中華文明的藝術瑰寶。由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與建筑發(fā)展受到了佛家、道家以及儒家觀念的影響,因此,我們經??梢栽谑窠ㄖb飾中看到以上三種元素,在整體格局的設計上對稱手法比較常見。在晉商民居建筑裝飾中,石雕展現出大氣磅礴的裝飾藝術效果。
石雕優(yōu)先選擇的材質是沙石或青石,在雕刻技法的選擇上并不統(tǒng)一,工匠會根據建筑主題和主人的需求來靈活發(fā)揮,不僅能夠突出建筑本身的端莊大氣,同時還能夠賦予裝飾藝術應有的內涵和氣質。通常情況下,晉商民居建筑裝飾中的石雕藝術主要被應用到泄水石、拴馬石、上馬石以及腳踏石上,而主要的觀賞功能則體現在石獅、石礅以及石欄板中。相信所有欣賞過石雕藝術的人都會被工匠的高超技藝所折服,將一塊冰冷的石頭作為“畫板”,賦予它們新的生命力。在晉商民居建筑裝飾中比較常見的石雕藝術形態(tài)包括人物形象、山水畫、動植物、八寶以及吉祥圖騰等,具有非常高的藝術觀賞價值。
沖點是“三雕”工藝中最為常用的一種雕刻刀法,工匠可以根據作品的創(chuàng)作主題、民居建筑的整體風格以及最終想要呈現出的效果來合理確定疏密沖點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工匠需要在其中加入一些與主題貼合且能夠彰顯出獨特品位的點綴,以此來讓材料的顏色呈現出更具美感的層次感。
凹凸比較法同樣要根據建筑的風格與設計主題來選擇背景圖案,在確定了設計基調后,工匠要從局部入手打造出凸出勢頭,在合理范圍內賦予畫面更多的立體感,進一步擴大觀賞者的想象空間。此外,此種工藝表現手法還可以進一步擴大作品本身的藝術視野,給人營造出一種一眼望不到邊的視覺錯位感,繼而被廣泛應用到了“三雕”藝術作品的背景呈現中。
此種表現手法所指的是,工匠需要將作品的內容進行分層、分面、分角度處理,根據作品主題減少或保留部分內容,以此來賦予畫面更加強烈的立體感,將人們帶入真實的自然情境之中。
此種表現手法被廣泛應用到了比較復雜的“三雕”藝術作品中,工匠會對錯綜復雜的畫面進行處理,使其呈現出更加清晰、明了的畫面層次。遠近透視法的應用能夠使畫面中的圖案顯露適當、隱蔽自然,以三維呈現方式將觀賞者帶入其中。
鑒于一些民居裝飾的特殊需要,工匠會利用粗細加線法來合理安排畫面布局,在原本靜止的畫面中加入一些粗細相間的線條,線條之間產生了小中見大、粗中有細的視覺錯位感,進而賦予靜止畫面動感元素,生動活潑,栩栩如生。
首先,比較常見的“三雕”藝術是以動植物為表現內容,不僅能夠與建筑主題合二為一,同時還能夠打造出更加完美的具象和意象情境。“三雕”藝術最為吸引人的地方是雅俗共賞,可以幫助建筑主人抒發(fā)個人情感,表達個人對于福祿壽喜的美好愿景。在建筑裝飾中,動植物形象不僅造型栩栩如生,而且有著不同的吉祥寓意。這些不同形象的動植物為傳統(tǒng)民居增添了一抹生動美好的色彩,同時也彰顯出了晉商大院主人的質感生活。
其次,“三雕”藝術的內容選擇還凸顯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道德表現。由于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極大影響,因此十分重視多子多福。例如,在很多晉商傳統(tǒng)民居建筑裝飾中,我們都能夠看到松鼠葡萄、麒麟送子以及黃鸝石榴等畫面,這是人們多子多孫、家族人丁興旺的愿景寄托。另外,在傳統(tǒng)社會中,“學而優(yōu)則仕”同樣也是“三雕”藝術常見的藝術題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常家莊園石蕓軒書院法帖。
最后,由于晉商的財力雄厚,所以在“三雕”藝術內容的選擇上也彰顯出了建筑本身的富貴氣息。例如,當我們走進王家大院時,直接映入眼簾的是兩座非常高大的影壁,設置影壁的主要目的是趨吉避兇,根據宅院的建筑主題來打造出風水格局。與此同時,影壁中細致、繁密、纖巧的雕刻內容又突出了建筑主人的個人風格,給人帶來一種錯落有致的感受。又如,位于常家莊園內的“雍和堂仿俄磚雕門”,晉商主人在當時的傳統(tǒng)環(huán)境中大膽引用了西方元素,繼而打造出了別具一格的建筑裝飾風格。
綜上所述,晉商民居建筑的傳統(tǒng)裝飾是我國十分重要的藝術瑰寶,展現出了別具一格且無法代替的審美情趣?!叭瘛彼囆g呈現出了我國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軌跡,并逐漸成為我國北方古建筑的一大藝術特色。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三雕”文化的藝術研究工作中,以此來促進我國民間文化的蓬勃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