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珺,侯 靜,李 杰
隨著臨床對單采血小板的需求不斷增加,血小板的采集量也逐年增多。 機采血小板作為目前成分獻血的主要方法,具有純度高、輸血不良反應少的特點,但是由于采集時間比較長、在體外循環(huán)時全血處理量比較多,會出現(xiàn)因獻血反應或者其他因素導致采集失敗的現(xiàn)象[1]。 為預防機采血小板采集失敗,該研究將筆者所在中心2019 年4 月—2020 年4月達到機采血小板標準的獻血者4100 例作為研究對象,對42 例采集失敗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預防、處理對策,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筆者所在中心4100 例達到機采血小板標準的獻血者。 年齡19~54 歲(包括符合健康檢查要求的多次獻血者主動要求再次獻血的,年齡可延長至60 周歲);女性體重≥45 kg,男性體重≥50 kg;采集前7 d 未服用任何抗血小板功能的藥物[2];與上次捐獻機采血小板間隔時間≥2 周,或者與上次獻全血間隔時間≥3 個月, 開始獻血前外周血小板計數(shù)150×109/L~450×109/L,全部獻血者均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
1.2 方法(1)檢測設備及試劑。Sysmex KX-21 全自動血細胞計數(shù)儀測試獻血者血常規(guī)各項指標,獻血者ALT 指數(shù)采用Mindray BA-88A 生化分析儀和浙江維益生物有限公司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試劑盒(連續(xù)測定法),血型由該中心檢驗科檢測。 (2)機采儀器與耗材及血液保養(yǎng)液與鹽水。 德國費森公司生產的Amicus 血細胞分離機,泰爾茂公司的Trima血細胞分離機以及相應配套耗材,山東威高生產的血液保養(yǎng)液和氯化鈉注射液。(3)采集方法。嚴格按照Amicus 及Trima 血細胞分離機機采血小板的操作規(guī)程。 每次采集前,輸入獻血者的性別、身高、體重以及PLT、HCT 等數(shù)據(jù),并設定相應程序。ACD 抗凝劑比例10∶1~11∶1。進血速度和返血速度一般設定為50~100 ml/min。
1.3 采集失敗判定標準(1)獻血反應。 獻血過程中或獻血后一定時間內出現(xiàn)的臉色蒼白、 目眩、惡心嘔吐、頭昏、冷汗、四肢無力等不適癥狀[4]。 (2)乳糜血。 采集過程中,通過目測,判定采出血漿為中、重度乳糜。 (3)采血部位出現(xiàn)血腫。 在獻血過程中,因各種因素導致針頭刺穿血管或滑出血管,從而導致皮下血性腫塊。 (4)因其他原因無法完成采集或者導致血小板最終成品檢測不合格等。
機采血小板采集失敗的42 例獻血者中,20 例(48%)為獻血反應終止采集;13 例(31%)為采血部位出現(xiàn)血腫所致;4 例(10%)因血漿中為中度乳糜導致采集失??;5 例(11%)為其他影響因素-耗材不合格或者機器故障。
機采血小板是臨床上使用較多的血液成分,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高和臨床需要的增加,對機采血小板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3]。 血小板不僅具有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還有維持毛細血管壁光滑的作用[4]。
該研究結果表明,因獻血反應而終止采集約為48%,獻血反應是導致采集失敗的主要因素。獻血者在獻血過程或獻血后因心理緊張、 枸櫞酸鹽反應、空腹、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等都可以出現(xiàn)獻血反應[4]。初次獻血者出現(xiàn)獻血反應的概率相對更高。 因此,工作人員在招募獻血者時,需要詢問近期睡眠質量如何,并叮囑獻血前一晚一定休息充足。 若獻血者近期休息質量不佳,應告知獻血者延期采集;上機采集之前, 獻血者服用10%葡萄糖酸鈣20~40 ml,可較大程度上避免獻血者出現(xiàn)枸櫞酸鹽反應;工作人員在體檢環(huán)節(jié)以及采集之前務必詢問獻血者是否空腹,再次詢問疲勞狀態(tài)。 若進食一段時間,采集前需要給獻血者提供面包等食物;對于初次獻血者, 可將進血速度和返血速度降低, 維持在70~80 ml/min,采集過程中應該多與獻血者溝通,反復、詳細告知獻血流程和注意事項,減輕初次獻血人員的緊張感,并增加觀察頻次,及時處理獻血者的疑問和不適感,從而降低出現(xiàn)獻血反應的風險;采集部位血腫是影響血小板采集成功的第二類因素,獻血者靜脈條件比較差,一次穿刺失??;或者因靜脈條件差,導致出血速度比較緩慢;獻血過程中獻血者因反復松握拳頭或調整姿勢而使針頭滑動刺穿血管,導致血管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血腫,從而采集失敗。 因而,工作人員選擇獻血者粗大、充盈的靜脈進行穿刺,必要時可以增加加壓帶壓力;上機采集之前,可讓獻血者多飲水;采集過程中,工作人員要時刻巡視,觀察獻血者狀態(tài),防止針頭滑動穿破血管。
乳糜血是導致采集失敗的第三類因素,獻血者獻血前進食含油脂或蛋白質較高的食物,血液中乳糜微粒增加, 導致無法采集或血小板制品不合格。因此,在進行招募工作時,工作人員告知獻血者不要進食肉類、蛋類、奶類、豆類食物以及其他高油脂食物,務必清淡飲食,若進食少量以上提及的食物,請獻血者外出運動、飲茶、飲水,加強代謝;工作人員在體檢環(huán)節(jié)需要詢問獻血者飲食情況,且對離心出的血清進行肉眼識別, 如果獻血者出現(xiàn)乳糜血,告知獻血者延期獻血。
其他導致血小板采集失敗的因素還有耗材問題(11%)。采集耗材質量不合格如采集管道扭曲,機械出現(xiàn)故障等情況; 或出現(xiàn)少數(shù)安裝錯誤的情況。因此,采集護士在采集前需要對耗材和機器進行嚴格檢查。
綜上,機采血小板采集失敗的影響因素通常為獻血者的自身因素和工作人員不合理操作所導致[4],因此,在采集前要加強對獻血者的征詢以及相關檢測,同時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嚴格培訓,同時積極與機器、耗材供應商聯(lián)系,避免獻血過程中因耗材問題導致采集血小板失敗,從而提高機采血小板采集成功率,進而提高血小板捐獻量,減少獻血人員的流失。 通過以上預防措施,該次研究中的總失敗案例較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的總失敗案例占比降低了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