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校歷史學科課程思政改革與創(chuàng)新
      ——以“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政建設為例

      2021-01-13 21:28:04吳曉莉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1年1期
      關鍵詞:中國近代史近代史思政

      吳曉莉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佳木斯154007)

      高校課程思政概念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對于高教發(fā)展的講話而漸次豐富起來。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指示“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2018年9月,他再次強調“立德樹人,這是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必須始終牢牢抓住的靈魂”。這就要求高校教師不僅承擔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重任,更要發(fā)揮育人的功能,發(fā)揮高校人文學科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高校教師要從社會主義事業(yè)興旺發(fā)達與民族振興的高度認識到自身課程思政建設的緊迫性,充分利用教學內(nèi)容中包含的顯性與隱形思政元素,發(fā)揮自身學科優(yōu)勢,鑄就“三全育人”的育人格局。

      一、“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政建設的緊迫性

      高校人文學科中的歷史學作為一門古老學科,如何在新時期煥發(fā)生機,是當前所有大學歷史系面臨的挑戰(zhàn)。我們認為,無論從大學的價值還是從社會的需求來看,綜合性應用型大學的歷史學科必須存在和發(fā)展,歷史學的本科教育也不可放棄或削弱。

      習近平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他對近代史感到最為痛心,對近代史的思考也十分深刻。2014年5月,習近平來到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北京大學,在師生座談會上回溯中國近代史。他痛心地說:“尤其是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華民族更是陷入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狀況。這段歷史悲劇決不能重演!”[1]此后,總書記于2018年在山東考察時,他強調:“我國古代史、近代史、現(xiàn)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豐富歷史畫卷?!?/p>

      高校歷史教育不能僅僅追求認知目標,更要從社會意義層面入手,體現(xiàn)情感的、道德的、意志的目標。

      “中國近代史”教學的認知目標,要求學生了解1840~1911年中國的基本國情,掌握中國近代社會發(fā)展歷程中“近代化”和“獨立民主”兩大主題。這不僅要求學生通過聽課、閱讀教材、參考書及有關原始資料,能較牢固地掌握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知識,掌握馬列主義經(jīng)典作家對中國近代史的基本論述,而且能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學習和研究中國近代史。通過到實習基地去進行參觀實習和社會調查,以增強學生的感性知識、實踐經(jīng)驗和基本技能。

      社會意義層面上,歷史學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愛國主義與革命傳統(tǒng)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和為建設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祖國而艱苦奮斗的精神。在課程的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努力實現(xiàn)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

      歷史學科中,“中國近代史”課程授課突出近代化歷程演進。近代中國各階層為近代化與反外侵略努力的過程,強調農(nóng)民革命與資產(chǎn)階級改良或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不能完全改變半殖半封的社會狀態(tài)。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在總結歷史經(jīng)驗教訓的基礎上,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真正開啟新時代的歷史方位。高校歷史學科借助“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政元素深入挖掘,達到鑄魂育人效果。

      二、“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政建設的自身優(yōu)勢

      與其他學科相比,歷史學科能力的養(yǎng)成較之不易。但是,歷史學習、歷史研究會隨著閱歷的增加和歷史觀念的養(yǎng)成而終身受益。高校大學時期正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穩(wěn)定的關鍵時期。發(fā)掘“中國近代史”學科優(yōu)勢,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承載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推動我國社會進步最持久且深層的力量。

      家國情懷素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情感教育的開展。在中國近現(xiàn)代110年的歷史中,多次的人民抗日戰(zhàn)爭、事變和重大斗爭震撼了全國,甚至產(chǎn)生了國際影響。在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等方面,近代社會都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巨變中,我們在對舊有封建“家天下”的時代破除中演進到近代主權觀念建立完善乃至近代國家觀念的確立,特別是抗日戰(zhàn)爭后,中國人的民族國家意識深刻烙印在中國精神中延綿至今。高校開展的情感教育教學中,中國近代史學科優(yōu)勢明顯。教師稍加語言運用引導和分析引領就能將學生代入歷史真實的情景,引發(fā)學生對歷史真實強烈的思想感情回饋,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歷史,養(yǎng)成家國情懷。

      歷史時空觀念拓展學生觀察世界的視野,提高理性分析與客觀判斷的歷史解釋能力。中國近代史教學中,引導學生以歷史的觀念看待問題,分析、判斷、解決學生所關注的問題,體現(xiàn)歷史學科教育的優(yōu)勢價值,服務于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走進近代歷史時空長廊,你才能體會譚嗣同甘于赴死的悲壯無奈,領略孫中山讓位給袁世凱時共和至上,窺見李大釗為共產(chǎn)主義的傳播與實踐的英勇無畏。人是歷史的主體,中國近代各階層為強國的探索是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政展示的主體。

      歷史價值觀養(yǎng)成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發(fā)展觀。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嘗試在全球史觀基礎上以近代化史觀整合近代史。從全視域的角度來研究近代歷史,中國近代歷史雖然迂回曲折、錯綜復雜,但就總的趨勢而言,是不斷前進的、發(fā)展的。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強侵華史,又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抗爭史,更是中國人民在近代為了民族的復興所走過的歷史軌跡。具備正確的歷史價值觀有利于學生結合所學歷史知識,樹立正確的社會發(fā)展觀念,正確理解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選擇是歷史的必然,進而形成社會主人翁的意識。

      三、“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政有效教學策略構建

      圍繞“中國近代史”中的重點問題和關鍵點,以專題形式組織教學,既突出重點,又兼顧系統(tǒng)性;關注學術前沿,針對學術討論中的熱點問題,深入開展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分析,積極探索討論式教學模式,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認識歷史事實和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意識,體現(xiàn)思政要點的落實。“中國近代史”課程逐漸形成了以下四個相互支撐的有效思政教學策略。

      (一)革新教學觀念,滲透思想引領

      梁啟超曾說:“史學者,學問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國民之明鏡也,愛國心之源泉也?!盵2]要將民族精神、民族氣節(jié)和人文意蘊嵌入“中國近代史”教學中,革新教學觀念,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容融入課堂,達到滲透思想引領作用。例如運用問題情境,“今天的我們應該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做點什么?”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促進高校大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nèi)容,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

      (二)改進教學方式,體現(xiàn)學史明理

      注重課程資源開發(fā),改進教學方式。實踐證明,高效的歷史教學與高質量、有價值的歷史課程資源密切相關。利用影視資料和東北紅色鄉(xiāng)土資源、歷史文物、歷史遺址遺跡等物質資源,培養(yǎng)學生學史明理。例如:利用視聽媒體《中國百年》等紀錄片資源,真實再現(xiàn)社會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近代中國的興起。

      借助網(wǎng)絡教學資源,開發(fā)線上平臺資源的引入,例如,智慧樹與MOOC教學資源涉獵面廣、全面、詳細,引用供學生輔助學習,對拓展教學的寬度和深度有積極作用。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授課的探究,發(fā)掘一切可用資源,打造無界課堂。將思政要點,自然融入其中,發(fā)揮全方位育人作用。

      (三)充實教學內(nèi)容,打造精準教學

      高校教學需要量體裁衣,才能打造精準教育。首先,教學準備要充分,在修訂教學大綱、制定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形成性考核布置等環(huán)節(jié),主要思政要素的理念滲透和內(nèi)容設定?!爸袊贰苯虒W大綱中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點、教學方法和載體途徑,充分體現(xiàn)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有機銜接和融合。

      授課方案中每節(jié)課的設計都應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點,體現(xiàn)課程思政目標,體現(xiàn)課程思政元素和具體的案例融入專業(yè)教學的設計。在教學方案設計中,展示設計思路與可行落實方式,在課后小結中,有針對性地總結每課落實得失,總結經(jīng)驗。結合課程內(nèi)容和特點,認真分析進行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提煉出本學期教學過程中亟須解決的問題,在具體教學中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暗诙n堂”科學設計能夠體現(xiàn)“課程思政理念”的課外活動。同時,在作業(yè)布置和輔導答疑安排上,體現(xiàn)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的鞏固。

      其次,在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時,注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結合專業(yè)和學校實際,貼近學生、社會和歷史,充分體現(xiàn)了“知行統(tǒng)一”的理念。這樣的思維方式,梳理和整合了中國近代多變、豐富、復雜的歷史,應當采用既遵循歷史發(fā)展基本脈絡和規(guī)律的專題體系,同時也考慮到對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敘述和評價。

      再次,教學內(nèi)容的講授中,突出人物活動在近代中國興起中的作用,在“中國近代史”教學中重視對歷史人物的描寫和評述,可以對和平年代成長起來的當代大學生起到警示作用,產(chǎn)生很大影響,呼吁和感召當代大學生,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愛國主義意識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鼓勵和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遠大抱負,為建設更加富強的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

      最后,開展學術訓練,鍛煉學生思維,體現(xiàn)認識能力的提高。培養(yǎng)學術史觀念,恪守學術道德。加強閱讀原始資料的訓練。讓學生了解、利用原始資料出處,并要求學生通過搜索原始資料進行課程展示,鍛煉學生找史料、讀史料和分析史料的能力,發(fā)揮史料實證功能。

      “中國近代史”課程按章節(jié)開展學術討論訓練,推介研究大家及其學術成果,向學生提供自行檢索平臺,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該領域前言綜述的整理,建議重視有爭鳴的新成果的推介。共同選取本組感興趣的學術方向,共同擬定小組學術匯報選題,合力完成小組提綱、制作講解PPT、選擇好主講學生,最終以主講課堂展示和組員課堂討論的方式呈現(xiàn)學術探討結果。教師輔助課堂DV錄制,并點評學術訓練得失,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能逐步明白,學術研究必須在充分尊重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必須隨時了解學術的進展和動向。養(yǎng)成正確的學術觀,恪守學術道德。此外,在討論提綱、小論文等訓練中強調原始資料注引規(guī)范的訓練。

      (四)創(chuàng)新考核內(nèi)容,拓展思維空間

      在期中測試、記分作業(yè)和期末考核中,倡議學生反思質疑,敢于發(fā)表獨立的論題見解,探究論題的史料鑒定。移情設置情境,整合課程資源,形成新的問題情境,形成新的問題視角,研究知識的激活、遷移與崛起,挑戰(zhàn)思維的靈活性。以上這些基本做法,積極推進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形成性考核作業(yè)中要求學習小組認真查找、收集、閱讀資料,自主探究。內(nèi)容要求選題恰當,觀點鮮明,思路清晰,富有學術爭鳴性,有一定的分析、歸納、整理、提煉能力。條理性要好,能夠清晰的表明本組的觀點。并提供國內(nèi)外參考文獻。在授課講到相應章節(jié)內(nèi)容時,完成學術討論課堂訓練,錄制訓練視頻,完成學生共同討論及教師點評。例如研討甲午戰(zhàn)爭,中國敗在何處?敗于戰(zhàn)術,敗于裝備,敗于細節(jié),還是敗于貪腐,敗于制度,敗于精神?當學生切換視角,站在海權理論的高度來重新審視這段慘痛的歷史時,所有的困惑在此都找到了更為清晰的答案。建議學生參考《再見甲午:藍色視角下的中日戰(zhàn)爭》一書的觀點,探討對中日甲午戰(zhàn)爭失敗原因的看法。此項作業(yè)學生完成效果非常好。選題有爭鳴,籌備有分工,講授有觀點,圍繞論題內(nèi)容,引入海權觀念,升華情境,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共情能力、海權意識與奮爭的人文精神,在活動中踐行了家國情懷的深度。

      綜上所述,在“中國近代史”中落實“立德樹人,專業(yè)育人”的教育原則,核心基于歷史經(jīng)驗教訓的汲取,向學生展現(xiàn)中國偉大實踐的世界歷史意義。聚焦思政課程建設和教學活動,改變了課程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目的舊有模式,充分體現(xiàn)歷史學科特色,使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育教學技能應用中,就像鹽溶于水,無形無色卻又無處不在,填補專業(yè)課程教學在育人環(huán)節(jié)上的空白,“中國近代史”課程能夠很好的切合要求。

      猜你喜歡
      中國近代史近代史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課“需求側”
      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當代陜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品讀《中國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淺析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問題
      青春歲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4:09:33
      淺論義和團運動的性質
      考試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0:56:39
      關于中國近代史中“范式”問題的理性思考
      近代史上的幾個問題(三)
      近代史上的幾個問題(二)
      双城市| 陇川县| 蛟河市| 顺平县| 南木林县| 宝应县| 上杭县| 通化市| 鹤岗市| 乌鲁木齐县| 建水县| 永康市| 阜宁县| 麦盖提县| 光泽县| 乌拉特后旗| 临夏县| 光泽县| 莱州市| 富裕县| 岗巴县| 五家渠市| 体育| 兴文县| 镇远县| 许昌县| 柏乡县| 营山县| 德惠市| 东丽区| 罗江县| 平乡县| 舟山市| 通许县| 甘孜县| 德阳市| 普宁市| 鄄城县| 岳西县| 察雅县| 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