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坤
【摘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工作之一,基于當前小學語文語言文字訓練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進行論述。主要探討通過精講多練、重視對話、強化訓練、實踐領悟等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漢語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精講多練;語言文字訓練
小學是小學生學習和掌握語言文字的重要階段。在這個學習階段的教學如何加強語言文字訓練,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課題。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能力。教學時要聽、說、讀、寫并重,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方面。學生語言文字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怎樣在課堂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呢?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精講精練
俗話說:“沒有舍,不會有得?!比绻岵坏棉饤壊槐匾姆治龆ㄈチ嗽S多的時間,怎么會有時間去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哪有時間去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口語訓練和積累詞句、運用詞句呢?在分析課文時,有的教師往往怕學生學不好,不了解課文內容,于是從詞語到句子,再到段落,反反復復地分析,學生在跟著教師過多地在文章中分析打轉的過程中,逐漸感到厭煩、乏味。課堂教學過多的分析會占用大量的學習時間,而且這樣的分析學習,難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局限了學生個性思維的發(fā)展,語言文字訓練反而得不到落實。因此,我們在分析課文時要突出重點,精講多練,大膽摒棄不必要的分析,騰出足夠的時間用于指導學生學習,落實語言文字訓練。
小語第七冊第五組課文《長城》《頤和園》《秦兵馬俑》三篇課文都是寫景物的文章,文中詞句優(yōu)美,宜多給學生時間進行朗讀,積累優(yōu)美詞句,并從朗讀中理解體會文章的主旨內容。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只要抓住重點精講就可,即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精講多練的原則。《長城》一課,宜重點指導學生朗讀和討論;《秦兵馬俑》一課則要抓住“秦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一重點語句去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頤和園》一課,宜重點指導學生按作者游覽寫作的順序,通過朗讀、討論去了解長廊、佛香閣、昆明湖等景物的不同特點。在教這一課的時候,筆者通過朗讀、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游覽順序和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等景物的不同特點這兩個重點內容,前者采用的是自讀和小組討論的方法,后者采用的是朗讀感悟的方法,并配上生動的課件和美妙的音樂,新穎而多樣,學生得到了很多訓練的機會,輕輕松松就掌握了課文內容,閱讀和理解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升,教學效果很好。
二、重視對話
教學中的提問是必要的。課堂上提問是語文教學的常見手法之一,它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促進學生對話交流。如果不注重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往往會“問與愿違”。因此,我們要切實增強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要精心設計問題的內容和提問的形式等。提問要將理解課文內容和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兩方面有機結合起來;提問的形式是口頭回答還是書面回答,是集體回答還是個別回答都要考慮清楚;提問內容要精細有效,不能亂問、濫問,流于形式地問;設計問題要能命中學生的興趣點、知識的疑難點、思維的發(fā)散點;在學生思考回答后,要及時地給予學生客觀的、鼓勵性的評價或必要的指引,這樣,學生覺得自己的回答得到了教師的重視,并且對他們的認知也有切實的幫助。
一位教師在教學《長城》一課的時候,有幾個問題問得很好。如:1.在播放完長城的圖片時,不失時機地問“剛才看了長城的圖片,你有什么感受?”2.在講到長城的建造問題時,不解地問“這么大的條石,這么多的城磚,我們現(xiàn)在可以用什么機器可以抬上去呢?”“古時候沒有這些機器,這些條石、城磚怎樣搬上去?”3.在進行保護文物教育的時候,除了叮囑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不破壞文物之外,還會問“假如我們現(xiàn)在在長城上旅游,看到有一個人在城墻上亂涂亂畫,你會對他說什么?”
這樣的問題能夠促進學生思考、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都及時地給予了客觀的、鼓勵性的評價或指引,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三、強化訓練
訓練是進一步加深理解、鞏固知識的有效手段,也是檢查學生學習成效的一種方法。訓練有口頭訓練和書面訓練之分,也有課上訓練與課外訓練之分。在小學階段,適宜多種形式互相結合。小學生語言文字訓練應該遵循從“說”到“寫”的一般規(guī)律,“說”是“寫”的基礎,“寫”是“說”的深化。
目前,很多教師對學生“說”的訓練不夠重視,對于課文要求“說一說”“談談你的看法”等這類“說”的練習重視程度不夠,只是流于形式地練習,長期下去,學生在“說”這方面的能力肯定得不到應有的提高。因此,語文教學不僅要重視書面練習,也要重視口語訓練。要根據(jù)課文要求,精心設計練習,強化訓練,切實加強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
在教《秦兵馬俑》時,筆者設計了一個小組學習:課文為我們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把你最喜歡的一種類型讀給你的同學聽。這個練習設計的目的很明確,效果也很好,它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很好地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在學習了不同類型、神態(tài)各異的兵馬俑后,筆者又設計了兩個“說寫”練習:1.(出示神態(tài)各異的秦兵馬俑圖片)仔細觀察,他們神態(tài)各異,有的_________,好像________。2.在學習課文后問:秦兵馬俑博物館正迎來旅游高峰,在招聘小導游,誰來應聘呢?應聘的同學請以小導游的身份為大家介紹秦兵馬俑。這兩個練習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也提高了學生說與寫的能力,效果很好。
四、實踐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笨梢妼嵺`性課程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課程。它能使學生得到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開心,學得牢固。
實踐性課程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課文中的“綜合性學習”,二是在教學過程中自主開發(fā)的實踐性活動。前者有具體內容和要求,而后者主要由學生自己、老師或者家長制定,課程最好能夠緊扣教材,形式多樣,兼具趣味性與知識性。如,學校組織學生開展游學參觀之類的實踐活動,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和參與各種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父母帶著孩子去旅游、參觀、逛書市、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等。
總而言之,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工作,教師要運用各種方法,切切實實地落實訓練,努力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漢語語言文字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資源編輯室.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張婉華.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淺見[EB/OL]. http://web.5ykj.com/yu/40724.htm, 2012-10-09.
[4]邱蘭玉.淺談小學語文語言文字的訓練[EB/OL].http://www.doc88.com/p-0774911203090.html,2017-04-11.
[5]紹偉.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對語言文字的訓練[EB/OL]. https://wenku.baidu.com/view/a6b6820b58f5f61fb636662d.html,2016-05-14.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