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正娣
在作文訓練中,初中生經(jīng)常會因為缺乏寫作方法和技巧,使習作過于粗糙,缺乏可讀性。在作文課堂上,教師除了要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外,也要不斷加強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導,要讓學生掌握多種寫作手法和技巧,并靈活運用。這樣,學生在寫作時才能更好地表達,排除各種寫作障礙,提升寫作能力。
一、讓學生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習慣
初中學生經(jīng)常會面臨找不到寫作素材的問題,面對具體的寫作主題和寫作要求,不知從何處下筆,找不到合適的寫作內(nèi)容。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幫助學生養(yǎng)成觀察和感受生活的習慣??梢宰寣W生每周寫幾篇日記,生活中的一些有趣見聞,或者是讓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學生都可以寫在日記中。久而久之,學生的素材積累會慢慢豐富起來。更為重要的是,基于這樣的觀察,學生對生活有了更多了解,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一些觀察的方法和技巧。具備了這樣的能力,學生就能解決寫作中遇到的很多問題。
比如,在教學“熱愛生活,熱愛寫作”這個主題時,教師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感受生活的習慣,讓學生多從生活中汲取養(yǎng)分,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如校園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在生活中,要觀察別人的一言一行,隨時記錄下來。通過觀察,學生能深入感受生活,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同時,這樣的觀察還能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及時記錄印象深刻的素材,以便在寫作時加以運用。只有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素材積累,才能解決學生寫作時無話可說的問題,才能有一個良好的作文教學開端。
二、夯實學生的作文基礎
在作文課堂上,夯實學生的作文基礎同樣很重要,能夠使學生更好適應各類寫作訓練的要求,寫出符合要求的習作。進入初中后,寫作訓練的難度逐步加大,學生開始接觸到各種不同的文體,學習各類體裁文章的寫作。不僅如此,寫作訓練的要求也不僅僅停留在語言通順流暢上,還需要在習作中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為了讓學生適應不斷提升的寫作要求,教師首先要從夯實學生的作文基礎開始,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理論知識。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文章有五種表達方式,分別是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文章要寫得生動感人,就要多種表現(xiàn)手法有機結合。在初中寫作訓練中,學生會陸續(xù)接觸到上述五種表達方式,雖然并不要求學生會寫每一種類型的文章,但至少要讓他們了解各種表達方式的特點,并能夠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寫作。但從實際情況看,學生熟練掌握的寫作方式是記敘,除了記敘手法以外學生很少會用到其他寫作方式,對此,教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比如,在講“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這個主題時,在給定一個寫作方向后,可以讓學生任選三種表達方式,并利用這三種表達方式分別完成三個段落的寫作。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會發(fā)現(xiàn),原來其他的表達方式也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并且開始愿意嘗試新的寫作方式。
三、注重文章結構及段落的劃分
在進行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導時,教師可以尋找有針對性的切入點,尤其是學生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根據(jù)這些內(nèi)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學生平時的習作來看,很多學生在寫作時不注重前后文的銜接,文章整體結構混亂,段落之間也缺乏合理的過渡,使得文章主題不夠清晰,讀者讀起來感到非常吃力。
對此,教師可以在文章的謀篇布局上加以指導,提升學生的文章布局和段落劃分能力。教師可以從課本中的范文出發(fā),讓學生通過分析文本學習其中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尤其是要關注文章整體的結構布局,學習文章段落劃分的方法。之后,可以讓學生對比自己的習作,找到習作存在的典型問題,然后依據(jù)自己學到的文章結構布設方式修改作文,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魯迅的《故鄉(xiāng)》就是一篇值得學生學習的范文,這篇文章結構清晰,段落劃分非常合理。整篇文章是以“我”回鄉(xiāng)的見聞為線索謀篇布局的,可寫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者只選取閏土和楊二嫂兩個人物,這兩個人又有主次之分。楊二嫂的故事只設定在一個場景中,通過簡短的描寫,凸顯了她的性格。對于閏土,作者的處理方式就不同了。作者以細膩的抒情筆調(diào)描寫了少年閏土活潑英俊的形象,娓娓動人地講述“我”和閏土三十年前的一段故事。接著作者又精細致地描寫了闊別三十年后的閏土的面貌、衣著、動作和性格的巨大變化,訴說閏土所遭受的種種苦難和不幸,寫出了“我”的感慨和希望。不僅文章結構清晰,段落安排也詳略得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借鑒,并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達到相應的寫作評價標準。
四、注重段落間的靈活過渡
一些學生的作文除了結構不清晰,段落劃分不合理之外,段落之間還缺乏必要的過渡。因此教師要講解段落銜接和過渡的必要性,要讓學生養(yǎng)成好的寫作習慣。教師可以講解一些常用的方法,比如經(jīng)常用到的過渡語句或過渡段落,讓學生熟悉這些內(nèi)容,慢慢在作文中加以運用。
另外,教師可以結合課本中有代表性的范文,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中使用的過渡方法,加深學生的印象。在掌握了過渡的技巧后,學生的習作會在整體上更加連貫,讀起來有一氣呵成的感覺。
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過渡是文章段落之間的橋梁,文章前后相鄰的段落,不僅要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而且在相連的地方要彼此銜接,語氣貫通,讓讀者的思路能夠從前者順利過渡到后者,而不致產(chǎn)生間隙或阻隔。過渡常用承上啟下的段落、句子或關聯(lián)詞語。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為例,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之間,有一個承上啟下的段落。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分析,讓學生學習過渡段的寫作方法,在之后的作文訓練中注意上下文內(nèi)容的銜接。做好文章的銜接過渡是學生需要具備的一種寫作能力,也是值得學習的寫作技巧。教師要進行相關的教學引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