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劉倩
摘?要:手機媒體強勢崛起,迅速影響和改變著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方式。青年對于手機媒體的依賴性日益增強,手機媒體在交流方面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對于傳統(tǒng)式人際交往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人際交往能力是當代大學生不可或缺的技能與素質,社交能力與人際關系也引起社會越來越廣泛的重視。高校應緊抓學生現(xiàn)狀與特點,積極幫助其認識到手機媒體對人際交往能力的影響,并加以引導,在大學生中樹立正確的手機媒體使用意識,使現(xiàn)代科技在生活中發(fā)揮真正的有利作用。本文以西部某高校為例,通過聚焦手機媒體各發(fā)展階段對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的促進與抑制,探究媒體大環(huán)境的影響,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方式,有效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
關鍵詞:手機媒體;人際交往能力;促進與抑制
中圖分類號:G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21)01-0038-03
一、 研究背景
信息傳達的有效性、豐富的表現(xiàn)手法等特點使得手機具備了成為大眾傳媒的理想條件,繼而成為報紙、廣播、電視、網絡之外的“第五媒體”,突破時間、空間和終端等障礙,使受眾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相關信息。
如今,智能手機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手機媒體也成為新時代新的信息傳播媒介。它的強勢崛起迅速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其中大學生群體占據(jù)較大比重,他們沉浸在新興社交平臺之中,享受著科技發(fā)展帶來的便捷、多元和新鮮感,往往忽視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際交流和溝通,阻礙了自身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
二、手機媒體對高校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
手機媒體因其互動性強、更新獲取快、可跨地域傳播等特性,契合當代大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成為人際關系、情感溝通中的關鍵一環(huán),對其人際交往產生重大影響。本研究深入當代大學生群體,切合現(xiàn)實情況,以西部某高校為主要調查對象,通過大批量、多層次的精準調研,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各項統(tǒng)計篩選手段,建立相關數(shù)學模型,定性定量綜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一)手機媒體成為大學生人際交往新形式
1.手機媒體使用范圍較廣
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使用手機媒體普遍頻率較高,74.78%的大學生每天習慣于使用手機社交媒體,僅有3.83%的大學生基本不使用手機媒體。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以及互聯(lián)網的普及,手機功能日益強大,其已不僅是通訊工具,而逐漸成為大學生學習、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大學生對手機媒體依賴性很強
在無法使用手機媒體時,“會擔心未能及時處理一些重要信息”以及“會感到焦慮不安”兩個設定中,分別有45.43%和29.65%的大學生表示比較符合,更有21.04%與10.37%的大學生表示非常符合,他們認為當手機處在不能上網的狀態(tài)時就會感到十分焦慮,而僅有一小部分大學生認為非常不符合。這說明大學生對手機媒體具有很強的依賴性,手機使用時間越長,產生的依賴程度就越深。
3.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調查結果顯示,僅有4.28%與5.6%的大學生認為在手機上使用社交媒體無較大目的性或根本不具有目的性,所占比例均不大,因此大多數(shù)大學生認為在手機上使用社交媒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手機社交平臺上聊天交友、處理事情已經成為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一種新形式。
(二)在手機媒體上進行社交帶來的影響
1.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手機社交軟件具有極大的便捷性,大學生交流時可隨時發(fā)送消息,因此在一些碎片化的時間里,大學生可以快速發(fā)送消息與別人交流。但是在自習或上課時,這種方式則會影響大學生上課的注意力以及課堂的紀律性,從而影響學習效率。調查中,超半數(shù)的大學生認為,假如沒有手機社交媒體的干擾,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僅有4.42%的大學生認為手機社交媒體對學習效率沒有任何影響。同時,使用手機交流有時也會因紛亂的信息干擾,使得在其逗留的時間比原計劃的時間要長,調查中近90%的被調查者也反映出現(xiàn)過這種現(xiàn)象。
2.大學生更愿意在手機媒體社交中進行交流
隨著手機的更新升級,其功能也越來越強大,近40%的大學生表示使用手機社交媒體就基本可以滿足其社交需要。通過調查可以看出,70%以上的大學生在手機媒體上與他人交流比現(xiàn)實中更自信,同時,其文字表達能力也遠比口頭表達能力要強。僅有10%以下的大學生認為手機社交媒體中他人的關注不會使其獲得成就感,以及更多的關注和影響力。
(三)手機社交媒體對傳統(tǒng)人際交流方式的影響
1.大學生在公共場所交際能力不強
智能手機的普及使人際交流變得方便快捷,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xiàn)消息的互通。調查結果顯示,31.71%的大學生認為基本符合“我不喜歡在大庭廣眾面前講話”的設定,而43.51%的大學生則認為“我不習慣和別人聊天”是基本不符的。這說明大學生在公眾場合交流中不擅長表達自己,但在私下場合中的交流較為順暢。
2.手機社交媒體在一些方面不具備傳統(tǒng)社交的作用
盡管手機媒體的交流足夠方便,但它缺少傳統(tǒng)社交面對面交流所產生的效果,比如,使用手機進行交流會增進距離感、生疏感。85.55%的大學生表示與朋友在一起時,不會感到孤獨,交流具有親近感;72.86%的大學生認為對連續(xù)的交談不會感到十分困難,傳統(tǒng)社交時注意力更加集中;87.17%的大學生認為與人交流時可以專注的傾聽,這是使用手機媒體交流時所無法滿足的。
很多大學生成為“低頭族”,與同學交流時,也沉浸在手機的世界里,形成封閉的小空間,這對人格塑造的養(yǎng)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65%的大學生認為手機媒體對線下人際交往是有影響的。因此,應采取一些措施減少手機社交媒體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消極影響。
三、造成手機媒體使用現(xiàn)狀的原因
(一)外在因素
1.社會環(huán)境
手機作為社交的重要工具在社會網絡的構建中起著重要作用。大學生有自己的社交圈,而手機媒體承載的社交方式較為便捷,可以使大學生之間快速建立聯(lián)系,因此手機成為了一個必需品。
2.學校管理
在課堂教學中,由于諸多的現(xiàn)實原因,目前,我國高校基本以大班授課為主,課堂容量大,師生互動難以覆蓋到每一位學生。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更是占據(jù)著主導地位,時間一長學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大幅降低。同時,當今高校對大學生使用手機媒體缺少必要的引導和教育,在專業(yè)指引方面亦尚未達到良好效果,大學生對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仍處于迷茫狀態(tài),導致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缺乏,自身對于虛擬誘惑的抵制力又較為低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認真聽講,通過玩手機來消磨課堂時間。而同時,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導致大學生人數(shù)眾多,高校輔導員所帶學生可達到數(shù)百人之多,為便于學生管理,保障相關工作高效展開,手機也成為了師生之間溝通聯(lián)系的重要橋梁。
(二)個體心理因素
1.性格
由于個人性格不同,大學生對于手機媒體的依賴程度也各不相同。外向型性格的學生使用手機媒體是由于對交流的渴望和需求,手機媒體很大程度上對他們的社交能力具有較大的助益;而性格內向、缺乏自信、不善交際的同學,在面對面溝通中表現(xiàn)出更多的局促和緊張,內心渴望交友的他們通過手機媒體可以更流利、清晰地表明自身的想法,提高交流的有效性,因此他們更傾向于通過手機媒體來避免在現(xiàn)實溝通中的尷尬。
2.自主性
高校倡導的學習模式具有更強的自主性,也是當今社會對于人才全面性、多元性的要求,這與習慣被督促學習的中小學階段截然不同,處于過渡期的大學生難以迅速完成學習模式的轉變,無法適從、缺少對學習的整體規(guī)劃,易導致學生陷入松散懈怠的狀態(tài)。
3.抗壓性
學生進入大學后,承載著社會和父母的高期望,承受著來自學習、情感、人際交往、就業(yè)等各方面的壓力。在面對這些壓力的時候,有些同學便自暴自棄,不愿與外界接觸,其手機依賴性也表現(xiàn)得越來越嚴重。
四、針對手機媒體使用現(xiàn)狀的對策分析
手機媒體極大程度上縮減了人們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降低了現(xiàn)實生活中人際交往的主動性,形成手機依賴,從而忽視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人情淡漠現(xiàn)象浮現(xiàn),造成了快餐化的人際交流模式,產生人際交往障礙。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fā)展就是新事物的產生與舊事物的滅亡,手機媒體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正以其強大的生命力迅速發(fā)展,趨勢不可阻擋,唯有直面應對,才能避免手機媒體對大學生的不良影響,切實減少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
首先,大學生應對人際交往樹立正確的認識,方便快捷的社交平臺永遠也不可能代替真實的世界,手機媒體與現(xiàn)實社會的人際交往應處于一種相輔相成的狀態(tài),要嚴于律己,不能以社交為由沉迷于手機。同樣,自身交際圈的拓展亦不可依賴虛擬的手機或網絡世界,沒有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輿論等的約束,其復雜多變是大學生群體尚不能有效判斷和甄別的。因此,政府相關部門也應針對此現(xiàn)象采取具體的措施進行干預,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使得虛擬世界造成的社交隱患無處遁形,助推手機媒體全面發(fā)揮對現(xiàn)代生活的有利之處。此外,高校也可以通過開設相關思政課程等方式,加強對大學生使用手機媒體的引導和教育,搭建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社團活動等現(xiàn)實人際交往平臺,培養(yǎng)和鍛煉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和與人合作能力。
五、結?語
手機在一定程度上與報紙、廣播、電視、網絡互相結合、滲透、融合,儼然成為了一種“全媒體”,其高速發(fā)展深深地影響著當代人的生活,幾近變革傳統(tǒng)交往方式,大學生越來越適應手機媒體塑造的生活方式,對其依賴程度日益加深。然而它所帶來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青年變得越來越離不開手機,社交能力日漸衰弱,甚至影響工作和學習效率。我們應認識到手機媒體對人際交往方式的影響,樹立正確的手機媒體使用意識和科學的使用觀,做到手機為我所用,而非受制于手機致使自身發(fā)展受限,使新時代的高科技在生活中發(fā)揮真正的有利作用。
參考文獻:
[1]杜強,袁麗媛,宋佳霏,王子娟.手機媒體淺談[J].科技視界,2017(2):142.
[2]盧淋淋.大學生產生手機依賴癥的原因及應對策略[J].天中學刊,2016,31(6):60-63.
[3]張金靜,陳靜,喻琪琪.論手機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J].法制與社會,2019(1):143-144.
[4]戴靜.手機媒體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及對策實證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17):48-49.
[責任編輯: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