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丹
(樂山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學院 四川樂山 614000)
特殊兒童從狹義的角度主要指殘疾兒童,包括智力障礙、聾、盲、自閉癥等。家長在養(yǎng)育過程中多滿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忽視他們性生理、性心理的成長,多數(shù)特殊兒童對性知識知之甚少,也缺乏相應的學習,常有不當?shù)男詥栴}行為也容易遭受性侵犯。父母應該對他們進行性教育,幫助其獲得科學的性知識和技巧,培養(yǎng)良好的性意識,因為性既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生理現(xiàn)象,也是需要引導的社會責任。個體性生理的良好發(fā)育為繁衍做好準備,健康的性心理、性道德促進良好個性的形成及健康性行為的產(chǎn)生,強烈的性安全意識保障著個體不受他人的侵害?;诖?,本文擬從特殊兒童家庭性教育的現(xiàn)狀、必要性、需要的支持、可嘗試的方法、可能遇到的困難等方面進行探索,以期為特殊兒童家庭性教育的開展提供參考。
(一)特殊兒童家庭性教育研究較少。通過中文數(shù)據(jù)庫檢索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nèi)關于特殊兒童家庭性教育的文獻有11篇,主要針對培智兒童(8篇)、特殊兒童(2篇)、殘障青少年(1篇),研究以現(xiàn)狀調(diào)查居多(9篇),主要了解家長性教育態(tài)度、看法及開展情況。時間跨度從2003年到2020年,在此期間有兩個高峰段,一是2003年到2007年共有2篇,主要是對智力障礙兒童家庭性教育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二是2016年至今共有9篇,除對智力障礙兒童家庭性教育深入外開始擴展到其他類型的特殊兒童并出現(xiàn)干預類研究。整體而言,特殊兒童家庭性教育還處在初級階段,雖然進入到新時期后逐漸認識到家庭性教育的重要性,但相關研究仍較少且多是現(xiàn)狀了解鮮有干預、案例類研究;研究對象也以智力障礙兒童為主,盲、聾、自閉癥等兒童的家庭性教育關注不足。
(二)家長性教育意識與行動不匹配。
1.家長性教育意識整體較好。除極少數(shù)父母認為沒有必要在家開展性教育以外,絕大多數(shù)家長對開展性教育具有正向的認識。卞蓉(2018)提到,特殊兒童的家長對孩子接受性教育的態(tài)度和意義表示肯定,認為性教育不僅可以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還能讓孩子學會正確處理青春期性問題避免不當行為的發(fā)生[1]。王歡(2020)調(diào)查顯示,智力障礙兒童的家長全都認為性教育對孩子十分必要。黃華權(2020)、賴振愛(2020)指出,城市特殊兒童家長具備較好的性意識,態(tài)度更開明更關心孩子的性教育也普遍支持性教育的開展[2-3]。涂曉雯(2018)強調(diào),參與訪談的所有城市父母及72%的農(nóng)村家長都認為對殘障孩子開展性教育很有必要[4]。Sorah Stein(2018)強調(diào),家長對于孩子性行為的態(tài)度往往決定了其受性教育的程度,有遠見開明的父母更有可能提供高質(zhì)量的性教育[5]。
2.家庭性教育匱乏。與較好的性教育意識相反,實際開展性教育的家長并不多,普遍認為學校是性教育的主體。王雁(2003)指出,只有極少數(shù)培智兒童家長會主動對孩子進行性知識的講解[6]。王歡(2020)的研究表明,僅有19.6%的培智兒童家長會經(jīng)常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其余為偶爾或從未開展過,84%的家長認為教師是開展性教育的最佳人選[7]。卞蓉(2018)、涂曉雯(2018)也發(fā)現(xiàn),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大部分殘障青少年的家長未曾對孩子進行過性教育并且認為教師應是性教育實施的主體,因為學校的性教育比家庭性教育更專業(yè)更有效[1][4]。賴振愛(2020)強調(diào),目前特殊兒童家長性教育的能力排在性知識、性態(tài)度之后,性教育行動是比較弱的[3]。
可見,雖然家長能夠認識到性教育對孩子的積極作用但對自身應承擔的責任認識不到位害怕成為主教者,實際行動不足。
(三)家長自身性教育知識欠缺,開展性教育自我效能感低。家長具備性知識是開展家庭性教育的基礎,如果父母缺乏性知識,他們開展性教育的意愿就會降低[8]。王歡(2020)發(fā)現(xiàn),參與調(diào)查的絕大多數(shù)培智兒童家長認為自己對性知識的了解為一般。卞蓉(2018)表示,特殊兒童家長對于開展性教育普遍感到困難,對性知識了解甚少不知道要教什么,也沒有恰當?shù)姆椒?。涂曉雯?018)指出,多數(shù)農(nóng)村地區(qū)的殘障青少年家長表示自己過去未曾有過性知識方面的學習和教導經(jīng)驗,不知道性教育包含了哪些內(nèi)容[4]。王雁(2003)也曾指出,對孩子提出的性知識能圓滿回答的家長只有29%,55%的家長只會選擇性的做一些回答,家長較低的性知識弱化了性教育的功能[6]。大多數(shù)家長自己并未準備好開展性教育[2],雖然了解一些性知識但是一知半解并不能科學合理的對子女開展性教育,自我效能感低。父母的自我效能感越低,越不主動開展性教育,只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才能較好地開展性教育[8]。
(四)特殊兒童青春期性知識匱乏,問題行為頻發(fā)。由于性的隱私性人們對殘障兒童進行性教育一直存在著恐懼,害怕通過性教育他們的性行為反而可能被喚醒[5],因此大多數(shù)家長都選擇避而不談或順其自然,而性又是客觀存在的[9],這使得許多特殊兒童沒有獲得相應的性知識和技巧,無法正確認識身體的發(fā)育,開展適當?shù)膽賽坳P系,性需要和欲望被壓抑,只能通過不恰當?shù)姆绞奖磉_性需求以緩解焦慮或緊張[10]。張楊在2018年調(diào)查了115名10到20歲的聾生后發(fā)現(xiàn),這么多年聾生青春期性知識依然匱乏[11]。陳海苑(2016)指出,智力障礙兒童對性生理、性心理、性安全等知識和技能掌握得相當有限,家庭性教育程度相當?shù)蚚12]。劉涵海(2014)、羅玉嬌(2017)強調(diào),智力障礙兒童在青春期有明顯的性問題行為,如不分場合自慰、裸露隱私部位等[13-14]。自閉癥兒童亦是如此。聾生性問題行為要比智力障礙和自閉癥兒童少,主要是喜歡炫耀自己,渴望接近異性,行為情緒化[15]。
(五)家庭性教育內(nèi)容在不斷擴展,教育方法鮮有研究。家庭性教育的開展首先要面對“教什么”的問題,目前的研究對于性教育的內(nèi)容各有側(cè)重仍在擴充。孫軍玲(2007)、黃華權(2020)指出,培智兒童家長最想知道性別概念和角色、友情和親情的維系、性侵犯防范[2]、青春期性心理特點、人際交往技巧、如何排除孩子心理問題及青春期煩惱[16]。涂曉雯(2018)表示殘障青少年的父母認為性教育最應該教的是青春期發(fā)育、自我保護、異性交往、艾滋病知識、認識性別及性別行為[4]。卞蓉(2018)發(fā)現(xiàn),特殊兒童家長最關注青春期生理變化、月經(jīng)遺精知識、自我保護、男女交往、正確的自慰方法、避孕[1]??v觀國內(nèi)現(xiàn)有文獻,特殊兒童家庭性教育的內(nèi)容主要集中于5個方面:一是性別教育,二是性安全教育,三是青春期基本生理知識,四是人際交往,五是青春期心理問題。
關于家庭性教育的方法,王歡(2020)強調(diào),父母通過繪本教學可以提高智力障礙兒童性知識成效,其余研究則只簡單提及,如通過父母講述、觀看圖書和音像制品、整體教育和個別化結(jié)合的方法開展[1-4]。這表明目前對于特殊兒童家庭性教育的方法還在摸索階段,具有實效性的方法還待進一步探討和擴充。
綜上,特殊兒童家庭性教育有著雙重矛盾。一是家長的性教育意識與行動不匹配。大部分家長能夠意識到性教育的必要性也贊同性教育的開展,但更多寄希望于學校,把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推給學校。二是家長較弱的性教育能力與孩子較高的性需求不平衡。作為性教育主導者的家長多數(shù)未曾有過相應的學習,知識儲備和教育、溝通方法都很欠缺,性教育能力薄弱。另一方面,特殊兒童性教育需求旺盛卻未得到相應的教育導致性問題行為頻發(fā)。
(一)家庭性教育是兒童、家長、學校的共同需求。
1.家庭性教育是兒童健康成長的第一道防線。家庭和父母在兒童性教育中有著特殊的作用,家長作為孩子第一責任人是其性教育的啟蒙者和示范者,也是孩子遇到與性有關問題時尋求幫助的首選。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一樣,有逐漸成熟的身體,正常的性沖動和求偶行為,但因障礙限制,判斷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較低缺乏危險意識容易受騙受侵害還可能成為性罪錯發(fā)起者。2017年女童保護基金的統(tǒng)計表明每天都會發(fā)生一起兒童被性侵的案件[17]。王波(2011)指出,大多數(shù)殘障人士都會遭受不同形式的性侵害,受害者中智力障礙者人數(shù)最多,女性又多于男性,18歲之前受到侵害的比例最高[18]。由此可見,兒童侵害防范形勢非常嚴峻,特殊兒童更甚,家庭性教育非常迫切,有效的家庭性教育能夠為特殊兒童健康成長筑起第一道防線。家長若能及早主動的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開展與性有關的學習活動,不僅能提高孩子的防范意識降低受侵害的風險,還能培養(yǎng)獨立性。Ay?e Gürol等人(2014)指出,性教育不僅能使殘疾兒童享受性滿足,保護自己免受虐待、意外懷孕和性傳播疾病,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體、情感和性的發(fā)展,塑造積極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權利、觀點和行為,培養(yǎng)正向的行為模式和價值判斷,無論殘疾與否應為每個兒童及早提供性教育[19]。
2.性教育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長期以來,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性的私密性影響父母羞于與孩子談論與性有關的話題,把性教育等同于性行為教育,害怕會誘發(fā)孩子的性行為,認為只要不談性孩子不懂性才是安全的[9]。家長性教育素質(zhì)關系著家庭性教育的質(zhì)量[20],家長對性教育的科學理解是開展家庭性教育的基礎[9]?!吨袊嗌倌晷越】到逃笇ЬV要》指出,對青少年開展性教育可以使其獲得事實性的知識,發(fā)展相應的技能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信念和價值觀以應對來自生物、心理和社會方面性的挑戰(zhàn)[21]?!秶H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強調(diào),全面科學的性教育不會使青少年性行為發(fā)生提前[22],反而可以增加兒童的性知識端正性態(tài)度,減少性疾病傳播及預防青少年早孕[23]。首先,家長要重視兒童性的發(fā)展與需求,把性教育的開展同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結(jié)合起來,要認識到家庭性教育的獨特性,及早主動承擔起孩子性教育的責任。其次,家庭性教育的開展也是家長性知識和性教育方法習得、教學信心提升的過程。如在教導孩子認識身體的同時豐富了自己有關兒童身體發(fā)育的知識,通過指導孩子在青春期如何與異性同學相處了解了青春期心理、人際關系發(fā)展特點,在處理孩子性問題行為時獲得了行為矯正的基本技巧。當家長通過各種途徑積極解決孩子性教育需求時自身也在成長,對性教育有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儲備才更有信心從被動教育向主動開展轉(zhuǎn)變。
3.家庭性教育是學校性教育的基礎和支持。家庭是兒童性教育萌芽的地方[22]。家庭成員從兒童出生開始便依性別進行如廁、洗澡、換衣服等隱私教育,在此過程中兒童逐漸認識自己的性別并按照性別角色做事,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如何與家長、親戚、同伴交往并維系感情,家長對孩子進行著個體化的性教育。父母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也是孩子學習的直觀榜樣,相互友愛的家長讓孩子知道如何正確表達愛,對待不同性別孩子的態(tài)度是兒童學習如何與異性相處的正確示范,諸如此類,家庭成為孩子習得良好性意識的第一課堂。在這個課堂中父母對孩子開展的性教育雖不似學校那般專業(yè)精深卻體現(xiàn)著個別化蘊含著獨特的情感,它不僅是性知識性技巧的習得也是兒童人格的完善。兒童進入學校進一步習得性科學知識后家長又能配合老師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中進行遷移和泛華。這些于學校而言無疑是有序開展性教育的重要基礎和支持。
(二)資源支持是特殊兒童家長開展性教育的源動力。
1.良好的外部支持為家庭性教育的開展提供活力。2016年中科院家庭性教育報告指出家長在孩子性教育方面并未發(fā)揮出應有的功能[24],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規(guī)范,社會應該為其提供相應的支持,大眾傳媒需要開展積極的教育引導。蘇文青(2018)指出,家長在開展性教育的過程中有強烈的支持需求但是當前各媒介對家庭性教育的支持是非常匱乏的,很少探尋他們需要哪些機構、哪些方面、何種途徑的支持。愛普斯坦認為家庭、學校、社區(qū)、大眾都有對青少年開展性教育的責任,要彼此協(xié)同合作發(fā)揮各自的教育優(yōu)勢,當其重疊閾不斷增大時會對性教育產(chǎn)生持續(xù)且正向的影響,所以正式非正式的團體都可以成為家長性教育的支持主體。蘇文青認為,政府官方組織需要為家長提供政策保障、正規(guī)的學習、專業(yè)的培訓,而社工、家長聯(lián)盟、家長學校等非正式的交流指導也是必要的;此外,除提供書籍、學習資料等物質(zhì)資源外還可以有資金、情感、心理的支持。
2.科學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是家庭性教育開展的核心,豐富的載體資源是家長開展性教育的有力保障。家長在開展性教育時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我要教什么?”。對不擅長設計教學的家長而言,過于寬泛和概括化的內(nèi)容并不能解決他們“具體要教什么”的疑惑。父母可以從性別入手幫助孩子了解第一、二性征強化性意識,如自我認識、自我保健、身體清潔。通過家人交往、兩性互動、性侵害知識、危險處理、防范技能、我的優(yōu)點/責任、營養(yǎng)與運動、不說謊小孩、擁抱的界限等學習幫助兒童開展良好的人際交往,保證自身安全減少心理的不適感,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及品格減少青春期煩惱。
此外也可借助繪本、軟件等載體資源。目前國內(nèi)在售的性教育繪本約有134種,內(nèi)容包含了身體衛(wèi)生護理(16種)、性別角色認知(46種)、生命來源(41種)和自我隱私保護(29種)4大類別,在敘事手法上以科普類為主[25]。如此豐富的性教育繪本無疑是家長開展教學的良好資源。對于一些低年齡的特殊兒童,家長還可選擇《Ababy》《性教育》《寶寶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等性教育APP進行施教。此類軟件按主題以圖文、視頻、游戲的方式呈現(xiàn)內(nèi)容,如“自己是怎么來的”、“如何向別人說NO”“丁丁豆豆成長故事”等操作簡單方便,部分軟件還有專家指導,可以解決家長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此外,一些在線教學資源也是不錯的選擇。如“你我伙伴”是一個專門提供性教育在線自我學習的網(wǎng)站,其按小學、中學、大學3個階段設計36個主題內(nèi)容,資源涵蓋課件、教案、示范課、學生讀本、教師指南、直播、錄播視頻等。部分省市的家校安全教育平臺也有性教育單元。這些網(wǎng)站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家長提供教學參考。
(三)方法技術影響家庭性教育的效果。結(jié)合豐富的載體資源加上恰當?shù)慕逃椒?,性教育的效果方能凸顯,家長可以嘗試自然情境教學、繪本教學、游戲教學等方法實施性教育。
自然情境教學強調(diào)將教學內(nèi)容融入到兒童所在的自然情境中以其感興趣的事物或內(nèi)容引發(fā)動機,在雙方積極互動與回饋中開展教學,其策略是示范、提示-示范、時間延宕和隨機教學[26]。家長可以適時運用這種方法,如教導孩子怎樣保護自己時使用圖片、視頻或親自演示給孩子作出正確的示范讓孩子模仿,若孩子無反應或反應錯誤時則給予提示,正確直接強化,錯誤則回到示范。如果孩子能力較好或動機較強時可先等待孩子反應,正確則給予鼓勵,錯誤則進行示范或提示示范。也可以在孩子的日常交際活動中抓住契機隨機開展生活化的性教育,將教學內(nèi)容和生活事件聯(lián)系起來教給其真實情境中解決性問題的知識和技巧。
兒童繪本是家長為孩子選擇較多的一類書籍,它集故事、圖文、色彩為一體,能夠滿足孩子閱讀需要。家長可以利用性教育繪本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如為孩子朗讀、閱讀中設問、鼓勵孩子講述故事大意、角色扮演[27]、引導其自讀、接讀、看圖說故事、延伸故事等[28]幫助孩子習得性知識。同時家長要注意強化繪本閱讀與孩子生活的聯(lián)系,可以嘗試替換故事主角為孩子本人或與孩子親密的人,將從繪本故事中所學的性知識泛華到孩子日常生活中。在繪本的選擇上可首選一些經(jīng)典作品,比如《小威向前沖》《小雞雞的故事》等,這些是最早引進國內(nèi)的性教育繪本,作品本身體現(xiàn)了科學性、尊重性及對兒童的關愛。
游戲作為最普遍的一種娛樂活動,具有非常強的體驗性和趣味性,是伴隨兒童成長的主要活動形式,兒童在游戲中感受不同的情境、情緒、交互技巧逐漸認識外部世界。家庭游戲是諸多游戲中親子活動的首選,其類別有玩物類游戲、規(guī)則類游戲、社會性游戲和親子游戲[29]。家長可以將性相關知識融入到游戲活動中,如利用玩物類游戲通過男女布偶娃娃的區(qū)辨玩耍,了解男女基本特征學習區(qū)分男女;通過幫助布偶娃娃穿脫衣物了解隱私部位的位置及如何保護隱私部位,還可以模仿不同的人際互動,建立基本的社會角色關系。另外考慮到孩子性別、愛好等差異需要提供適合其心理發(fā)展需求的游戲活動,如男孩子更偏向體育類、結(jié)構類的游戲,女孩子更喜好玩物類、音樂類游戲[30]。
無論家長采取何種方法實施性教育都提倡開展有指導的教學,家長應是積極的指導者、參與者,而非放任或看管者。
雖然目前特殊兒童家長性教育的觀念偏正向積極,但真正實施的并不多,家長對自身開展性教育的責任認識不到位動力不足,家庭性教育存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不僅如此,因無政策規(guī)范、性教育理念的轉(zhuǎn)變與傳統(tǒng)輿論并未完全調(diào)和、家庭差異大、家長自身專業(yè)能力弱,外部支持聚力有限等因素,家長想要坦然的對孩子開展性教育并不容易。
困難雖多但家庭性教育勢在必行,除了完善法律法規(guī)、保持正向積極的宣傳、協(xié)調(diào)各方支持外更重要的是開展教育實踐活動。
一是擴大研究對象,探討不同障礙類別兒童的家庭性教育案例研究、干預研究。除了對智力障礙兒童家庭性教育繼續(xù)深入外還應關注聾、盲、自閉癥、情緒行為障礙等兒童的家長實施性教育情況,探討不同障礙類別兒童家庭性教育的共性與差異。開展案例類、干預類研究探索家庭性教育的實用方法和模式,獲得量化與質(zhì)性的結(jié)果以說明家庭性教育的效果及對特殊兒童的影響,推動家庭性教育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二是以理論支撐建構科學、具體的內(nèi)容體系。性教育是科學的教育需要理論依據(jù)作為指導以此探索適合特殊兒童的家庭性教育內(nèi)容,如基于人際圈自我圈層和馬斯洛需要層次中生理需要設計生命的誕生、了解身體、性的萌動和性的成熟等生理知識;依據(jù)歸屬和愛的需要及人際圈第二到第六圈層人際交往親疏關系的原則設計包含家人交往、熟人交往、陌生人交往的內(nèi)容。
三是明確家庭性教育的基本原則。性教育最終目的是讓個體更好地生活,除及早主動教育外還要遵循自然和諧、生活化的原則。性的發(fā)育、性的好奇、性的探索行為是個體成長的自然過程,家長要用平常心對待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注意在生活中適時、適當、藝術性的開展教育,將抽象的性知識融入到具體生活事件中變成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
隨著家長對兒童性教育意識的不斷提高,性教育不再是簡單的生理衛(wèi)生知識的教育,也不僅僅是性侵害防范的教育,它是基于兒童美好生活而開展的人格培養(yǎng),是為特殊兒童更好地適應生活所開展的貫穿一生的教育,這不僅是家長一個人的教育也是社會的責任。雖然現(xiàn)在對特殊兒童家庭性教育達成了一些共識但目前的研究在理論、對象、內(nèi)容、方法等方面并不豐富也不深入,未來還需要從不同的視角進一步探討,共同推動特殊兒童家庭性教育的發(fā)展,更好的促進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