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金霞 蘆翼飛 范暖東 閆 彬 張蔚晨
據(jù)文獻記載,每年10萬人中約有13人患有宮頸癌,每十萬中約有7人因為宮頸癌死亡,發(fā)病率已僅次于乳腺癌,嚴重威脅女性的生命健康[1-2]。薄層細胞學(xué)檢測(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是一種現(xiàn)代化宮頸細胞學(xué)技術(shù),與傳統(tǒng)宮頸刮片檢查相比,可明顯提高標本滿意度和宮頸異常細胞檢出率[3]。近些年來,腫瘤標志物已被廣泛運用于癌癥的診斷和預(yù)測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一種酸性糖蛋白,存在于癌癥細胞表面,已是肺癌、子宮癌、乳腺癌等的重要檢測指標[4]。糖類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是一種源自體腔上皮細胞的糖蛋白,是多個癌癥的標志物[5]。糖類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是從結(jié)腸癌和胚胎中所提取的腫瘤抗原,是一種廣譜腫瘤標志物。國外有研究將TCT與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并發(fā)現(xiàn)其診斷價值較高[6]。但目前國內(nèi)運用較少,因此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136例宮頸癌患者、134例宮頸良性腫瘤患者以及135例同期健康體檢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研究TCT聯(lián)合CEA、CA125、CA153檢測對宮頸癌的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 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36例宮頸癌患者、134例宮頸良性腫瘤患者以及135例同期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宮頸癌組患者136例,年齡42~61歲,平均年齡(54.23±3.41)歲,BMI指數(shù)17~23 kg/m2,平均BMI指數(shù)(20.44±1.23)kg/m2;宮頸良性腫瘤患者134例,年齡42~61歲,平均年齡(54.19±3.31)歲,BMI指數(shù)17~23 kg/m2,平均BMI指數(shù)(20.29±1.14)kg/m2;對照組135例,年齡42~61歲,平均年齡(54.38±3.71)歲,BMI指數(shù)17~23 kg/m2,平均BMI指數(shù)(20.37±1.08)kg/m2。3組入選者一般資料差異比較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①宮頸癌組患者符合《宮頸癌綜合治療》[7]中宮頸癌診斷標準;②尚未接受治療;③未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排除標準:①合并腦梗死、白血病等重大疾??;②妊娠期孕婦;③資料不完整。
1.2 方法
收集宮頸癌組宮頸細胞,需要在非經(jīng)期內(nèi),檢查的前3 d不能沖洗陰道并且禁止使用陰道內(nèi)藥物以及性行為。將所收集的脫落細胞裝進含有細胞保存液的瓶子內(nèi),并將其送至細胞室以進行檢查。在細胞室內(nèi)使用湖南省麗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LT-YJ2000型液基薄層細胞制片機制作為薄片,通過巴氏染色進行染色,并開始鏡檢。診斷標準參考國際癌癥協(xié)會在2001年所提供的TBS分類系統(tǒng),診斷標準:正常或者輕度炎癥、低度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高度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鱗狀細胞癌和腺癌以及不明的非典型鱗狀細胞。低度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高度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鱗狀細胞癌和腺癌以及不明的非典型鱗狀細胞均為診斷陽性。
血清CEA、CA125、CA153檢測方法:抽取入選者空腹靜脈血5 mL,靜置30~60 min后,3000 r/min,r=16 cm,分離血清,保存至-80℃冰箱內(nèi)。血清CEA、CA125、CA153選取羅氏診斷公司的試劑盒,并采用電化學(xué)發(fā)光法在羅氏電化學(xué)分析儀Cobas e601上機進行檢測;根據(jù)試劑盒上提示陽性標準CEA>3.4 ng/ml;CA125>35 U/ml;CA153>25 U/ml。
1.3 觀察指標
宮頸癌組患者接受TCT檢查,并分析陽性率;對比3組入選者血清CEA、CA125、CA153水平;對比3種血清指標檢測陽性率;繪制ROC曲線分析TCT聯(lián)合CEA、CA125、CA153對宮頸癌的診斷價值。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2.1 宮頸癌組患者TCT陽性率分析
TCT檢查發(fā)現(xiàn)122例宮頸癌患者,準確率為89.70%(122/136)。
2.2 3組入選者血清CEA、CA125、CA153水平對比
良性組和對照組入選者血清CEA、CA125、CA153水平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與對照組和良性組相比,宮頸癌組患者血清CEA、CA125、CA153水平顯著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入選者血清CEA、CA125、CA153水平對比
2.3 3組入選者血清CEA、CA125、CA153陽性率對比
良性組血清CEA、CA125、CA153陽性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宮頸癌組血清CEA、CA125、CA153陽性率均顯著高于良性組和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入選者血清CEA、CA125、CA153陽性率對比(例,%)
2.4 TCT聯(lián)合CEA、CA125、CA153對宮頸癌的診斷價值分析
通過ROC曲線分析得出:TCT診斷宮頸癌靈敏度為65.2%(88/135),特異度為82.7%(112/136),陽性預(yù)測率為71.6%(112/156),準確率為73.9%(299/405);CEA診斷宮頸癌靈敏度為81.5%(111/136),特異度為83.1%(112/135),陽性預(yù)測率為78.2%(111/142),準確率為82.3%(333/405);CA125診斷宮頸癌靈敏度為71.9%(98/136),特異度為83.1%(112/135),陽性預(yù)測率為81.1%(98/121),準確率為77.5%(314/405);CA153診斷宮頸癌靈敏度為89.7%(122/136),特異度為81.6%(110/135),陽性預(yù)測率為73.8%(122/165),準確率為82.7%(335/405);TCT聯(lián)合CEA、CA125、CA153檢測靈敏度為94.8%(129/136),特異度為90.8%(122/135),陽性預(yù)測率為89.2%(129/145),準確率為89.3%(362/405)。分析得出:四者聯(lián)合診斷靈敏度、特異度以及準確率均顯著高于各項單一檢測。見表3,圖1。
表3 TCT聯(lián)合CEA、CA125、CA153對宮頸癌的診斷價值分析
圖1 TCT聯(lián)合CEA、CA125、CA153對宮頸癌的診斷價值分析ROC曲線
宮頸癌發(fā)病率較高,僅次于乳腺癌。少數(shù)宮頸癌患者可出現(xiàn)陰道流血、陰道排液、腹痛等情況,多數(shù)患者并無明顯癥狀,診斷時已經(jīng)發(fā)展至中晚期,因此對于宮頸癌的早期診斷是較為重要的[8-9]。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是陰道鏡檢查和液基細胞檢查,但是由于宮頸癌的多中心型特點,還是容易出現(xiàn)漏診的情況[10-12]。血清腫瘤標志物是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中所分泌的物質(zhì),近些年來已成為多個腫瘤的重要檢測指標。
TCT屬于細胞學(xué)診斷,對于與細胞樣本的處理更加精確,是常規(guī)涂片無法相比的[13]。TCT涂片能夠使片面更加清晰,妨礙觀察的因素少,以薄層制片技術(shù),能夠使細胞不重疊,分布更均勻[14],同時能夠?qū)⑹占募毎ㄟ^離心和分層的方法將其和黏液以及粘性細胞分離。本研究表示,TCT陽性率較高。說明,TCT對于宮頸癌的診斷率較高。血清CEA是一種從結(jié)腸腺癌和胎兒腸道內(nèi)所提取胚胎抗原,研究認為其水平的增高與患者癌細胞數(shù)量呈明顯相關(guān)性[15]。張茜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宮頸癌組患者血清CEA水平以及CEA陽性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本研究表示,與對照組和良性組相比,宮頸癌組患者血清CEA水平顯著更高,且宮頸癌組血清CEA陽性率均顯著高于良性組和對照組。血清CA125是一種高分子糖類蛋白,和人體的卵巢癌細胞抗原決定簇具有相似性,同一個單核抗體能夠?qū)ζ溥M行識別,而這一類抗體在宮頸癌中同樣存在表達[17]。印海娟等[18]研究發(fā)現(xiàn),宮頸癌組患者血清CA125顯著高于良性腫瘤組和健康對照組,這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同時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宮頸癌組患者血清CA125陽性率顯著高于良性組和對照組。CA153是一種位于細胞膜上的糖蛋白變異體,在人體乳腺細胞上皮表面表達[19]。近些年有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宮頸癌患者血清CA153同樣出現(xiàn)一定程度升高[20]。本研究表示,與對照組和良性組相比,宮頸癌組患者血清CA153水平顯著更高,且宮頸癌組血清CA153陽性率顯著高于良性組和對照組。提示,通過CA153對于宮頸癌的檢測價值較高。本研究顯示,四者聯(lián)合診斷靈敏度、特異度以及準確率均顯著高于各項單一檢測。說明,將TCT與血清CEA、CA125、CA153聯(lián)合檢測能夠有效提高診斷價值,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運用。但本次研究可能因為病例收集較少等因素,實驗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綜上所述,TCT與血清腫瘤標志物CEA、CA125、CA153的聯(lián)合檢測,能夠有效提高診斷價值和陽性檢出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