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介紹了中下層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表現(xiàn),著重探討了利用非智力因素調動他們學習有機化學的積極性和提高他們學習效果的方法,并總結了筆者在激發(fā)中下層學生非智力因素過程中的體會。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有機化學;學習效果;探討
有機化學是一門說理嚴密,規(guī)律性強,有較多理論知識,又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科。一部分學生剛接觸它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畏難、厭學的情緒,從而放棄學習。尤其是生源一般的學校,在有機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較多的中下層學生。
非智力因素是相對智力因素來說的,一般認為智力因素包括六個方面: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力和創(chuàng)造力。非智力因素是指與認識沒有直接關系的情感、意志、興趣、性格、需要、動機、目標、抱負、信念、世界觀等,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利用好中下層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中下層學生在有機化學學習上的主要表現(xiàn)
(一)缺乏興趣,消極學習
高中的有機化學具有較多的有機物結構的內(nèi)容和較多的反應方程式,在學習過程中,一部分學生剛接觸有機化學,無所適從,學習效果很不好,逐漸失去學習興趣,甚至厭倦、消極學習。他們慢慢失去學習的目標,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越學越消沉,越學越懶散。他們有的上課時心不在焉,經(jīng)常走神;有的上課時打瞌睡;甚至有的低聲說話聊天。這些行為不但干擾周邊的同學,嚴重的時候還影響課堂教學。
(二)缺乏自信,逃避學習
他們對學習有機化學沒有信心,但又不至于放棄學習,只是逃避。他們不去獨立完成作業(yè),交作業(yè)時總是敷衍了事。有機化學學習中需要理解并最終記憶的知識很多,而且有機物的個體數(shù)目非常龐大,沒有理解而只憑死記硬背,去記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等根本是不現(xiàn)實的。這樣做不僅不能理解知識的來源和應用,還增加了記憶負擔,耗費了較多精力,導致有機物的形式稍有變化就完全不明所以。學生需要積極地轉變學習思維,才能掌握知識規(guī)律。但是缺乏學習信心的學生,總想著自己學不好,過多地把焦點聚集在自己的缺陷上,對自己進行了太多的否定,學習生活往往很不愉快。
(三)缺乏責任感,意志力薄弱
他們對學習沒有責任感,學習意志力不強。大多是迫于家長和老師的壓力,每天機械地按時上學放學,課后應付作業(yè),極少復習和主動做練習。他們不夠專注,做事不用心,學習的時候總是想其他的事情,往往導致學習結果很糟糕。他們不能夠自我約束,容易被影響,學習過程中不容易抵制外界的誘惑,常常半途而廢。他們定完目標之后總是堅持不了多久,他們本來可以做到的事情慢慢地就做不到了,他們感覺自己的執(zhí)行力很差,他們不能吃一點的苦……這些都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現(xiàn)。他們也經(jīng)常以此為借口,放棄了很多自己本該堅持做的事情。不加以引導,這些中下層的學生很容易成為后進生,完全失去學習的動力,學習變得一塌糊涂。
二、 利用非智力因素有效提高有機化學學習效果的方法
(一)增強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注意集中,產(chǎn)生愉快緊張的心理,讓大腦處于活躍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使學生接受教學信息的效果事半功倍。增強中下層面學生對有機化學的興趣,直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nèi)娜獾赝度雽W習中去,是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該利用好有機化學的優(yōu)勢:其一,有機化學實驗多,動手機會多。教師應該精心準備每一個顯示實驗,每一次分組實驗,使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參與,讓他們充分地投入到實踐中去觀察有趣的現(xiàn)象,激發(fā)他們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其二,有機化學每一個理論的產(chǎn)生,每一種物質的發(fā)現(xiàn)都有它的故事,適當?shù)匾?,會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三,有機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較為廣泛,教師要常常聯(lián)系實際,讓他們知道有機化學大有用處。當他們明白用所學的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時,他們才會渴求得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從而激發(fā)出愛學習的火花。
(二)增強學習信心,享受成功快樂
學習要有信心、有成績才會有快樂和持續(xù)的動力。對于中下層的學生,在平時的相處中教師可以多關注他們,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梢栽谡n堂上多提問他們一些簡單的問題,或多請他們出來做簡單的題目,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在平時出作業(yè)題、練習卷或測試題的時候,應該全面考慮,要有一定的梯度,盡量少出難題、怪題、偏題,并鼓勵中下層學生有重點地復習,讓他們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子。這樣久而久之就可以增強他們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和信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當然,有機化學有它內(nèi)在的邏輯規(guī)律,學生需要掌握高中階段的有機物種類有烷烴、烯烴、炔烴、苯及苯的同系物、醇、酚、醛、酸、酯、蛋白質、油脂、糖類等。各類物質的典型代表物有甲烷、乙烯、乙炔、苯、甲苯、溴乙烷、乙醇、苯酚、乙醛、甲醛、乙酸、乙酸乙酯等。每種代表物發(fā)生的反應都有它的斷鍵特點和反應條件,這些都需要慢慢形成知識網(wǎng)絡。只有基礎的知識掌握好了,才能輕松愉快地學習,甚至毫無難度地寫出陌生有機物反應的方程式。一個有自信的學生,總是能把眼光放在自己每一點滴的進步上,無論做什么總是充滿期待和希望,不斷鼓勵自己向著目標邁進,最后往往能做成在別人看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三)增強學習責任感,做個誠實守信的人
大部分中下層學生沒有自我學習的習慣,他們只靠課堂上的時間來完成學習任務。他們很少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從而對知識掌握很不牢固。有一些學生學習一年下來,連基本概念、有機物書寫的基本要求都不知道,對典型有機物官能團的性質也不認識。不能從化學鍵的斷裂與形成去理解有機反應的類型,對有機反應的條件不熟,容易混淆相似的反應等。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多與他們交流溝通:一方面,讓他們感受現(xiàn)實,增強學習責任感;另一方面,主動讓他們承擔責任,比如擔任學習小組長或者科代表等,提高責任感,明確學習的目標和意義,增強他們的學習責任感,堅持獨立完成作業(yè),做個誠實守信的人,慢慢提高學習成績。
(四)增強學習意志,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鼓勵他們樹立學習目標,把目標貼到自己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不斷地提醒自己,避免自己迷失方向。鼓勵他們每天給自己加油,對自己說“我可以”“我很棒”“我喜歡我自己”等,無數(shù)次的暗示能夠刺激他們的神經(jīng),增強他們的意志力。另外,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能夠成為怎樣的人。所以要給他們創(chuàng)造有益的學習環(huán)境,鼓勵他們多接觸一些積極向上的同學。
另外,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目標,督促他們寫出學習計劃并定期自我檢查,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故事、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有意識地磨煉學生的意志,平時多鼓勵學生做積極有意義的事情,盡量避免誘惑。讓學生慢慢學會在挑戰(zhàn)和誘惑面前堅定不移,并把一些積極的做法慢慢變成好習慣,他們會逐漸明白“人生能有幾回搏,陽光總在風雨后”。
(五)增強合作能力,提高整體的凝聚力
大多中下層的學生通常會在學習上孤立自己,在平時的活動中卻容易拉幫結派,調皮搗蛋。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增加他們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上多交流。合作學習,讓學生容易找到學習的伙伴,在伙伴的幫助下,學生能夠較容易地克服自身的弱點,挖掘自己最大的潛能,成功超越自我。教師還可以開展互助小組,讓成績好的同學幫帶成績較差的同學。比如開展“一幫一”的小組合作方式,對提高中下層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整個班級的學習的凝聚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三、 激發(fā)中下層學生非智力因素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注意糾正他們不良的學習習慣
紀律不好、學習不好的學生,多數(shù)存在學習習慣不好的問題。教師要給予耐心教育與指導,給予改正的機會。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教師需要持之以恒。
(二)注意個別輔導及作業(yè)分層
學生素質是參差不齊的,教師要正視中下層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在教學上,我們要根據(jù)他們的年齡特征、智力水平和原有知識的掌握程度,采取符合實際的教學策略,包括個別輔導和分層作業(yè)要落實好。另外在學生的測試成績上,也要對他們設立不同的目標分數(shù)線,逐步提高他們學習的信心。
(三)注意興趣小組和學科的有效整合
中下層學生成績雖然比較差,但很多動手能力都較強,常??梢宰龀鲆恍├蠋熞庀氩坏降男嶒?、小制作。教師應該多鼓勵和支持他們的創(chuàng)作,并和化學興趣小組和研究性學習整合起來,有效地融入平時的教學當中去。那么他們可以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就可以提高學習興趣,更積極、主動地學習。
(四)關鍵是有效落實
非智力因素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有好的設想和方法還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教師和學生都要把措施有效地落實下去。只有有效地落實,才能激發(fā)中下層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用于學習,并迅速提高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有機化學中下層學生非智力因素與學習效果關系密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緊緊專注于學生的智力系統(tǒng),還應該注意激發(fā)中下層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并把它們利用到學生的學習上,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懷曾.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2]王海燕.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佘文才.激發(fā)非智力因素[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4]章云珠.教師教學行為的優(yōu)化策略[J].教育評論,2004:48-50.
[5]刑紅軍,陳清梅.論“智力——技能——認知結構”能力理論[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41-47.
作者簡介:
陳澤文,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南沙魚窩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