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琴
從秦朝以來中國古代的政治體制都是中央集權制度,包括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專制主義指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獨自掌握權力,是就中央的決策方式而言的;中央集權指中央對地方擁有統(tǒng)帥權,地方聽命于中央,是就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而言的。這一制度在中國延續(xù)兩千多年,對中國社會尤其是古代中國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歷程
1.戰(zhàn)國萌芽: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已經(jīng)出現(xiàn)郡制或者縣制,最為突出的是商鞅變法中確立的縣制,中央集權制開始萌芽。
2.秦朝確立: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確立至高無上的皇帝制,并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加強君權;在全國范圍內確立郡縣制,形成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從而建立了中央集權制。
3.西漢鞏固:漢武帝時期,政治上,面對丞相位尊權貴的問題,實行中外朝制,架空了三公九卿的權力機構,從而加強皇權;面對王國問題,推行“推恩令”“附益之法”等,并在地方設置刺史以加強對地方高官的監(jiān)察。此外,經(jīng)濟上,實行鹽鐵官營政策;思想上,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不同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
4.隋唐完善: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均為宰相,相權一分為三,有利于避免宰相專權,又在一定程度上牽制君權,使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強:北宋吸取歷史教訓,將地方的行政、軍事、財政權力收歸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據(jù)局面的出現(xiàn);在中央實行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權,加強皇權。
6.元朝發(fā)展:在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行政機構,保證中央統(tǒng)一政令的實行;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雖然行省權力大,但重要的民政、軍政事務要上報中書省,權力受中央約束。
7.明清強化:明朝中央廢丞相,設內閣;地方廢行省,設三司,進一步削弱地方勢力。除此之外,明朝還遍設廠衛(wèi)特務機構,實行八股取士,這些都是強化中央集權制度的突出表現(xiàn)。清朝增設軍機處,大興文字獄,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思考1:為什么中國古代會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經(jīng)濟:封建社會的自然經(jīng)濟具有分散性,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來加強與鞏固。
社會:維護和鞏固國家統(tǒng)一的需要。
思想根源:法家思想為其奠定了理論基礎。
歷史教訓:周王室衰落導致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混亂的歷史教訓。
二、掌握中央集權制度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中央集權制度下往往存在皇權與相權、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中央機構調整的主要出發(fā)點往往是加強君主專制,而調整地方行政制度的目的多為加強中央集權。君相博弈中相權越來越小,直到明代廢除了丞相,君權和相權的矛盾以君權的勝利而宣告結束,到清朝建立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在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斗爭中,中央集權不斷得到鞏固強化,地方的權力不斷削弱。
2.實行中央集權不一定實行君主專制,實行君主專制必然實行中央集權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君主專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集權制度將會繼續(xù)存在,比如當今的很多國家實行中央集權的管理體制,但不實行君主專制。
3.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下的皇權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并非絕對的君主專制
皇權受限的因素:
儒家思想:儒家的“禮”“天人感應”思想及北宋的理學均對皇帝有一定程度的約束。
古代官僚體系:三公九卿制下,相權獨大,有制度賦予丞相約束皇帝的權力;三省六部制下,皇帝詔令必須加蓋中書省、門下省的印章才是合法的;二府三司制下,仍保留唐制對皇權的某些制約因素,如封駁制度;內閣制下,閣臣權力地位提升,會對皇權產生一定的制約作用。另外,官僚體系下的諫官制度對皇權的制約作用也不可忽視。
修史的傳統(tǒng):中國古代史官會記載皇帝言行,原則上皇帝是不能過問的,這對于想青史留名的皇帝來說有很大的約束力。
4.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并不意味著封建制度有強大的生命力
明清時期,皇帝通過設置廠衛(wèi)特務機構、文字獄、密折制等非正常的手段進行國家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這一時期,國家正常的內在調節(jié)機制在逐漸失靈,封建制度的生命力也在逐漸減弱,隨之走向衰落。
5.不能認為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落后于西方(雅典)的民主制度
任何一個國家的制度建設都與本國國情密切相關,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古代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在封建社會的前期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在多方面推動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發(fā)展,不能與西方古代的民主制度簡單對比。
思考2: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產生了哪些影響?
積極影響: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發(fā)展;對于維護小農經(jīng)濟的穩(wěn)定有積極作用;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延續(xù)和傳播;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
消極影響:君主專制帶有濃厚的人治色彩,容易造成個人專斷,導致暴政出現(xiàn),進而激化階級矛盾。明清時期封建君主專制的強化,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束縛了社會生產力,其危害尤為嚴重。
三、備考提示
1.準確區(qū)分概念:對于中央集權制度下的兩個不同層面的概念——專制主義與中央集權的內涵要準確理解。
2.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在復習中要縱向梳理中國古代各個時期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的措施。
3.突破定式思維:不要以歷史的結論代替歷史的分析,要善于從材料中得出結論;此外,還要以發(fā)展的眼光來看歷史,切忌把歷史理解成靜態(tài)的。